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理财目标:财富最大化还是最优化?

投资的目标是什么?翻开任何一本投资学或者财务学,里面都会教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投资回报率。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这个指标决定了这个投资项目是否合理。而在选择投资标的时,特别是选择基金或者自己投资股票,很多人会觉得:当然是最大化投资回报率。这是废话,谁不想投下去一块钱,明天就翻倍的?但是,对于真正的长期理财而言,这是否正确?

理财策划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把理财目标当做一项费用在之前每一期进行分摊。因为之后的目标是硬性指标,所以必然无法承受高风险,因此也不应指望高期望回报率的投资产品能够帮助你达成这样的理财目标。如果是买房说实话还好,万一没存到首期还能再蜗居等等。但如果是孩子用来上学的教育基金,那孩子可等不起,特别是那些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各位爸爸妈妈们。所以,投资回报率在理财角度而言,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甚至它会排几个考虑因素的末尾。

用投资股票赚大钱的角度去思考理财,这本身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一个合理的财务规划需要考虑四点:

1.你可以储蓄的金额

2.你的投资报酬率

3.你需要多少钱

4.你什么时候需要

投资报酬率只是这四点的其中之一。但许多投资人把”投资报酬率”当成全世界。譬如有一种焦虑性言论,而且常是针对指数化投资而发。通常像以下这样:“指数?那指数20年来没涨怎么办?我不要20年后才发现没赚。”

这个说法有两个症结。

第一,指数没涨,不代表没有累积到财富,不是就”没赚”。每个月工作所得与储蓄,往往才是更重要的金钱来源。合理的状况是,就算20年市场没涨,你也应该用自己的储蓄,累积了相当资产。

第二,不要做指数化投资,所以要改投那个阵营?有什么投资派别可以保证赚钱的吗?(有保证赚的,不过那是唬人吹牛派)。

另一种把投资报酬率当成唯一的症状就是,不看目的。

假如有人存钱的目标是五年后就要用到的房屋头期款,他必需很清楚的知道,这笔钱的目的,就是在五年后累积到头期款那个数字。最好的方法,就是稳稳当当的存在银行。不要再想去股市中杀进杀出,试着”操作”把钱变大。假如在市场这几年刚好踢到一只熊,被牠咬掉一大口肉,恐怕五年到了,变成房子买不起。

钱的目的是达成自己的目标,不是和别人比高低。

综观全部四点的理财计画,才是完整的看法。

倘若只想要以投资报酬率的高低论输赢(很多人持有这种看法),那会形成偏颇的投资行为。

含括全部四点考量后,可以形成最佳化(Optimization)的理财计画。只看投资报酬率的人,往往走上一味追求最大化(Maximization)的投资之路。

追求最大化,会让投资人产生一些特异行为。譬如,愿意冒过度的风险,以为在猛烈的波动中藏有致富的机会。重压单一个股,使用杠杆、期货等等,会这么做的投资人很可能都是”最大化”的信仰者。

有时还真被他们碰对了。出现一个月30%,或是一年100%等高超报酬率的状况。但这都是无法持续的,日后通常会被严重亏损“打平”。

假如有人跟你说,他可以维持20%的年化报酬率。他等于是在跟你说,他就是下一个巴菲特。不对,更精确的说,他在说他会超越巴菲特。假如巴菲特是股神,那麽他就是股票宙斯。想想看,宙斯出现在你眼前的可能性有多高?

当你看到超过20%的年报酬率,其可持续性,都可以打上一个大问号。(保守一点,事实上超过15%的长期年化报酬就真的很神了。)

Be realistic.脚踏实地的进行投资,路才会走的稳。

但很多投资人心想的是,“I have a dream. I can do better than Buffett.”

金融世界不是一个梦不论有多大,都可以放得下的地方。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