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黑护工”其实可以不“黑”

目前,住院病人对护工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资源不足,“黑护工”现象日益蔓延,不断引发医患纠纷。

早在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就要求护工须培训考核上岗,但3年过去了,效果显然不太好,不久前,在北京某医院还发生了护工韩某因争抢病人与他人冲突,刺伤民警的恶性事件。

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医政管理没有将基本的护理工作视为医疗工作的组成部分,护工始终徘徊在医疗管理的体制外,对护工费用,医保部门也没任何支持。这其实是一个舍本求末的做法。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疾病康复,良好的护理管理不可或缺。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的战地伤员死亡率高达42%的。后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加强了对伤员的护理管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战地伤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

然而,在我们的医疗管理中,护理始终扮演着尴尬角色,以至于在很多医院的管理中,护士几乎是一种负担,他们劳动之后获得的护理费,在医院的收入中几乎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的数量能减就减,护理工作日益缺失,制度外的护工由此应运而生。

我并不赞成将这些护理人员称为“黑护工”。因为他们承担了护理工作中最苦最累的工作,没有他们,很多病人将失去依靠。但由于这些护工直接从患者手里领钱,因此,医院很难对他们进行管理,所以,不规范的事例必然就会发生。

其实在国外,对基础护理十分重视,例如在英国,护士被分为8个等级,其中最低的A、B两级,就可以理解为护工,他们可以不经过护校培训,直接从非专业人员中聘用,但医院必须对他们进行短期的临床培训,然后从事基础性护理工作。其收费也纳入医院的统一收费中。

我们也应该逐步将护工的工作纳入到医院的统一管理中,作为护理工作的合理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对护理进行重新定价,对于基础护理的部分,医保还应该予以适当的支持,以减轻患者负担,保证护工的合理收入。只有这样,护理服务才能到位,护工也就能成为名正言顺的护理人员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