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乍暖还寒,围坐享用“一锅烩”

什么菜式,只要一个菜,用一口锅,就能压住台面?答案便是“一锅烩”。乍暖还寒之际,最乐得享用这烹煮着海陆空各色珍味食材的一口大锅,冒着热气带 着“咕噜噜”的声响被端上桌来,亲朋好友在徐徐上升的热气中围坐一团,配上暄腾的大馒头,或者刚出炉的粗麦面包,开瓶好酒,灯光调暗蜡烛点亮,这简单又别 致的宴飨就齐了。没什么比一锅烩更简便更易上手,又能博来声声赞扬,最棒的是,饭后省下大段的刷碗洗盆的时间,正好可以接着敞开聊天。

中式烹调里的一锅烩,最早用的器具就是鼎。调鼎说的就是如何让一口锅里的各种材料味道和而不同。这其中带有浓郁的中国哲学色彩和宽容性。《诗经》里这么写调和:“亦有和羹,既戒既平。”这说的就是异中求和,把各种食材加以增减搭配,使一口锅里烩出的菜肴合口又风味独特

帝王调鼎一锅烩,民间也喜好用一口锅来合烹美味。中国的饮食文化里,跟“锅”有关的描述总能让人即刻感到温暖。陆游《宿野人家》诗曰:“土釜暖汤先濯足,豆秸吹火旋烘衣。”旺火上的一口锅,袅袅上升的烟气和香味,还有咕咕作响的汤头,都牵动着食者易感的味蕾和嗅觉。

英国美食作家克劳蒂亚·罗登(Claudia Roden)写过:“食物像音乐般,可以直抵食者的心房。”我觉得自家餐桌上的一锅烩就是一曲美妙的食材合奏。要想做好一道可口又有营养,还独具风味能撑 起家宴台面的一锅烩,不妨联想一下,就如同韵律(rhyme),音节(recurrent)和曲调(tunes)对一段乐曲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样。要想做出 一锅迷人的菜肴,也可以从风格(rhyme=style),用料(recurrent=ingredients)和调味 (tunes=seasoning)这三个方面着手。

风格(the rhyme/style)

中外都有一锅烩。用来做菜的烧制工具也异曲同工。中式砂锅,西式铸铁锅,法式铜锅,慢炖锅,深堂儿的烤盘,中东北非的塔吉锅。这些当初为地方特色美食服务而设计出的各式锅具,也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在世界各地厨房里热火朝天地穿插奉献着。

锅具略有不同,做出一锅烩也就各有特色。比如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砂锅居”,用的就是传统中式砂锅。在其创店之初所用的是一口“直径四尺, 深三尺,一次能煮一头整猪的特大砂锅”。当时“砂锅居”地处北京西四缸瓦市,顾名思义,那里专卖各式大缸,瓦罐和盆。这样超大的砂锅,肯定是近水楼台得到 的宝器。现在砂锅居里大砂锅改小砂锅,只用白水煮肉,肉六成熟后拿出晾凉切薄片。煮肉汤复滚后,倒入码好粉条酸菜海米口蘑白肉的砂锅里煮开即可。吃时一定 要蘸京味儿小料。这就是“砂锅居”的镇店名菜之一砂锅白肉。

如西餐里的各种家常“派”其实也可以算是“一锅烩”。切成小块的海鲜肉类香肠和时蔬,埋在调好味的奶油浓汁里,顶着千层酥皮在烤箱里镀成金色就好 了。其他的“一锅烩”,比如法国的家常菜红酒鸡(cog au vin)和红酒牛肉(boeuf bourguignon);印度、泰国这样喜食辛辣的国度发明的一锅烩出的红绿黄色咖喱菜;中东和北非的塔吉锅菜等等。一锅烩的图谱上,自然也不能少了西 班牙的海鲜饭(paella),还有海鲜饭的近亲——加勒比群岛人民挚爱的什锦饭(jambalaya),匈牙利国菜古拉什(goulash),这些都是 一锅烩出的热闹大餐。

用料(the recurrent/ingredients)

原先宫廷贵族朝皇奉神的什锦一锅烩,尽选山珍海味。流传到民间便简化很多,我想各国民间食用一锅烩的起源大约分两类:一是将家里剩下的边角料和厨柜 里常备的看家食材烩在一起,略加调味,使粗砺剩料变成合口美食。二是为庆贺年节,喜庆的事儿,将平日不常见的珍贵食材都放在一起烧制,以示隆重。比如苏州 地方过年,就有什锦“暖锅”,放个铜锡大锅在桌中间,杂投自己欢喜的好吃的放到锅里煮,虾仁、海参、火腿、猪肚、煎熟的蛋糕这些荤料,配上笋、香菇、粉丝 和白菜这些冬日常见的素菜,冒着热气就是一锅“合家欢”。这样的什锦锅在南方北方都有,搭上各地的应季时蔬和手边荤杂,就齐了。

