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历史上皇后那些事

(如有图片错误,请包涵)

霍成君

西汉名臣霍光的小女儿,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位皇后,史称霍皇后。

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成为政治牺牲品。

综合霍成君的一生是不幸的,家族被灭族,母亲杀害皇后,感情遭到欺骗,可以说也是个可怜的人。

许平君

最终未逃脱厄运的幸运皇后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后遭霍光夫人显鸩杀。

卫子夫

一个被命运左右的女人。

汉武帝刘彻到平阳公主家,饮宴时,独悦平阳侯府讴者卫子夫,临幸了她,并把她带入宫中。

卫子夫虽然出身卑微,但坐上皇后宝座的道路虽然也有曲折,但总体说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因陈阿娇无子又骄横,汉武帝对年长表姐的宠幸日衰和生下了武帝的第一个儿子这两点为她登上皇后之位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以恭顺、谦和的态度赢得汉武帝的恩宠。最终因刘据叛乱自杀而死。

 

吕雉

吕雉是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

刘邦任亭长时吕雉嫁给了他,婚后数年下田劳作、持家,生下一儿一女。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虽说吕雉当上皇后后,谋略而性残忍,但她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窦漪房

她算是历史上幸运的皇后了。

窦漪房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于是她便阴差阳错的进了代国,那是代国皇宫最受宠的还是慎夫人。窦漪房为刘恒生下一女二男,她属于中国古代的“灰姑娘”

陈阿娇

刘嫖之女,因幼时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给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亲上加亲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古的故事,虽算不上有多凄美,却也凄凉。

陈阿娇因急躁,多疑的性格及无子嗣,且明面的罪名是‘巫蛊’。失位的陈阿娇失去了刘彻的心,纵使是废后后百般恳求(《长门怨》《长门赋》)也无能挽留。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

 

王政君

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王政君出落得如花似玉,美艳端庄,且“婉顺得妇人之道”,在当地颇有佳名。待字闺中时,父亲将她许配了人家,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几次都没等迎娶过门,许嫁的男子就死了。后来东平王聘她为姬,也没有待到洞房花烛,同样一命呜呼。

王政君的皇后生涯是冷清孤独的。自从她生下刘骜,很少被刘奭召幸。

43岁的元帝病死。太子刘骜即位,这就是汉成帝。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艰难处境一经改变,王政君再也不必像往日那样小心谨慎了。早在许皇后被废之前,成帝还曾纳赵飞燕入宫。围绕着赵飞燕在后宫的地位,王政君对成帝百般刁难,使他无法随心所欲,引出了后宫一系列的波澜。

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不久忧愤而亡,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

一个毁了大汉的女人。

赵飞燕

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因此人们才认为红颜便是祸水。

出身卑微,原来不过是宫中的一个婢女,平时干些端茶送水,扫庭洒户的杂活,没有什么名气。也许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阳阿公主选去学歌舞。

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赵氏姐妹虽得专宠,但从未怀孕,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疯狂地摧残宫人。

哀帝逝世,大司马王莽又旧事重提,以赵飞燕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从未干政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阴丽华

同窦漪房,是个少有的拥有幸福圆满婚姻的皇后。

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

邓绥

从贵人到皇后,她的一生算是宁静致远。

邓绥登上皇后宝座后,依旧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生活上更是俭朴节约,决无丝毫放纵。邓绥对于各地郡国上贡的珍奇之物,全部下令禁绝,只许在岁终时供些纸墨而已。

和帝驾崩后使邓绥更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邓绥具有统治的能力,且邓绥亦多安分守己,反对的女性掌政。

潘氏

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的皇后,

公元251年被立为皇后。她生性妒忌,虽身居皇后位置,但仍不满足,还想做女皇。对权力的贪欲导致最后死于非命。

虽是倾国倾城的一代皇后,但生性残虐,暴躁。

潘皇后浑身疲劳,在寝宫昏睡。她平日虐待宫女,宫女们生怕她当了女皇之后会更加残酷地对待她们,于是趁机用布帛将她缢杀。不久,孙权病逝,潘皇后与他一同葬于蒋陵。

杨芷

帝司马炎皇后,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病危时胡贵嫔得宠,太子愚笨,杨艳怕死后胡贵嫔入主后位,对太子不利,便在死前哭着苦苦哀求武帝自己死后立堂妹为后,武帝答应后才满意的离去。)

被历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可怜女人。

不管你信不信,杨芷被活活饿死,活活饿死的!死时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贾南风并不因杨芷死而罢休。她听信巫师之言,怕杨芷将事情告诉武帝,于是在杨芷棺材上贴了灵符,并让杨芷面向下永世不得翻身。)

贾南风

西晋王朝女猪脚。

杨艳挑的好媳妇。

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

其实早期娶的并不是贾南风,而是她的妹妹。贾午,当时贾午才十二岁,身材矮小,连嫁衣都撑不起来,所以就让她的姐姐代替。这年她15岁,比太子大两岁。就这样,贾南风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而司马衷又是一个呆子(“百姓挨饿,何不食肉糜?”)

一次,贾南风听说司马衷的一个妃妾怀了孕,便手持画戟,猛击那个妃子的腹部,生生地打得胎儿流产坠地,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武帝欲废太子妃却最终没有成功,武帝死后,司马衷登基即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

此外,贾南风的男宠曾在朝野上下传的是沸沸扬扬。这一时期,经常发生俊美男子失踪的事,原来都是被贾南风弄到宫中,供其享乐后,被秘密杀死埋掉了。

他穿着极其华丽的衣服值勤,大家见了,都怀疑衣服是他偷来的。长官也心有疑虑,让他当众说个明白。这小吏为了洗刷自己,这样招供:

某一日,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她说,家里有得重病之人,巫师讲应找家住城南的少年来驱邪消灾,想暂时让我走一趟,事后必有重谢。于是,我答应随她去。上了车,她放下帷布,将我装在一个大竹木箱中。走了约十余里,过了六七道门,才把我从箱中放出来。我抬头一看,眼前琼楼玉宇,富丽堂皇,甚是气派。我就问:“这是到了哪儿?”有人告诉我说“是天上”。我也没有多问。接着就让我洗了热水澡,那水中香气袭人,以前从未享受过。刚洗完,就有人送来了漂亮的衣物,还端来了美味佳肴。待酒足饭饱,忽见一个女子,看上去大约三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后还有一块小疵。她留我住了几晚,与她同床共枕,极尽欢宴。临走,从她那儿出来时,赠给了我这些东西。

