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经济呈现的负面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的统计部门集中发布了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考虑到春节的错位,此次发布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经济形势。综合前两月数据观察,中国的经济前景存在一定的隐忧。

这种担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物价水平、国内需求以及工业产出。最令人疑惑的则是,近年来,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呼声很高,但却难以从数据上得到验证。目前来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依然是去年以来的各项“稳增长”措施,带有转型色彩的各项政策安排,至今未见效果。

物价水平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3.2%,增幅较1月(2%)明显扩大,前两月平均上涨2.6%,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定的3.5%目标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国家统计局官员对此的解释是,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因春节因素,2月可能会是近期的一个高点,节后将出现回落。不过,这样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考虑到基数效应,去年CPI从下半年起明显走低,将令今年下半年的物价承受相当的压力。在“今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假设下,全年CPI将有可能突破3.5%,引发货币紧缩的预期。

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印证了这样的判断。受外汇占款近期异常放大影响,前两月M2增长速度显著超过13%的增速目标。2月M2余额同比增长15.2%。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联合前两月数据看,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1-2月,新增信贷总计1.69万亿,比上年同期多2412亿;社会融资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61万亿,比上年同期多1.59万亿。结合前两月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增速放缓,这更像是增长疲弱和通胀压力并存(而非支持经济强复苏),将置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于两难。若盯住通胀,提前紧缩,势必伤及弱势的经济增长。

国内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共同指向前两月内需不振。社消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2.3%,低于14%的预期;进口累计同比增长5%,2月(春节当月)同比负增长15.2%,即使经过季调,也显后劲不足。让人意外的是出口强势反弹,延续了自去年12月以来的趋势,2月单月同比增长21.8%,前两月累计同比增长23.6%。但遗憾的是,从前两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低于50%的情况看,这种强势并不可持续,今年的出口预计将会大幅回调,很难重新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三驾马车”中,投资的增长是高于预期的,但却很难让人笑得出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两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1.2%,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2.8%,反映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得看投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还没有正式上路。更加令人忧虑的则是钢铁及水泥的日均产量,这两项与房地产投资密切相关的数据,在前两月都出现了大幅反弹,钢材同比增长14.2%(上年同期4.6%),水泥同比增长10.8%(上年同期4.8%),加剧了这两个行业的高库存与产能过剩,也让淘汰落后产能及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工作显得愈发急迫与困难。

工业产出方面。虽然,如前所述,与投资相关的产品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但从总体数据来看,情况却并不乐观。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9%,较上年同期的11.4%出现萎缩。被广泛认为更能反映工业生产水平的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长则仅为3.4%,较上年同期的7.1%大幅下滑。工业生产的放缓与此前公布的PMI数据保持一致。作为反映制造业活跃程度的先行指标,中国官方PMI自去年5月以来一直徘徊在50%的荣枯线上下,今年前两月第次下滑,2月仅为50.1%,难以支撑起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扩张。

前两月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切如旧,房地产是撬动金融、拉动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这种局面令人担忧,即使短期的经济增长能够得到保证,中国的中长期增长潜力也将后继乏力。今年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将取决于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一、两个月的数据或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若这样的形势继续保持,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可都要向下修正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前两月的经济数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稳增长”的效果消退,中国该拿什么保证自身的经济发展?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曾表示,要完成今年GDP增长目标7.5%还“要玩点命”。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的负面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