西式一锅烩的用料,也强调一些传统的荤素搭配。比如蘑菇配鸡肉,苹果土豆配猪肉,胡萝卜芹菜配牛肉。在素菜选料上,更常用蘑菇,胡萝卜或者块根类蔬菜(比如芜菁、土豆、南瓜)等等。

调味(the tunes/seasoing)

调味做好了,再普通的食材也会沾上仙气儿。家常说法里“趋锅儿”就是调味的第一步,等于是给一锅美味定了底调。中式的热锅煸炒姜葱、姜蒜、豆豉辣椒 就是趋锅调味的常见做法;西餐趋锅的方式也多,比如西班牙慢炖菜肴里必不可少的sofrito趋锅——用橄榄油慢炒洋葱、大蒜、西红柿,意大利人做 sofrito的时候,还喜欢放点切得像火柴头般大小的芹菜丁和胡萝卜丁来调味。愿意的话,再加上点切碎的前晚剩下的火腿片、小块熏肉一起下锅起味。趋好 锅,放入主料,就可以开始第二次调味了,即放入熬煮食材的各种液体。依据一锅烩的不同风格,可以加入奶油汁,牛骨鸡肉高汤,蔬菜清汤或者勃艮第波尔多红 酒,白葡萄酒,甚至少许白兰地来调味烩制。

家中一锅烩,从菜谱到锅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吧。我小时候家里人常做西餐“罐焖牛肉”,这个我家长辈留洋后学来的菜谱,美味自不必说,更有趣的是相 关的一段佳话。话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遍寻不着关键香料之一的香叶,我爸于是灵机一动,往汤锅里挤了些留兰香型的中华牙膏。别说,这味道还真是神妙之极。

“一锅烩”食谱两款:

砂锅白肉

原料:

1. 猪后臀肉一块(500-800克),切成拳头大小的块;

2. 切成细丝的酸菜(喜欢吃酸菜的可以多来点儿,一斤不够来上一斤半,随吃还可以随往锅里添);

3. 泡发好的一把粉丝(宽粉丝细粉丝都可以,砂锅居老店用的是略宽的粉丝);

4. 泡发好的香菇三四个,切条状;

5. 泡发海米一把(大概十来个);

6. 姜丝,葱段各少许;

7. 盐少许。

蘸料所需原料:

韭菜花,酱豆腐汤(王致和大块腐乳里的酱汤就好),辣椒油,少许盐,生抽。

做法:

1. 锅中放一升多水,水开后放肉块下锅煮。水再开后煮20分钟左右(关火肉不要完全熟,大概六七成就好)。肉捞出,晾凉后切薄片;

2. 煮肉汤撇沫后备用;

3. 取一口砂锅,最下放酸菜丝,然后码上粉丝,再将切好片的白肉一片片码在粉丝上,放海米、香菇和葱姜;

4. 加入煮肉的汤,开锅后再煮上几分钟就好了。

*吃的时候,一定蘸料碟。老北京吃砂锅白肉,一定要来上几个现烤的芝麻烧饼就着。再多备些肉汤和酸菜。一边吃,一边还可以不断往砂锅里续汤,添酸菜。

罐焖牛肉

原料:

1. 洋白菜半棵,手撕成大片;

2. 土豆四个,切滚刀块;

3. 红椒一个,切片;

4. 芹菜两三根,切寸段;

5. 胡萝卜两根,切滚刀片;

6. 大个西红柿两个,切滚刀块;

7. 牛肉(嫩些的牛腩肉)二斤,切三厘米见方大块;

8. 香叶四五片(撕碎些备用);

9. 洋葱一个,切碎;

10. 黄油50克;

11. 特稠西红柿酱六大勺;

12. 胡椒和盐少许。

做法:

1. 可先用高压锅把牛肉煮好,待用;

2. 土豆和胡萝卜煮到六成熟,备用;

3. 铸铁锅里放入黄油,开始慢炒洋葱和香叶,洋葱变透明后加入西红柿酱,转小火炒西红柿酱,大约七八分钟。再加入切好的大块西红柿,炒至西红柿变软;

3. 放入芹菜、红椒和洋白菜,略翻炒;

4. 加入高压锅内炖牛肉的汤,煮开后,放入六成熟的土豆和胡萝卜,放入煮好的牛肉,盖盖儿,小火煮三十分钟;

5. 三十分钟后加盐和胡椒调味,略煮,关火。

*吃罐焖牛肉时,喜欢酸口儿的,可以再加些白醋调味。吃的时候,加上勺酸奶油,味道就更厚重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