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弱日元常态化 日本房价必涨

 1853年黑船来航前,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大米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佩里将军的到来打破了之前的平衡,日本经济一夜间对外开放,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当日本进入工业化进程后,资源与市场成为发展的软肋。

日本先是花了五十年的时间,试图通过战争与殖民来扩展市场,攫取资源,这一战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而彻底失败。随后的四十年,日本通过贸易来寻求生存、发展之道。战后全球的经济繁荣与日本在工艺程序上的改良,令日本制造风行世界,缔造出一段辉煌。但是,两次石油危机令全球经济繁荣褪色,保护主义抬头,日本的出口拉动型经济模式受阻,日元被迫大幅升值,一方面制造出国内资产泡沫,另一方面生产线全面外移。之后二十年日本国内经济乏善可陈,海外运作仍算精采。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排日,生产线外移的经营模式亦受到挑战,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更令日本腹备受敌。更令人担心的是,生产线外移消灭了国内的就业机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被迫收缩消费,日本经济、社会进入螺旋式下降,在衰退的泥淖中愈陷愈深,无以自拔。

为了打破恶性循环,必须要从制造就业机会着手,令企业愿意投资,消费者有能力消费。高汇率下,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为从死亡陷阱中跳出来,一定在汇率上奋力一搏。从这个意义上说,即后安倍晋三不做,其他日本政治家早晚也会做,只是安倍经济学更疯狂一点而已。

疯狂的安倍选择疯狂的黑田作央行行长,让一场好戏更有看点,更有悬念。黑田一直是过往日本货币政策的批评者,其强悍的汇率立场和财政部背景,势必令安倍的盯通货膨胀政策得以贯彻,日本银行很可能成为今后几年量化宽松政策的世界冠军。

安倍、黑田的QE政策尚未有实质性动作,不过短期效果已经显现。日元汇率大幅贬值,股市屡创新高,企业盈利有所改善,甚至消费信心也在增强。当地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商业物业价格反弹,国内资金、海外资金纷纷涌入房市,寻求日元资产的reflation(再通胀)。

然而,日本经济的核心问题并未因资产价格上扬、安倍人气高企而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经济不景依然挥之不去,资金的投机色彩远大过投资色彩,人口老化、内需不足等锢疾未除,企业投资裹足不前。

除了货币/汇率政策外,日本更需要结构性改革,需要消除经济中的障碍,打破政策上的惯性。这就遇到了利益集团的掣肘,而且大部分来自执政的自民党内部。

就业的产生只能源于制造业的重造,这需要稳定的政治/政策环境,需要改善长期需求前景,也需要一个持续的有利可图的汇率环境。对于企业,适度、稳定的汇率甚至比急贬更重要。笔者认为在一轮急贬之后,日本政府更希望将弱日元常态化。过去二十年,日元兑美元在75-95之间徘徊;今后十年,日元的区间可能在95-115之间。

日元贬值,没有美国认可很难做到,白宫却令人惊讶地沉默着。安倍的汇率政策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使同样QE的美国难占据道德的高地。同时美国认为日本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及美国战略利益有好处。而且美元本身已经完成了由贬值到升值的转身,弱日元对经济已处复苏中的美国影响相对有限。只要国会不出现激烈抗议,美国政府对日元「适度」贬值持宽容态度。

弱日元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影响,取决于能否打破目前企业持币观望的惯性。日本企业大量坐拥巨额资金,但是不看好经济前景,拒绝投资实业。通货膨胀预期能否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制造就业、支持消费,仍属未定之数。人口老化、生产线在外、创新能力下降等障碍亦未消除。

弱日元在海外资本市场势必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拉动金融资产价格,日元继续成为套利交易的流动性供应源。对于实体经济,弱日元可能对现在的制造业生产外包模式构成冲击,也会令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变得更加重要。

弱日元也增加了日本经济的风险。由于核电站的关闭,日本出现结构性贸易赤字,日元贬值令能源进口费用暴增,贸易逆差几乎翻倍。日元由政策性贬值转为无序暴贬的风险在增加。再者,日本政府债务与赤字均处高危状态,一旦通货膨胀出现,必使国债发行成本大增,JGB市场崩盘的风险也颇高。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拉低日元汇率的态度十分坚定,弱日元可能常态化,QE可能常态化。以上如果属实,日本房价必涨。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