羊献容

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

司马伦及亲信看穿了贾后的阴狠和惠帝的愚昧,寻机夺权,终于找到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族灭贾氏一族,自任宰相。

全家里里外外忙作一团,浩大的迎亲队伍已到了府外,羊家美丽的少女穿上了华丽庄重的皇后礼服,戴上了珠围翠绕的皇冠准备出发……忽然,随身侍女一声尖叫,准皇后的礼服着火了!好在人多势众,迅速扑救,没有人受伤,可是华贵的礼服却一片焦黑。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在惦记着同一个字眼——“不祥之兆”,可是大婚还是要举行的。这一天,羊献容还是走上了她坎坷崎岖的命运之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笑话——赫赫有名的傻瓜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

羊献容五废五立,最后还做了两朝的皇后,虽然其中很多因素。虽然她虽然后世无数人鄙视、嘲讽、骂名千秋,宽容一点的也遗憾她没有早死,她的结局,也算是圆满了。

褚蒜子

东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褚蒜子二十岁时就成了皇后。此后,她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

简文帝即位第二年七月,立太子司马曜为帝。因司马曜年幼,又请出褚太后听政。褚蒜子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为了平衡朝中的政治势力,使晋王朝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北方敌人。太元元年(376年)元旦,褚太后下诏归政,孝武帝开始亲政。

她虽很有政治头脑,却没有像吕后那样的政治野心,

冯有

她在文成帝死后两朝亲政,把北魏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儿元宏更加发扬光大。

她的侄女后来也成为了皇后。

冯润

冯有的侄女,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

太师冯熙的庶出女儿,母为出身卑贱的小妾常氏。太和七年(483年),当时冯太后为元宏选妃,14岁的冯润与其妹—(冯清,冯有的侄女)一同入宫,被封为贵人。冯润聪明美丽,爱好汉族文化,与元宏兴趣相投,入宫后,很快就获得了元宏的喜爱。

三年后,冯润得了咯血症,于是冯太后遣她出宫,出家养病。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崩,元宏居丧三年,丧期满后,奉其遗诏,册立冯清为皇后。冯润再次入宫,立刻获得元宏的专宠,但因妹妹已经立为皇后而不得封后。元宏深爱冯润,冯润也不甘心屈居于妾位,姐妹关系恶化,元宏最终将冯清废掉。从此冯清去瑶光寺出家做尼姑。

冯润与人私通,元宏震惊病倒,冯润竟求神祈祷元宏早死。元宏抱病而回,处死了冯润的男宠们,但保留了冯润的皇后身份。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宏死后。要求冯润陪葬,三十岁的冯润被迫服毒而死。

 

胡充华

曾临朝听政13年,武艺高强,射箭好,爱登山。临朝听政初期,颇有政绩。后大肆崇佛、荒淫无节制等,导致了河阴之变,被沉入黄河溺死。

按北魏王朝惯例,为防止妇人干政,立太子时必杀其母。因而皇后、嫔妃无人愿生太子,但胡充华宁愿一死也要为宣武帝生一嫡子以继承王位。后胡充华得宠怀孕,分娩时果得皇子,一时传为佳话。

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皇上年幼,朝中要求杀死胡充华的实力愈来愈大,可宣武帝并没有处死她)实际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权力。

胡氏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

与和士开排除异己,封淮阳王,后被高俨(他儿子)杀死。

胡太后又与和尚昙献等人私通,淫乱后宫,被皇帝发现,幽禁后宫。不久,北齐亡国,胡太后与皇后沦落娼门。

 

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于十四岁时嫁给杨坚,并生下五子五女。其中长女杨丽华为北周的皇太子宇文衍之太子妃,太子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杨坚从此把持朝政,权倾天下。后取代北周创建隋朝。

独孤皇后生性嫉妒,以至于无人敢进献美女于杨坚。

尉迟迥的孙女极为美貌,得到杨坚的宠幸。独孤皇后趁杨坚上朝时,暗中杀掉了她。

杨坚闻讯后大怒,骑马冲出皇宫,不走大路,沿着小道,深入山谷二十多里。

高颎、杨素等人赶忙追赶,扣马苦谏。杨坚叹息说:“我贵为天子,却没有一点自由!”高颎劝慰道:“陛下怎能为了一个女人而舍弃天下!”杨坚的怒意稍稍化解,停住马蹄,站了很久,直到午夜才回到皇宫。独孤皇后在寝宫等候,泪流满面,向杨坚道歉。在高颎、杨素等人的劝解下,两人才和好。

中国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先锋。

 

萧皇后

她的一生也算是传奇了。

—生不逢时,难以改变亡国的命运。

她出身于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仪天下的隋炀帝皇后,也曾做过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更曾伤心地离别战乱的中原――远嫁异域,成为突厥番王的王妃。几番波折、几许坎坷,最终叶落归根,以唐太宗昭容的身份逝于长安凤辉宫。

她不是政治上能建立显赫功名的女人,也不是一个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女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中,她以她的美貌、她的聪慧、她的贤淑常伴君王侧,享受着生命的无奈与可贵,谱写着命运的无常与奇特。

萧皇后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

野史上称时,唐太宗李世民33岁时,封萧皇后已是48岁的半老徐娘做昭容,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

 

太穆皇后

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称太穆皇后。

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

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唐朝建立后,窦氏追封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时,上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长孙无垢

历史上的一代名后。

在一个男权的世界里,一个女人无论多么强势多么出众,若没有男人的垂青,她几乎不可能名垂青史,所以长孙皇后能成就一场惊世华丽,成为千古传颂的贤后,唐太宗居功至伟。

不干涉政事,也不妒忌后宫佳丽。

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因为后宫无人值得她妒忌,因为她在后宫已是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弱者,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王霓君

宫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

王皇后长相俊美,性格和顺,经同安大长公主与唐太宗作阀,许配皇子晋王李治为妃。唐太宗去世,太子即位,是为唐高宗,次年正氏被册封为皇后。

王皇后一生无子,这成为王皇后一生最大的缺憾,也是唐高宗多年萦绕心头的一块心病。唐高宗淑圮萧氏,生有一子雍王李素节,因此深得唐高宗宠爱,遭到王皇后极大嫉妒。当王皇后听说唐高宗与唐太宗才人武则天在感业寺相会一事后,就秘密派人见武氏,让她蓄发,并且劝唐高宗把武氏接回后宫,想利用武氏来离间萧淑妃之宠。

知道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使王皇后处于极为尴尬境地的事情,终于动摇了她皇后的地位。

武则天生有一女。

此女出生后,唐高宗欣喜异常。按惯例,王皇后也前往抚视祝贺。

王皇后走后,武氏竟残忍地亲手扼杀了女儿。唐高宗返回后官,兴致很高,武氏也假装有说有笑什么也不知道。待夫妇俩揭开襁褓看到死去的女儿,大惊失色,武氏一口咬定是刚走的王皇后衔恨报复,害死了她的女儿。昏庸的唐高宗联想到以前王皇后的所作所为,不辩青红皂白,也认定是王皇后下的毒手,下决心废掉王皇后。

王霓君,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女人,不仅是无子嗣,因妒忌萧淑妃,而给自己引来了更大的祸害。

武则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不满昭仪之位。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后来武则天设计杀死了王皇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于是为了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时的欲望有多大!

