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云河月】聚散虚实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很喜欢电视剧三国演义末尾的这首插曲,尤其是以上两句,词曲俱佳,而且很有内涵,引人回味。今天在十方论坛上与朋友聊天时忽然悟到,盛衰兴亡的原因不就在于聚散离合吗?无论是一个朝廷,一个企业还是其他组织,无论大小,只要能够把人心凝聚起来,必然会兴盛发达。反之人心散了,也就完了。

薄熙来搞的“唱红打黑”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如今薄熙来也倒了,“重庆模式”也垮了,人心也都散了,这个政权也就到头了。一个无法凝聚起人心的组织,犹如沙子堆成的金字塔,再大也经不起风浪。而一个能够紧密凝聚人心的组织,就像一块金刚石,不怕任何外来的冲击。

无论后人对洪秀全与毛泽东如何评价,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他们在的时候,他们一手缔造的组织经得住任何风浪的冲击,可是一旦他们不在了,换了杨秀清和邓小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佛家的观点,任何事物的成住都是缘聚的结果,而坏灭则是缘散的结果。人世间的聚散固然皆是缘,而离合往往是情的作用。比如洪秀全与杨秀清、毛泽东与刘少奇,政治上的分合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情份,而人与人之间的情份又与现实中的利益、权势息息相关。

这两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组合的成住坏灭揭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当对双方都利大于弊的时候,那么这种组合就会形成并持续,表现出紧密的向心力。可是当这种组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时候,尤其是对某一方甚至双方来说显示出弊大于利的时候,那么就会更多的表现出离心力,最终导致这种组合的破灭,由量变而质变,最终导致天京事变和文化大革命这种由于组织内部的核裂变而惊天动地的分崩离析的结果。

我们通常认为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觉得到的表象世界,这个表象世界是由无数微观粒子因缘聚合而成的,当然也就是随缘而不断变化之中的世界。这个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官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实的。而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也就是我们的感官所感觉不到的,却由理性而知其存在的世界。那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却被称之为永恒世界。

柏拉图认为,感官世界的一切都是永恒世界的影子。也就是说,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一切,都是另外一个我们感觉不到,却是客观存在的永恒世界的投影而已。这个理念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虚的。可是在哲学与宗教看来,那个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反而是实在的永恒世界,而我们这个感官世界却反而是虚的。究竟何者为虚,何者为实,就看你怎么看了。

兵法讲“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其实讲的是修炼之道。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是神传文化,中国的兵法也源自于道家,所以延用了许多道家的讲法,甚至带有其背后的内涵。道家推崇太虚,小说红楼梦里不也有个“太虚幻境”吗?在道家看来,修道就是要把虚的修成实的,把实的修成虚的。也就是说,把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世界当作是实的,而把我们这个感官世界当作是虚的。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不有那么一幅对联吗?“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修道者眼里的虚实真假与常人正好是倒过来的。所以修道对人来说也就是最难的,因为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观念与思维,而且随着时日的推移越来越顽固,也就越难改变了。

人们生活在这个感官世界中,必然会为了那些自己能够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活着,而努力奋斗。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非常年代,工资收入都是固定的,大家心思都不在赚钱上,那许多人不也在入党、提干等方面用心,表现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吗?大家不都想去北京天安门见毛主席吗?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不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最幸福的事吗?谁要是被毛主席表扬了一句,那简直就不得了了。

雷锋本来不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班长吗?不就因为毛主席题了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模范人物了吗?什么叫做“一句顶一万句”?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毛主席的话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一句顶一万句,任何人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

那个时候,哪个中国人不想当毛主席的好学生啊?那可是发自肺腑的。不仅仅是出于对毛主席个人的崇拜,而且还可以入党、参军、提干、当劳模,戴大红花,这些不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暖人肺腑的好处吗?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甚至毛主席对自己都没一句好听的话,那还想不想当毛主席的好学生,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敢不敢站出来与修正主义、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斗争?我看这些都是很现实问题。

那么反过来看,那时的中国人读毛选,学习毛泽东思想又是为什么?不也是为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吗?毛派“四人帮”一倒台,中国的大环境一变,现在还有多少中国人天天读毛选?这也不能怪中国人,毕竟大家都活在现实之中。除了傻子,谁不是为了那些实实在在的,能够感受得到的东西而活着呢?

宗教中让人做好人,放弃现实中的利益,作为补偿也要许诺给人一个天堂,或者极乐世界、神仙洞天之类的,甚至还有许诺给七十二个处女的。教堂壁画中的天国是何等的光华灿烂,大师创作的宗教音乐又是何等的悦耳?寺庙里的佛像是何等的金壁辉煌,暮鼓晨钟又是何等的发人深省?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把理念世界化作感官世界,让人能够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吗?然而凡是感官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聚散分合的,也都存在着盛衰兴亡,包括宗教在内。

这个聚散分合的感官世界本来就是创世主的造化,在神的眼里,我们这个感官世界无异于梦幻泡影,一切都是虚的。然而因为众多实在的主体在历史上的这一刻進入了其中,因而将无限化为有限,将永恒换作一瞬。至少在这一刻,这个主体所在的表象世界是实的,是主体的世界。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在主体与客体,实在与虚无之间,虚虚实实,构成了我们当前这个聚散分合的世界。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