你在这里

薄熙来在文革时参与打死科学家姚桐斌

1968年6月,以薄熙来等几个联动“风雷战斗组”为首的武斗队鼓动第七机械工业部两派群众组织“915”和“916”连日武斗,极大地影响了七机部的日常工作,当时担任航空材料研究所所长的科学家姚桐斌出于对工作的负责,组织联动头目和两派工人代表协商,打算劝说双方停止武斗,未果。

6月8日午时,几个联动队员协同几个“915”打手突然来到姚的住处,对姚进行毒打,其中领头的联动联络员薄熙来首先一脚踢中姚的裆部,致使姚昏厥。同行的“915”打手于某、高某手持铁棍,重击倒地的姚之头部数次,造成姚“头骨塌陷性骨折和硬脑膜破裂”,下午三时,吐血不止的姚桐斌停止呼吸,惨死家中。

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在国外留学时就以预备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被联动为首的造反派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暴打致死时年仅46岁。姚之死,震惊了国防部和中央。当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时,周手中的茶杯坠地而碎。1979年,参与当时行凶的七机部工人于某和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联动的几个领头人物,鉴于当时还未超过18岁,被免予刑事处分。

附:姚桐斌――死于暴徒之手的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包括已故去31年的姚桐斌。这位杰出的航天材料和工艺专家虽在动乱中不幸遇难,他的卓越功绩和爱国激情却始终为后人所怀念。

生平

■在江西高中会考时获全省第一,靠打工读完大学,又考入官费留英生。在英国成为进步学生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主席,又赴德国工作,在海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国11年间,主持了几百项开拓性的课题研究。中国腾飞于太空的火箭导弹,其铸造材料上凝聚着他的心血

姚桐斌,192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因生活困难曾辍学两年,靠摆摊卖日用百货和打零工维持生计,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中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烽火燃起后,15岁的他不愿在民族敌人的铁蹄下生活,也加入了逃难行列。他到江西未沦陷区读高中后,会考时获得全省第一的成绩,有七所大学要录取,他选择了迁到贵州的唐山交通大学。

在交大期间为解决生活费,姚桐斌干过打扫实验室、发邮件等零活,也当过家庭教师,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1945年,他到重庆北碚的矿冶研究所工作,随后考入了官费出国留学生,1947年赴英国。在英学习期间,他节衣缩食,将拿到的两年学费匀成三年用,获得了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他身在异国,却牵挂着祖国的解放和振兴,与国内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还担任了主席。1949年,当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国留英学会主席(总务干事)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致敬电,并得到回电。姚桐斌因领导爱国活动被英国政府宣传为不受欢迎的人,随即赴德国从事金属研究,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海外的爱国志士,引起周恩来总理的重视,经专门安排,姚桐斌于1957年同妻子彭洁清回到祖国。

回国后不久,姚桐斌便到刚刚成立的国防部五院(七机部的前身),领着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开始创建中国自己的航天材料研究机构,担任了材料研究室主任。七机部成立后,他又担任了材料研究所所长。从1958年至1968年这十年间,姚桐斌主持了几百项具有开拓创新的课题研究。特别是中央确定“两弹一星”(导弹、核弹、卫星)继续上马的决策后,迫切需要解决制作导弹的材料不过关难题,他于1962年组织制定了导弹材料工艺的研究规划。除了在科研院所中从事研究外,他还经常亲自深入车间,同工人们一同改进生产工艺。由于深入第一线,他发现工厂生产的电解锰的质量不稳定,是由于生产环境差,没有贯彻文明生产,便身体力行用三个月时间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姚桐斌的领导下,中国不仅解决了高温钎焊合金材料,还在高强度钢、难熔金属、高强铝合金及焊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水平的成果。他所留下的研究成果直至1985年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特别进步奖。

姚桐斌回国后的11年间成果斐然,与他忘我的工作学习精神是分不开。一次,他被组织安排到北戴河休养,却带了一箱子书刊资料,同去休养的钱学森看到后笑着说:“哪有像你这样休养的?”1966年“文革”风暴卷起后,七机部内陷入一片混乱,姚桐斌却仍然按时上班研究课题,并对人说:“‘文化大革命’过了以后,我们还要大干一场。”可惜在1968年他在46岁时便遇难,经中央批准被追认为烈士。遗留下的《研究工作方法》一文,对指导科研长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背景

■参加国际会议时向提问者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西北戈壁大漠腾起的蘑菇云和刺破苍天的凌空卫星,使整个世界都不能不重新估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够创造这样的世界奇迹,是由于有着一批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的爱国赤子,姚桐斌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1963年,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时,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有人问他,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而回中国去,姚桐斌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会强盛起来。”经历过旧中国重重苦难的人,最期盼祖国的腾飞,像姚桐斌这一代奔向海外的赤子,正是怀着这样的报国之心,把国外学到的知识奉献于祖国自然是应有之义。

科学与祖国的事业相结合,又离不开政治这一中介。姚桐斌曾说过:“我从国外回来,第一件大事就是补习政治。”他特别注意学习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用以分析社会和科研中的问题。他与其他“两弹一星”的精英们超乎世界科技界意外的种种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用政治因素来解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正是在这一辉煌领域中充分显现出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