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武则天开始弃用酷吏。

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

武则天退位后,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韦香儿

一个政治野心膨胀的皇后。

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是生性淫(河蟹啊河蟹)荡、贪婪,处处想要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

有书记载:韦后淫(河蟹啊河蟹)荡成性,除武三思外在韦后宫中还养着三个美男子。一个是杨均,原是一个厨子,韦后见他少年英俊,便把他调入宫中,侍候自己。杨均还得了官衔;另一个是马秦客,是御医,一次偶然进宫替韦后治疗感冒,只因他眉目长得清秀,从此以后,韦后有病没病常把他传进宫来伺侍;再一个是叶静,原是马贩子出身,善玩马技,一年元宵节他在灯会上表演马技,被韦后看中。这三个人都做了韦后的幕宾,追随着韦后,不离左右,忠心耿耿。中宗对这一切装作不见,真的做到了“不相禁止”,只是他虽然乐于承受,却怕别人知道,别人知道也不要紧,只是不能说出来,否则便会立遭杀身之祸。

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和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杀于宫中。

王氏

李隆基的皇后,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妻子王氏。

王氏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当玄宗还是临淄王时,娶王氏为妻。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

但王皇后无子,而武惠妃极得宠又生育有多名子女,王皇后失宠、地位日益危险。724年7月,李隆基以“造畜蛊毒、厌魅”的罪名废王皇后为庶人,皇后的兄长王守一被赐死。10月,废后郁郁而终。

虽说她是唐玄宗政治冒险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但最终逃不掉被废的命运。

杨玉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最终逃不掉红颜祸水的悲剧命运。(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

张良娣

肃宗为太子时,纳为良娣,颇得宠爱。肃宗即位后,册为淑妃。与宦官李辅国勾结,干预政事,谋逐李泌,屡遭建宁王李倓指责,乃与辅国谗杀倓。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后。欲立己子为太子,常图害太子李豫(代宗)。后与李辅国不和,及肃宗死,为李辅国与程元振所杀。

不过杨良媛并不受玄宗的宠幸,后宫受宠的是武惠妃。武惠妃享受到的礼秩几乎同皇后一样。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取得皇储的位置,武惠妃勾结权臣李林甫以谋反罪陷害死了太子李瑛。

贞懿皇后

独孤氏,唐代宗李豫皇后。(历史虽然并没有记载真实名字,却是—代宗生命里最爱的女人)

当李豫为广平王时,当杨贵妃外家贵冠戚里,秘书少监崔峋妻韩国夫人杨氏以其女女皇孙为妃。崔妃生子李偲,所谓召王者。崔妃倚母家,颇骑媢。当杨氏被诛后,礼数日渐薄。后来崔氏逝世,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广平王即位,册为贵妃。独孤贵妃生韩王李迥、华阳公主。

当初,独孤皇后爱遇第一,宗叔独孤卓为少府监,兄独孤良佐太子中允。

 

何氏

唐昭宗李晔的皇后,从皇后到庶人,一生多苦多难的可怜皇后。

李晔当寿王的时候,何氏入侍,婉丽美貌有智慧,李晔很喜欢她,何氏生德王(后为皇太子)李裕、辉王李祚。唐昭宗即位后,立为淑妃。乾宁年间,李茂贞作乱,唐昭宗逃至华州,册何氏为皇后,这是唐德宗之后100年内第一次册立皇后。

朱温想篡位,蒋玄晖认为天下未平,不应操之过急。朱温不高兴,宣徽副使赵殷衡诬陷蒋玄晖和何太后密谋恢复唐室,朱温大怒,即日遣使至洛阳,诛杀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人,何太后亦于积善宫被害,又杀宫人阿秋、阿虔,仍废何太后为庶人。

总结何氏的一生,却也悲惨,古代女人的又一代表性悲剧。

 

张惠

单州豪富之女,朱全忠他则出身寒微,张惠初嫁朱全忠时,被时人批评“门不当,户不对”。

可却命短,没有活至太祖称帝之时,于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病故。太祖在公元907年称帝后,追封张氏为贤妃。到儿子朱友贞当皇帝时,则追谥为元贞皇太后。

刘玉娘

她可以算是薄情寡义,尔虞我诈的代名词了。她为瞒出生棒笞生父,为掌朝政残害忠良。她勾结伶官,聚财敛民。

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原是名歌女,因长得漂亮又工于心计,慢慢做了晋王夫人。

一天,一老翁来到行宫前,口口声声称前几天在这里看到的晋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儿,要见女儿。庄宗请老臣辨认,确信老翁正是刘玉娘的父亲。但刘玉娘却称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贪图富贵、假冒皇亲的市井无赖,令人将老翁打二十军棍,立即轰走。其实,刘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亲,只是为了争夺皇后宝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为她不想暴露微贱的出身,以免给反对她立后的大臣以口实。所以她宁可受天理良心的谴责,也不认父亲。

李存勖被判军箭射中时,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刘玉娘叫宦官送去一碗酪浆。拔箭之后,喝水还有活的希望,喝酪浆是非死不可。

后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尽。

曹氏

她也是历史上幸运的皇后之一了。

后唐明宗皇后。公元930年被立为皇后。谥号“和武宪皇后”。曹氏机智勇敢,善于应变。她的女儿嫁给石敬瑭,后来也成为后晋的第一位皇后。母女都做了皇后,这在历朝历代中是非常少见的。

李嗣源称帝后,对立谁为后犯了难。当时只有曹氏和信赖的别室王氏有资格做皇后。王氏年轻貌美,最得李嗣源宠爱。曹氏为人俭朴大方,和善慈祥,端庄严肃。她见王氏得宠,明宗也有意立她为后,便主动提出让王氏当皇后。可是朝廷内外反对王氏为后。后唐长兴元年,李嗣源下诏,正是册立曹氏为后。

