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汉代最成功的皇帝是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母亲薄姬和刘邦是半路夫妻,所以这对母子在汉朝皇族中的地位很不显眼,汉文帝刘恒的才能也不出众,没有哥哥汉惠帝刘盈的根红苗正;也没有弟弟淮南王刘长的意气风发,但他却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人的道德品行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饱经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带给人民的兵燹之祸,辛酸的飘零经历使她看清楚了丑恶的人性。由于预测到阴险毒辣的吕后绝不会容留自己亲儿子之外的任何皇位竞争者,所以薄姬主动向汉高祖刘邦提出愿意偕同刘恒到偏远的代郡去作藩王,当时的代郡偏僻荒芜又毗邻边塞,生活艰苦而且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刘邦一直很头疼没有亲信愿意替自己管理这块地方,所以痛快的答应了妻子的要求,封刘恒为代王去镇守边庭。

荒凉的代郡当然比不上灞水长安的繁华兴盛,娇生惯养的小孩子刘恒吃不了这份苦,经常唉声叹气自怨自艾,为了让儿子走出思想误区艰苦奋斗,聪明的薄姬运用“赏识教育法”来教育儿子,对刘恒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使刘恒渐渐恢复了自信,修身养性,走上了自强之路。所以当刘邦最喜欢的戚姬被吕后砍成“人彘”、刘邦最中意的继承人赵王刘如意被灌下毒酒、大汉朝的长乐未央中弥漫着血雨腥风的时候,燕赵大地上一棵不起眼的幼苗正在循循善诱的春风雨露滋养下茁壮的成长着。

时过境迁,斩蛇起义的“赤帝子”终究寿命有限,当了12年皇帝后去世了,刘盈继承前辈的事业作了汉惠帝,由于看不惯母亲吕雉专横跋扈毒如蛇蝎的作风,这个17岁登基的小皇帝心灰意冷,开始沉迷酒色自甘堕落,24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找他爹去了。刘邦手下的老臣陈平、周勃和刘姓皇族的杰出代表朱虚侯刘章强烈反对吕后外戚干政的篡汉阴谋,发动政变把长安城内所有的吕氏宗亲斩尽杀绝。这个时候汉室继承人的问题摆在了眼前,此时刘邦的嫡系子孙已经死的没剩下几个。终于有人想起了远在边陲的三王子,请他回来登基理政。

汉文帝当政之后,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主张薄赋节俭,与民生息。当时的中国连续经历了几次空前的灾难,先是战事纷纭的战国时代,接着秦始皇为统一六国搞了几次长平之战这样杀人无数的战役,国家一统后又用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残虐百姓15年,接下来3年的灭秦农民起义和5年的楚汉战争更是把国家的经济弄得雪上加霜,以致刘邦称帝时拉车的马都找不到同一颜色的,大臣上朝能坐上牛车就算不错了。为了恢复遭受长年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汉文帝把当时的税务制度改为十五税一,就是指农民只需缴纳收成的十五分之一。这样还嫌经济恢复得慢,干脆于公元前167年彻底免除了农税。为了劝农耕种,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

汉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节约型皇帝,除了大力提倡节俭外还以身作则,饮食通常是萝卜青菜,自己的龙袍一穿就是二十年不换新的,平时只穿布衣,皇后和妃嫔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上面连花绣都没有,为了节省布料还不允许穿拖地装。后宫所有的女眷都要亲事种桑养蚕。有一次他想扩建一座宫殿,命财政部的官员统计了一下,预算需要消耗“百金”,他说:“一百两金子等于十户中产阶级人家的财产,花费实在太大,我住着先帝留下的宽堂广室还经常觉得于心有愧,怎么敢破坏十家的幸福来满足我一人之需呢?不建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吃饭没有肉,下属绝不能动荤。汉文帝节俭的生活作风影响到许多官员和百姓同样恪守节约的信条,使铺张浪费之风一时绝迹,对汉朝经济的恢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汉文帝留在历史上的定义词是“仁爱”。著名的历史典故“缇萦救父”使这位好心的皇帝名垂千古。肉刑是古代刑罚的主要内容,譬如割掉鼻子、砍去双脚、破坏生殖器等。当时的御医淳于意是个十分谨慎负责的医生,凡是遇到自己不能治疗的疾病就绝不会大胆用药,这种做法不为大多数病人的家属理解,因此他开罪了很多权贵,终于因为一次医疗事故被人抓住不放,被判刖刑(斩去双足)。他9岁的小女儿缇萦跑到汉文帝面前去哭诉,说明肉刑给犯人造成的痛苦是巨大且不可挽回的,受刑后的犯人即使悔过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了。小姑娘泪流满面的凄楚神态和铿锵有力的陈词深深感动了这位仁君,从此彻底废除了肉刑。他还召见大臣陈平、周勃说:“肉刑太残忍,改为笞刑和杖刑吧。而且一次打300或500下量刑太重了,打三五十下也就可以了,不要打死人。”

真正让汉文帝流芳百世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汤药亲尝”的动人典故。薄太后和汉文帝相依为命十几年,母子关系相当密切温馨。薄太后身体不好,重病瘫痪许多年。汉文帝经常在母亲榻前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仔细侍奉。母亲服用的每一剂药他都要先尝尝苦不苦烫不烫是否够火候,然后才亲自喂给母亲吃。薄太后心疼儿子,劝慰他用心朝政已经很疲乏了,侍药这类小事交给侍从去做就可以了,不必劳神费心。这位万乘之君当即跪下来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您有生之年亲自做点事,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报答教导养育之恩呢?”汉文帝先于薄太后两年去世,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妻子窦皇后和大臣们说:“我深受母亲的哺育教养之恩,可是天不假年,我活着不能在母亲面前尽孝,死后你们一定把我的陵墓建在母亲脚下,头要朝向母亲的一方,使我在阴间也能克尽子道。”后来的史学家评价汉文帝时用一首诗来赞誉他: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不仅孝顺自己的亲人,还推己及人的关爱全国的长者,他规定凡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到当地政府领取米、肉、酒等消费品;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领赐帛、棉絮等。通告还要求:90岁以上老人的慰问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孔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意思是说:教人民相亲相爱,莫过于推行孝道了。汉文帝的美好品德感化得当时的士庶官民纷纷仿效,一时间孝敬老人成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道德风气,战争导致的匪盗横行局面无声化解,犯罪率急剧下降,给汉初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安全的秩序保障,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