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莫言“节操碎了一地”?

不同于去年严歌苓“评审妻子泄密说”的空穴来风,“莫言与诺贝尔”能够携手走向风口浪尖,实在是有“风向标”指导的:海外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均开出文学奖赌盘,莫言和村上春树分别占据赔率表上前两名的位置;法新社最新报道也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在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中产生。

早已在“诺贝尔焦虑症”中浸淫多年的国人,又一次周期性地沸腾了。然而,不同于往年对诺贝尔孜孜不倦的渴求,面对莫言与诺贝尔的定情之势,国人却大有棒打鸳鸯之意。

喜?
莫言其实很受伤

一切都还未知,博彩公司的彩头高挂却让莫言有苦难言。刚刚平反了贿赂诺奖评审的“揭黑说”,又迎来网友新一轮的“挖旧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身份,似乎太“体制”;面对社会问题,总是寄居一隅未见发声,似乎太冷漠。这一切,似乎都与诺贝尔追求的普世价值不搭界,在网友各种正义气节下,莫言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面对网民的集体道德鞭挞,莫言选择以沉默浇熄这股热情。回应媒体记者时“我、没、看、法”四个字饱含无奈与一丝愤慨。据悉,莫言现已回山东老家,表示想“安心写作品”,在诺奖结果出来之前,不接受任何采访。
 

骂?
作品才是硬道理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以“理想倾向”为审美诉求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曾颁奖给欧美左翼色彩的作家,如萨特,东欧国家中的获奖者更是不在少数,甚至包括肖洛霍夫这样的红色体制内作家。在意识形态对立逐渐淡化的诺贝尔评审看来,文学与作家的政治身份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一个文人与一个文学奖项,两者之间的对接,自然要看作品本身与评审标准的投契。而在这次立场先行的论战中,从作品出发进行文学讨论的声音却少之又少。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栾梅健表示:“莫言在《蛙》中从一个辩证的角度,对计划生育、西方对中国诸多的歧视及误解等主题进行了很好的阐释,在评奖中比较能够受到欢迎。”《新发现》杂志主编严锋评价道:“虽然机会渺茫,但我坚决支持莫言得诺奖。他的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在艺术与形式上也毫不落伍。”

也有网友对莫言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莫言的作品有语言,没灵魂。有故事,没思想。有技巧,没怜悯。关注地上的事,不关注天上的事”。

 梦?
诺贝尔奖有多远

众声喧哗,其由头不过是一场博彩赌注。严锋曾向媒体透露:“之前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在复旦座谈的时候说,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偏僻的瑞典几个看不懂欧洲以外文字的70岁以上的老头子,按照他们独特的口味评出来的一个奖,不必太重视。中国人之所以这么看重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本身太歧视文学了。”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世界文学冠军奖,莫言本人在谈到诺贝尔时,也曾公开表态:“诺贝尔奖毫无疑问是影响最大的国际文学奖,但在它的历史上,也确实有很多作家缺席,像托尔斯泰、卡夫卡都没有获得这个奖项。而获奖作家里面,有的人的作品也并不是我们都很钦佩的。很多人在批评中国作家有诺贝尔焦虑症,对我这种批评就更多了。”

中国文学距离诺贝尔还有多远?也许从抛出这个问题开始,中国文学就丧失了自足的力量。如果文学要树立一个标杆,那奖项绝非排在第一。当中国文学在如何叙述一个“好故事”都略显乏力的情况下,又能拿什么来“取悦”追求语言与精神深度的诺贝尔评审呢?崇拜奖项,不如扎根文学

莫言先生手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立场与态度一节。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