因李从珂走投无路而自焚于玄武楼。

夏氏

后唐明宗李嗣源皇后。夏氏生秦王李从荣

后唐愍帝李从厚。史书中没有记载夏氏的家史。夏氏生前无封爵,李嗣源未即位就已经逝世了。明宗天成元年,封楚国夫人曹氏为淑妃,同时追封夏氏为晋国夫人。长兴元年,立淑妃为皇后,而夏氏所生二子皆已王,也追册她为皇后,谥曰昭懿。

冯氏

一个荒谬乱伦的皇后。

后晋高祖石敬瑭喜爱幼弟石重胤,竟将其收为养子。及石重胤留守邺都,娶副留守冯蒙女儿为妻,石重胤早卒,冯夫人寡居,石敬瑭侄齐王石重贵垂涎于她的美色。

高祖石敬瑭去世,尚未出殡,新皇帝石重贵就将冯氏纳为吴国夫人。后成为正宫后常常干预政事。后晋被灭后,便不知所踪。

 

李三娘

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拥有着不可低估的政治作用。

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嫌刘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了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李氏年约18岁,刘知远年38岁。婚后,刘知远以军功升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封李氏为魏国夫人。

 

张嫣

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即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前192年,吕后为了“亲上加亲”,骏马十二匹、黄金万两作为聘礼,将年仅十二岁的张嫣立为皇后。

张氏在儒雅的气氛中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而娴静、高雅而早熟,加上她天生丽质,如同花神一样,作为舅舅的惠帝刘盈一直也很喜欢她。(也因年幼而一直未临幸她。她的儿子野史上说是别的妃子生的,被吕雉掉了包的。)

惠帝自从“人彘”事件以后,内心痛苦无比,舅甥之间的婚姻关系更让他别扭,他整日与宫女和男宠私混饮酒,不愿亵渎他的小外甥女儿。婚后三年,便抑郁而终。十五岁的张嫣就当上了有名无实的皇太后,一年以后,她的母亲鲁元公主也死了,再过七年,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吕氏也死了。接着,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了刘氏天下,汉文帝即位,封薄姬为皇太后,张嫣失去了皇太后位,迁往北宫。

张皇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发现,张皇后至死竟然冰清玉洁,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她,怜惜她。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

 

宋福金

一个深受祖训,绝对不干政的女人。

宋福金自幼在乱军中流离,被升州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诰娶王戎之女为妻,宋福金为陪嫁,为徐知诰生子徐景通。王氏早故,宋福金为继室夫人。徐知诰取代南吴称帝,建立南唐,立宋福金为皇后。徐知诰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李昪晚年服丹药,常常发怒,多亏宋福金劝解使很多人幸于一死。

943年,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谥号元敬皇后。

周娥皇

天资国色的一代才女,娥皇娴静聪慧,气质高雅;她长得花容月貌,肤白似雪;眉弯似月,唇小似樱,腰细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压倒群芳;她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不仅如此,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

南唐后主李煜十八岁那年就结了婚,妻子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十九岁的娥皇。李煜不是一个好国主,但他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娥皇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她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执着的追求。两人曾经一起合作完成了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两人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膝的情感有增无减,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可惜好景不长,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病魔将娥皇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尤其是知道了李煜和小周后的事受了刺激,又因爱子仲宣卒死大受打击,不久病故。

周嘉敏

她算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代表性人物了。

小周后比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

在大周后生病时,小周后借探病之机与姐夫李煜偷情,著名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描述的两人不伦通奸时的情景。

四年后,小周后被立为皇后,当时文官大臣在对李煜再次封后的贺书中对小周后与姐夫通奸气死姐姐之事加以讽刺,李煜不以为意。小周后嫁给李煜的时候,南唐国势早是江河日下,李煜对国事更没有了兴趣。专心致志地酒醉金迷。

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奸小周后。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李煜被毒死后,小周后跟着去世。

 

刘娥

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卖于银匠龚美为妻。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碰巧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

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

刘氏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氏的表哥,让刘氏入王府。

然而刘氏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刘氏那里,也因此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氏为母。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氏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天禧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氏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氏裁决政事的权力。

刘娥1033年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郭氏

一个悲剧皇后的典型代表。

宫人尚氏、杨氏长得貌美可人,深得宋仁宗欢心。郭皇后多次至尚氏、杨氏居处,对她们破口大骂。有一天,宋仁宗临幸尚氏,尚氏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赶来,二人争执起来。郭皇后不胜愤怒,举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见状,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势不住,刚好打在宋仁宗的颈部,宋仁宗顿时龙颜大怒,要废郭皇后。

景佑二年十一月,郭皇后暴死,年仅二十四岁。

曹氏

太后(刘娥)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为借口,废郭后为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第二年九月,册为皇后。

宗宿于曹皇后宫中。至半夜,一阵杂乱的响声将他们惊醒,仁宗要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曹皇后,劝不可轻动,免遭毒手。曹皇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宫门。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取水防火。杀退了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仁宗大为佩服。

仁宗生三子,均已早夭。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衰弱。早些年,曹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但始终没有立为太子。公元1O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曹太后曾出面求情,使得苏东坡方才免于一死。

李凤娘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韦太后的眼疾,因而获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来到了庆远节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个著名的相士,于是请皇甫坦为他的三名女儿相面。

李道的长女与三女也没甚特别,可是当二女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却说此女面相当大贵,因而不敢受拜。说道这个李凤娘,她的名字也有一点来历呢!却说当年李道夫人产女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于是李道便为不久后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了。皇甫坦自从在李道家遇上凤娘后,便连夜赶回京师求见已为太上皇的高宗,说已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又提议以面相大贵的李凤娘为孝宗三子恭王赵惇之妃。高宗一直对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让恭王与凤娘成婚了。后来,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与嗣皇帝孝宗决定以排行第三的赵惇为太子,恭王妃李凤娘也随即成了太子妃。后来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以嫡妻李凤娘为皇后。

不过,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1168年)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自然称赞了两句。可是,这小事却为李皇后得悉,结果,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

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也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李凤娘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藉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福多了。

当然,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已为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早留意到了。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非常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但由于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不了了之。

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藉词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改善了。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让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庆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马秀英

