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古代的免费医疗

假药害人!CCTV新闻频道《世界新闻周刊》中播出了“谁把药品变成‘毒’”的报道,谈了在当前国际上也流行的假药现象。现在不时能从药店买到假药,这让人们很为药品质量和健康安全担忧。那么,在古代人们怎么看病、买药?又怎么制售假药?

古代也有免费医疗

——不是病人“看医生”而是医生“看病人”

今天大家有病都会去医院,俗称“看医生”。在古代情况正好相反,那时没有现代的医院,更没有救护车,医生都是上门为病人进行诊疗服务,由病人家属请到家里看病,实际是“看病人”。

如《红楼梦》中,王太医和张太医便常被贾府的人请去看病。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丫鬟晴雯病了后,出于回避的考虑,贾宝玉叫人请了一个新大夫,“悄悄的从后门来瞧瞧”,不见好后,又差茗烟去请来了王太医。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生病了,也是请医生上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二门口值班的一个小厮(仆人)想偷懒,便对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平儿说,“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

上门医生是不带药品的,往往在诊断后当场开出药方,由病人家属依方另外“抓药”。抓药,就是今天人们到药店买药的过程,因为不像今天医药合在一处,古人去药店买药比现在平常。当然,古人所买的药都是中成药,而无今日的西药。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看病虽然没有“全民医保”的说法,看病难现象突出,但历朝历代也都有相应的免费医疗制度或临时性政策,因贫穷看不起病,或有出现瘟疫传染病时,政府都会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药品。药店也都会有自觉的慈善行动。

如在宋代,不论是南宋还是北宋,朝廷都有这种“福利制度”,特别是南宋,做得最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医院“寿安院”,便出现于南宋宝佑年间。这是一家慈善医院,为患者提供全免费医疗服务,治愈了资助返乡,死了负责安葬。

据《宋会要》记载,考虑到夏天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宋高宗)在绍兴十六年(1146)六月二十一日曾亲自指示,要求翰林院派4名医官,给都城临安(今天杭州)城内外的老百姓免费巡诊、发放药品,“每岁依次”。在赵慎(宋孝宗)当皇帝时,特殊时期甚至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上岗,给首都居民挨家挨户发药。

古代药店也有假药

——宋代“依伪造条法”惩处

现代未能禁绝的假冒伪劣药品,也困扰着中国古人。为了规范药品的质量,古人也想出不少法子,具体深远影响的手段是颁布药品的国家标准。

在唐代,朝廷曾数次颁布医方,并令各郡、县的行政官员要将《广济方》择要写在大板上,公布于村镇要道口,创造性地进行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在李治(唐高宗)当皇帝的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还修成,并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而在此之前,所有药品的成份和剂量都是凭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和喜好来定的,造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参差不齐。

到了宋代,国家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更趋标准化。宋朝修成并颁行了一部更为完备的国家药典《和剂局方》,对各种方剂所含药物的份量、质量标准以及炮制加工方法,都有一套严格程序和规定。由于药品由公办的医药和剂局依药典配制、生产,药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保证。

因为医药和剂局的药品质量好,疗效高,老百姓信任,十分好卖。这时候,社会上便出现了冒充惠民和剂局生产的假药。出于易辨认和防止奸商假冒的考虑,当时医药和剂局生产的药品,便在外包装上均盖上相当于现代注册商标的“和剂局记”印记。

在强调“24小时售药制度”的同时,南宋朝廷还坚决打击制售假药行为,诏书称,“撰合假药、伪造贴子印记作官药货卖,并依伪造条法。”

同一时期,在与南宋对峙的蒙古人统治的北方地区,假药同样存在。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诸禁》(卷十九)“禁货卖假药”条有这样的说法:“如今街上多有卖假药,及用米麦诸色包裹,诈装药物出卖的也有。”这种做用米面生产“灵丹妙药”的制假手法,至今不断,当时的皇帝忽必烈接到报告后很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公开颁布禁令,称如果以后再有违反,售卖假药者,将依法惩处,重者处死。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