人送外号大脚马娘娘。(朱元璋结发之妻,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51岁。

徐氏

朱棣皇后,一有勇有谋的一代贤后。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张氏

高炽皇后,被人称为女中尧舜。

张氏在家排行第四,她聪慧贤淑,待人和睦,在洪武二十年被选为燕王世子妃。因她行为端庄,深得成祖和徐皇后的喜爱,洪武三十二年,张氏喜得贵子,更奠定了她在成祖与徐皇后以及仁宗心中的地位。仁宗即位后封她为皇后。她在后位共18年,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二帝,为巩固皇权,保持政策连贯,发展国家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氏端庄仁慈,贤淑孝顺。勇于谏言,据理力争。妇道严谨,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善待胡氏。(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宣宗事太后极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但凡贡物先奉太后,再自己享受。但由于宣宗宠爱孙贵妃,拟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妃为后,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非常照顾胡氏,)

张氏身为一介女流,除相夫教子,管理后宫外,还能极力支持和辅佐丈夫、儿子、孙子建功立业,治理国家,颇为不易,实在难得,是故后人对其评价为“女中尧舜”并非谬赞,而是实至名归。

 

胡善祥

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是并不得宠,宣宗最心爱的女人是孙贵妃,而且胡皇后也并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常德公主(存疑),于是给了宣宗和孙贵妃借口。宣德三年春,宣宗以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皇后上表辞位。胡氏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臣子们如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都为这件事争论不已,但是废后一事还是进行了,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宗母亲张太后怜悯胡氏贤德,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

胡善祥无过被废的事,百姓们都知道,都非常同情这位可怜的皇后。

 

孙氏

孙氏年幼时因貌美,被孝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夫人看中推荐入宫,成祖令养在宫中。后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选为嫔。宣宗即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聪明妖娆,极得宠爱,封为贵妃。

胡皇后和孙贵妃都无子。孙氏奸诈,暗夺宫人儿子宣称是自己的儿子,即明英宗朱祁镇。宣宗被迷惑,于宣德三年(1428)以胡皇后无子为理由逼其上表、逊皇后位。三月,册孙贵妃为皇后。

孙贵妃虽然也没儿子,但是她有脑子也有胆子。于是她把皇帝临幸过宫人的孩子,假充自己的。这个孩子,就是宣宗的皇长子,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明史写道:“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于是,本来就宠爱孙贵妃的宣宗决定:废除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废。退居长安宫。宣德三年三月,宣宗正式册封孙贵妃为皇后。宣德九年(1435),宣宗病逝,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史称明英宗。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天顺六年(1462),在皇太后位上坐了二十八年的孙氏病死。孙太后过世后,英宗才知道自己生母另有其人。

钱氏

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位皇后。一位贤德忠厚的皇后。

1442年,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皇后曾谦逊谢绝封钱家为侯。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犯明,英宗亲征被俘。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史称"南宫复辟"。

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英宗死后,十六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同意两宫并尊为太后。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汪氏

她的性格十分刚烈,从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来。

英宗问太监刘桓说:我记得我曾经有一个玉玲珑的腰带,怎么找不到了?刘桓说,被汪王妃拿走了。英宗就说你去给我要回来。汪废后得知英宗皇帝要这个玉玲珑的腰带,就把腰带扔到井里,对来索要的使臣说,腰带没有了,找不到了。然后对旁边的人说,我夫君当了七年天子,难道不能拥有这区区几片玉么?后来有人举报说汪废后搬出宫的时候携带了大量巨款,明英宗派人去确认,如果有这么多钱,就予以罚没。汪废后就把钱分发给众人,一点也不剩。

吴氏

一个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后的可怜女人。

吴氏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便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明,很小就识很多字,并嗜好看书。其父见她聪明好学,索性开始教她读书。吴氏学什么都能心领神会,过目不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所读的书越来越多,所以每遇事总有自己的见解。闲暇之时,母亲还教她抚琴。长大后的吴氏成了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美女。

十六岁的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是为明宪宗。英宗死后,己是皇太后的钱氏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完成英宗生前的嘱托,她与牛玉为宪宗选皇后之事忙得不可开交。留下的三名女子都很优秀,很难有所取舍,最后还是根据英宗临终的愿望,吴氏被选为皇后。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吴氏被册封为皇后。八月二十八日,在位仅31天的她,因杖责当时尚是宫女的万贵妃而被废居西宫,16岁的她成为明朝在位时期最短的皇后。(后宫,又名好女春华,里面提到了钱太后,周太后,万贞儿,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王钟英

王钟英,出生在楼山后村,民间传说则称“瘌痢娘娘”,有关她的传说颇多。村中有座明代古建筑“骏惠堂”,亦名“娘娘厅”,厅内原陈列有凤冠等遗物,现均荡然无存。

明英宗朱祁镇下旨,为十五岁的皇太子朱见深选美,西安县清平乡楼山后村年方十四的王钟英通过层层筛选,名列第一而中选,由南京北上。钱皇后,周贵妃从中选美女中点选十二人为妃(余皆作为一般宫女),最后由明英宗从十二人中选定三人,王氏第一,吴氏第二,柏氏第三,入选东宫。吴氏立为皇后而废,是因一位半老徐娘,年已三十五岁的万贵妃夺宠所致,万贵妃想当皇后,但两位皇母后之命,只好照办。

十六岁的王钟英正式执掌太后坚决不答应,原因是万贵妃的年龄比宪宗朱见深生母周太后还大一岁。一直拖到十月,最后由两位皇太后联合颁下懿旨:“册立王氏为后,毋得延缓”。

一个幸运的捡来的后位。

 

万贞儿

历朝历代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七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地最有魅力的女人!故事的主人公是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朱见深和年长他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妻子比丈夫大了十七岁,这样的差距,即使在今日看来,也是有些奇特的,更何况是民风守旧的明朝。是的,万贞儿从宫女到贵妃一步登天地创造了奇迹。

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为帝,是为宪宗。当上皇帝的朱见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强烈反对,万般无奈下宪宗只能屈服,立宗室女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贵妃。年轻美貌的皇后并没有打动宪宗,他依然与万贞儿如漆似胶,形影不离。虽然宪宗对万贞儿宠爱有加,但在万贞儿的心中无宠的皇后仍然是她的眼中钉,她并不满足于贵妃的位分,她要成为皇后,六宫真正的主人。于是在一次皇后的斥责杖刑后,万贞儿不失时机地向宪宗哭诉,眼见心爱的女人受苦,血气方刚的宪宗下令废后。两宫皇太后的强烈反对使万贞儿与皇后宝座再次擦身而过,而将尊贵的身份拱手让给了王氏。

功夫不负有心人,已经三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生下了宪宗的第一个儿子,狂喜的宪宗晋封万贞儿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然而万贞儿并没有高兴多久,一年后,她的儿子居然夭折了,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儿子。

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得到消息的宪宗不禁嚎啕大哭,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就在这年的八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张氏

明孝宗皇后,河北青县人。父亲张峦,母亲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品行出众,被选为太子妃。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孝宗与张皇后的感情极深,同起居,后宫除了张皇后,竟无其他妃嫔,是古今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孝宗和张皇后有一个独子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明武宗朱厚照。孝宗先天不足,身体积弱,晚年曾想革除积弊,畅导新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孝宗临死前曾叹到,再给我几年太子就能成熟了,可惜他这个独子后来真的成了昏君差点颠覆了大明王朝。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卒,太子朱厚燳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后为皇太后。十六年,武宗崩,因为无子,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照为帝,史称明世宗。

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方氏

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位皇后,江宁人。嘉靖帝继位十多年一直没有儿子,可能也是被明武宗弄怕了,万一明世宗再没有儿子,大明朝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于是,在嘉靖十年三月,才把方氏连同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等九人同册封为嫔。

头冠九翟冠,身穿大彩鞠衣,册封的圭用次一等的玉石,谷文,册用黄金涂,其余用度比皇后低大概五分之一。

册封典礼上,皇帝身穿衮服和皮弁告祭太庙,并且驾临华盖殿,派大臣对久位嫔妃行册封礼。册封以后,带领皇后朝拜奉先殿。礼节完毕以后,皇帝仍然穿皮弁,接受大臣的朝拜。

嘉靖二十一年,宫女杨金英等谋逆,刺杀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全依赖方皇后才没有受害。为了表示感激,把皇后的父亲方泰和叔父方锐都进封为侯,起初,曹妃颇有姿色,皇帝很宠爱她,册封为端妃,日夜宠信。杨金英等因此利用机会,用绳准备勒死皇帝。结果把绳子打成死结,刺杀皇帝未遂。一同谋逆的张金莲害怕了,就去报告方皇后,方皇后急忙赶到,把绳子解开,皇帝才得救。皇后命令太监张佐逮捕叛乱的宫人,说杨金英等人是按照王宁嫔指示进行刺杀,说,曹端妃虽然没有参与,但是肯定也知情,当时皇帝因为受到惊吓,不能说话,所以皇后就以皇帝的名义,把曹端妃,王宁嫔,以及杨金英等一同凌迟处死。并且诛杀这些人的亲族。实际上曹端妃并不知情,皇后不过借这次机会除掉这个女人。

她也算是伴君如伴虎了。

 

陈氏

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世宗嘉靖帝性子严厉。嘉靖七年十月,世宗与皇后同坐,张妃(张皇后)和方妃(方皇后)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堕娠而崩。

一位命运悲惨的皇后代表。

王氏

虽说是末世皇后却也不失女中豪杰这个称号。

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浙江人。王氏作为末世皇后,命运自然是很悲惨的。她比较有德容,又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学传统教育,平素沉静文雅,待人谦逊。她总持内政,处事得当,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听她决断。朱由榔是桂王朱常瀛子,明神宗朱翊钧孙。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王氏随之被封为王妃。清兵入关后,她随朱由榔流徙广西,居于梧州。隆武二年(1646)九月,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和吕大器、陈子壮等人商议,认为桂王朱由榔血缘最近,应该继承帝位,遂拥立桂王监国。

但朱由榔的嫡母马太妃却不同意,认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希望大臣们另选贤能。群臣们说:国家存亡在即,太妃应以社稷为重,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况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差错。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内助,何愁祖宗大业不兴?说得马太妃不知如何对答。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尊母亲为皇太后,册封王氏为皇后。这样,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建立了,这也是南明几个小朝延中坚持最久的一个,前后达16年之久。

乱世中建立的小朝廷自然是风雨多艰。

南明政权移至桂林后,清廷加紧了穷追猛打的攻势。王皇后为激励士气,亲自来到前线,带头把后宫积存的粮食、银两、衣物等悉数送给守城的将士,东西不够送,她就把头上的簪子、耳环等饰物当场取下,凡是值钱的东西,全部捐献了出去。瞿式耜的妻子邵氏以及其他将帅之妻,也在王皇后的大义感召之下,拿出全部的金银珠宝捐献了出来。前方将士深受鼓舞,感动得热泪盈眶,士气陡然大振,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清军,取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

可惜她生不逢时,南明政权始终在动荡不安中苟延残喘。她也因此终生流亡,备尝艰辛。死后既没有谥号,也没有隆重的葬礼,甚至没有墓穴。连一个平民死时应得的荣耀都不具备。

一个末世皇后的悲哀。

 

乌喇那拉•阿巴亥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

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她共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因此一生深受努尔哈赤的宠幸。

但她却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多铎虽年仅十几岁,却已领有正白、镶白两旗,如果再有正当盛年极有机智的生母指挥控制,势力将迅速强大,将成为争夺汗位的劲敌,这自然为诸贝勒所不容。于是以皇太极为首的诸贝勒,称努尔哈赤留有"俟吾终,必令殉之"的遗言为借口,逼迫阿巴亥殉死。阿巴亥被逼无奈,遂盛装自尽,年37岁,成为后金汗位争夺斗争的牺牲品。

博尔济吉特•哲哲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姑姑。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与孝庄文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清朝唯一一位没有徽号的皇太后)。

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

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

她也是皇太极的默默支持和守护者。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庄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太后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1682年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太后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皇太极宸妃,最受皇太极宠爱的妃子。

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

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以贤淑文静著称。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但皇八子只活了两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

1641年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置紧张战事于不顾,立即兼程赶回盛京。

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

自从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身体每况愈下,还昏迷过去,“言语无绪”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董鄂氏

一位红颜薄命的传奇皇妃。

世称董鄂妃,独为帝所盛宠,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之姊。有学者认为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是董鄂妃的前夫,并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妃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妃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和硕荣亲王。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是红颜知己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一般人的美丽,多是起初保持很好然而最终都改变了。董鄂妃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面容憔悴,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妃都是始终如一。

宫中庶务(杂务等等),以前都是皇后董鄂妃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妃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妃实权长期与孝惠后并存),但是董鄂妃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赫舍里氏

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康熙皇帝的贤内助。

当时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之后,由于冲龄无力理政,故顺治帝临终前委幼子于四大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强大。鳌拜为人十分专横,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这时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持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康熙皇帝的第一位嫡子,即皇次子承祜。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除掉自己的心头大患——鳌拜,此时承祜的降生无疑是双喜临门。

十一年正月,承祜薨,赫舍里皇后无法承受爱子突然夭折的打击,这年十月,她病倒了。康熙皇帝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飞骑进京探望,并在宫内陪伴皇后整整一天,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方才放下心来。

皇后第二子胤礽因难产出现的危症,年仅21岁的皇后在坤宁宫辞世。仅仅几个时辰得时间,康熙皇帝就经历了再得嫡子和痛失爱妻得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夹杂少许欣慰,这种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得清楚。

 

钮祜禄氏

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

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年选立皇后之时,也在应选之列,她的父亲是辅政大臣遏必隆,义父是权倾朝野的鳌拜,母亲也贵为县主,在当时待选的满族秀女之中具有相当高的竞争力,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如愿封后,(就因为这个义女)而是屈居在赫舍里之下。

钮祜禄氏刚刚入宫的时候仅仅是个很普通的妃子,好不容易她才等到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转正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却没有福气,(仅仅半年后还没有给康熙皇帝留下任何子女的情况下,就到阴间找赫舍里氏皇后聊天去了。)年仅24岁。此时,距赫舍里氏皇后死还不到4年的时间。她的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

佟佳氏

命运悲惨的皇后(只当了一天的皇后),康熙的第三位皇后。

前一日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后一日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

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妹。后册封为贵妃,又晋为皇贵妃(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死后,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

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弯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乌雅氏

一个无奈的母亲+皇后。(不知她算不上康熙的第四位皇后她为康熙皇帝生下了胤禛直到1679年,康熙皇帝看到这个乌雅氏所生的孩子命还挺大,于是就册封乌雅氏为德嫔。1681年,康熙皇帝一看,这孩子怎么还没死,于是再加封乌雅氏为德妃。就在这一年,德妃乌雅氏又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六子胤祚1682年生皇七女,1683年生皇九女,1686年生皇十二女,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祯。

雍正帝即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野史上说她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而是想让自己儿子即位)1724年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但仍没挽回这段母子情。孝恭仁皇后崩,终年六十四岁。

乌喇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

雍正帝在位期间册封的唯一一位皇后,也是雍正的嫡妻。雍正帝为皇子时,康熙帝册封她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生雍正长子弘晖,早夭。雍正元年,立为皇后。

乌喇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虽经历宫廷斗争,但得善终,实属不易了。

乌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所以对他生活上的一些爱好无不满足。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这是因为那拉氏为人孝顺恭敬,无论在藩邸的年月还是被封为皇后以后,她始终如一。

 

钮钴禄氏•熹贵妃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钴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钴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乾隆帝尊熹贵妃为皇太后。

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富察氏(富察•琅嬅)

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

乾隆一生可谓博爱又多情,但相比较而言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感情应该是最为深刻的了。

富察氏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平素节俭,衣帽上不饰珠翠等物,而用通草绒花;献给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银丝线,而用鹿羔皮制作,以表示不忘本。

富察氏不仅聪明美丽,还非常温柔贤惠,她知书达理,孝敬婆婆,对弘乾隆关怀备至。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孝贤皇后这些美德使乾隆帝很敬佩,夫妻恩爱,感情至深。

1748年,皇后崩,乾隆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许多官僚、皇亲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此后乾隆写给亡后孝贤皇后的悼诗有上百首。)

 

和卓氏•伊帕尔罕

乾隆容妃(还珠格格里面的那个香妃。)阿里和卓之女。一以西域维族女子身份入宫的妃子。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

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由于乌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贵妃病逝,因此,到这个时候,容妃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崩,享年55岁。(关于香妃的死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但熹贵妃比容妃早死了11年,没有赐死这一说。但还有人坚持说是被熹贵妃赐死的。)

 

魏佳氏

比乾隆小十六岁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内管领清泰之女,刚入宫时封为贵人,后封为令嫔、令妃。

三十岁生下第一个孩子,固伦和静公主。后有永璐,和硕和恪公主,永琰,(即嘉庆)永璘。乾隆三十年初,皇后乌喇那拉氏(第二位皇后,废后)被收回四份册宝并幽禁。同年六月十一日,魏佳氏册封为令仪皇贵妃,成为后宫中事实上名分最高的后妃。,乾隆四十年崩,享年四十九岁。后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她在清朝的后妃中,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她的一生得到幸运女神的垂爱。虽然有一段时间被容妃夺去了宠爱,但她一生也算宁静而致远。

喜塔腊氏

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嘉庆帝第一位皇后(傀儡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赐册喜塔腊氏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喜塔腊氏生皇二女。即绵宁(道光帝)、庄静固伦公主。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喜塔腊氏病逝。

当时太上皇还活着,如果仿之前的仪制那就是国丧(尤其是乾隆元后孝贤的葬礼,规格尤其高)

一折腾就是一个多月,作为皇帝本人,对妻子一般还是有感情的,所以嘉庆应该愿意为她大办,但是乾隆作为长辈,尤其还是当皇帝的长辈,肯定是不愿意为儿媳妇折腾的,再加上那时候乾隆也八十多了,估计觉得参加一个这么高规格的葬礼很不吉利,于是就指示从简办理吧。

据说喜塔腊氏生前在当皇后时就完全得不到皇后应有的待遇,后宫里一堆乾隆的后妃,她也没法管,所以她也挺惨的,没挺到好日子来临。

钮祜禄氏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嘉庆帝第二位皇后。孝淑睿皇后逝世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再册为皇后。

皇后为人明智,在嘉庆帝死后,由于是突然死亡,宫内起初并未找到放在光明正大匾后的秘密立储的小金盒。皇后深知道光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且道光为嘉庆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长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时孝和企图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仅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而且一旦密诏找到,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换得道光敬佩。

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钮祜禄氏崩寿年七十四岁。(在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在慎德堂丧次崩驾。)

 

博尔济吉特氏

孝静成皇后,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

道光六年初,博尔济吉特氏怀孕,生皇次子奕纲。对于极度渴望子嗣的道光帝来说,不谛于天大好消息,静贵人遂母以子贵,于当年十二月晋升为静嫔。然而不到四个月后,,皇次子奕纲夭折。道光出于对迟来子嗣的重视,念静嫔丧子之痛,四月诏封其为静妃。

1833年,21岁的静妃生下她最后一个孩子——皇六子奕欣,(恭亲王。)静妃早年稚龄时便不断生育,从其后来操持皇家十年来看也算身体健康,却如此年轻就绝育,可以说明静妃此后大约已经丧失道光帝的宠爱(道光老当益壮,孝全皇后去世后两名其他嫔妃展开生育大战,五年生育了七个子女,但当时只有28岁的静妃却再无所出)。但静妃毕竟已经育有皇子,且资历较深,所以后来仍按部就班的升迁。

咸丰八年,十月,崩于寿康宫。

 

钮祜禄氏•慈安

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咸丰皇帝去世后,与慈禧、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与慈禧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

慈安皇太后,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

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慈安皇太后不仅有德,而且有才,小事不拘,在大事上决不糊涂。慈安的存在对慈禧是有着相当的震慑作用的。

1881,慈安崩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

咸丰死后,慈安曾把密谕拿给慈禧看,以示警醒。密谕的存在,使慈禧感到惊俱不安,办事谨小慎微,不敢胡作非为。她对慈安言听计从.关怀备至。时间长了,慈安看到慈禧安分守己,就对她放松了警惕。

一天,慈安患病,吃了太医所开的各种药,都见效甚微,一气之下,慈安拒绝吃药。没想到,几天之后,她的病居然奇迹般的痊愈了。大病初愈,慈安兴高采烈地到颐和园散步,却见慈禧左臂缠着白纱。她十分惊异,就上前问慈禧原因。慈禧满不在乎地回答道:“前几天,我见你病卧床榻,面色苍白,心里很难过,因此就从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让人煮汤为你滋养身子,以表我的一片诚意。”

慈安听了这一席话,大为感动,感谢万分地说:“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一位好心人,先皇不应该对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说罢,便回宫中,取出咸丰皇帝的临终密谕,当着慈禧的面,烧为灰烬。

没有密谕,慈禧心上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她感到轻松多了,因为再也没什么值得她担惊受怕的了。她一改常态,开始放肆起来,对慈安出言不逊,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她毕恭毕敬了。朝中政事,无论大小,她都一人独揽,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里。慈安知道自己上了大当,叫苦不迭,但后悔已晚。

 

叶赫那拉氏•杏贞

毁了大清的一个女人,是指中国历代皇后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位。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的一个官宦世家,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之一,清朝“无冕女皇”,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叶赫那拉•静芬

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这位姑姑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

光绪帝的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当后宫上下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这是一个雪花纷飞数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

大火过后,太和门化为废墟。慈禧断然做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那么如何解决皇后入二道朝门的问题呢?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她居然责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在火场搭盖太和门彩棚!最终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乱真的太和门,使长期在内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难辨真伪。

大婚之夜,光绪对叶赫那拉氏却是异常的冷淡,客气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叶赫那拉氏知道光绪本来就没看中自己,他看上的是德馨家的二女儿,只是畏惧慈禧的威严,光绪才不得不选了她这个表姐。光绪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气撒到皇后叶赫那拉氏身上。

因为光绪与珍妃的哀婉故事,人们同情光绪和珍妃,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丑化了皇后。在一些人的笔下,她成了一个愚蠢的妒妇。

但她事实上是温厚善良、端庄贤淑、甚至有点儿与世无争。如果说她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她的思想和行为都禁锢在传统规范中,没有冲破传统伦理和祖宗家法的勇气。她太守规矩,知道皇后应该如何母仪天下,却不知道如何哄皇帝玩,如何玩出新花样,以拴住皇帝的心。

 

郭布罗•婉容

1922年,已满17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同年,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婉容相貌娇美、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态不凡、内刚外柔并富有善心,她是一位兼收中西方文化优势于一身的女人。1922年,自婉容被册封为皇后之日起,她的悲剧命运也就开始了。“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使她走向一条不归路。

然而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同时也就圈定了婉容凄苦的一生。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己。但是婉容也有着大多数女人都有的小心眼和嫉妒心,所以文绣的存在,使得她和溥仪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帝的尊号也成为了中国的历史。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静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溥仪的淑妃文绣正式向溥仪要求离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这件事情对逊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还有溥仪本身都造成相当大的震撼,这可以说是对旧式文化的一种挑战,之后的两个月,淑妃文绣坚持自我的想法,不顾家族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坚决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仪离婚。)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

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他更是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瘾、她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

终于,她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使她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

婉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个悲剧又是无法避免的,是万恶的封建王朝和日本侵略者将她推向了历史的深渊,她是历史的牺牲品。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女人。这世界再也看不见这样一个女人,但这世界仍然有古典,仍然有虚荣,仍然有为一种东西执迷不悟的女人。更可怕的是,这世界仍然有让女人掉进去的陷阱。女人的悲剧有许多种,只是再也不会重演婉容的这种。

后记

一入宫门深似海。

古代女人的悲剧远远不至于这些。

不过,她们也算是悲剧的代表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

不论是善良的,还是恶毒的。

不论是可怜的,还是幸运的。

不论是美艳的,还是丑陋的。

她们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传奇。

她们,始终都是为了一个男人,不惜互相残杀。

她们,始终都是为了巩固地位,不惜机关算尽。

她们,始终都是为了荣华富贵,不惜牺牲一切。

当然,也有淡泊名利,远离后宫争斗的,可是,她们心中的悲哀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纵使表面上风光无限,又有哪个女人能看着自己的丈夫怀里抱着其他女人?又能有哪个女人不为了这个后位而机关算尽?她们心中有着自己的无奈凄凉。

纵使怎么样的风华绝代,也抵不过红颜易老,铜镜中带着凤冠的女子纵使有着绝世的容颜,也会有流逝的那一天,也会有体验到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悲凉无奈。

古代宫廷中的女人总体上说是悲哀的,她们为了一个男人,丧失了本性,甚至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又有多少在平静单纯的面孔下隐藏着一颗邪恶的心?不要怪她们,不能怨她们,这也是环境影响。

每个后宫女人都有自己的求生法则,又何况她们是皇后!为了挽留自己的丈夫,作出的一切行径,也只是垂死挣扎般的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有的幸运些,她留下来了,却再也不会挽回他的心。

有的不幸些,她终老宫中,离世前的凄美一笑,碎了多少心。

人就是这样,什么也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

古代后宫的女人又有什么呢?

财富?荣华?宠爱?势力?红颜?人心?心机?

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风光一阵,没人会注意到你的落寞。就是会有一些比你更加出色的女子前仆后继的到他身边,就算斗,除非你死,不然永远也不会结束。

每个后宫女人都有自己的被迫。

所以,她们的心境,变化,甚至是行动作为,都不是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

她们的内心,已埋在深深宫墙中。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