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对食物的记忆力,实属无与伦比

都说,人五岁前的记忆都很浅,我却这么多年一直记得,隔壁河南大妈做的馒头面条,记得隔壁河南大叔就爱蹲在门口捧着个大碗,嗦一大碗面条。还记得在野地里掰过玉米棒子,就地埋了烤,焦香味熏的鼻子都酥了。可见,人对食物的记忆力,实属无与伦比。

 五岁前我住在国营农场的平房,房子对面就是一片整齐菜地,家家都种菜。家家的菜地连着菜地,厨房连着厨房,烟囱连着烟囱,一到饭点,闻一闻,就知道隔壁家 今天做的是什么菜。小孩子家到了饭点就开始串门,又或者直接端着碗就奔出来,手里端着自己的碗,眼睛跐溜却盯着别人碗里是什么货色。那时候,我家的伙食还 是不错的,母亲单位时常会分一些肉蛋鱼。我每次爱兜里揣几个咸鸭蛋拿去和小伙伴们分,小孩口味轻,光吃咸蛋黄,就偷偷把鸭蛋清丢在菜地的偏僻角落,自以为 做的神不知鬼不晓。后来才知道,母亲大人其实明察秋毫,每次看到也没吭声,只当是肥田了。

 现在回想,终于明白:我的幸福指数比较高,全是因为母亲在饮食上对我的宠溺。三口之家,父母也只是工薪阶层的收入,可只要是吃饭,必定有荤有素,吃的都是 新鲜时令菜,最难忘的是冬日挤在小厨房里,煤炉子上炖着鱼头火锅,豆皮和大白菜丢进去,尽情吸收了鱼汤的精髓,尤其那白菜,入口的鲜香缠绵,至今怀念。

 在家二十年,倍受母亲在口舌上的呵护,却还要挑肥拣瘦。到了大学,顿顿吃食堂,偶尔才能出去打个牙祭,才知道什么叫做最难忘是“妈妈饭”。

等到了毕业,连食堂都没有了。整日混迹在异乡的快餐店小餐馆,心里的滋味更是多了几分酸楚。从一开始的过年收拾完衣服什么也不想带,到后来半箱都是土特产,不能不说既是思乡情重,更是味蕾的一种依赖与回归。

 我有一个女朋友,因为远嫁广东,春节回不得湖北老家,为解味蕾的思乡之愁,每年飞回去,吃饱喝足之后再拖两箱子菜,飞机托运回来。我问她都带些什么,她 说,一百个土鸡蛋是必不可少的,藕是必不可少的,连家后屋地里种的蒜苗和青菜真真都会带上一斤回来。以前,我对此是叹为观止,如今却真心实意巴巴的希望她 多带一点回来。因为,我知道,那抚慰的不仅是舌尖,那安抚的是她难以归乡的灵魂。

只有他乡客们,才知道,半夜睡不着,馋起家乡的味道来,那种心里抓心挠肝的滋味。我先生时常就在临睡着之前,悠悠的问出一句: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我也缓缓吐出一句:我知道,你在想念家里的羊肉包子。

 所以,四川人离不开那地道麻椒,湖北人少不了的一碗藕汤,山西人惦记的那正宗陈醋味,陕西人几天不吃面时肠胃的空虚感,山东人舍不下的大葱和大包子。一段时间吃不到,简直五脏六腑都要造反。

所以,等到了自己在异乡有了家,两个人都难凑到一块吃晚饭,就份外珍惜两个人都在家吃饭的时光。只要下厨,总要多弄几碟摆着,才觉得圆满。只要下厨,恨不得把想吃的都挨个做一顿,才觉得对得起这个时光。

 对于食物,人总是这样。年少时候是囫囵吞枣,是少年不知愁。到了一定年纪,胃懂得折腾了,学着忌口,才开始学着尊重食物,尊重食物里蕴含的相似又不想似的情感。

 爱吃的虽不是同一样的食物,各地也有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然而那心上对那“老味道”的心思是一样的,那走过路过“老味道”时动的念头是一样的,那和父老乡亲吃喝到面红耳赤时的精神是一样的。

 我想,人类对于饮食的感情,才是真正达到世界大同标准的。

 想念起十年前的菜市,10几岁的我,拎着菜篮子,从菜摊里开始我的烟火生活,人生信条全在这吃上了。

 关于吃饭,也有人说,那真是普天下最简单的事情之一,只要用心即好。可是你会发现,真的是一分一毫,细节之分,云泥之别。同样的菜,同样的做法,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煮出来的就是不同的味道。

 有人说,一锅汤,不就是把那些东西全扔进去炖吗?结果事实证明,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的也是截然不同的味道。

 除了做的人不同,更重要的是水土也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土豆,不仅大小不同,淀粉含量也有区别。不同地方的萝卜,有适合生吃的,有适合乱炖 的,有适合切丝炒的。不同地方的辣椒,形态各异,不同的菜就必须得配着不同的辣椒。不同地方做的鸭蛋,不同地方做的豆腐,不同地方酿的酒和醋,都深深打着 那一方水土的烙印。橘生于南北,就完全是不同的产物。

 汪曾祺说: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苦,有人偏生爱吃发霉过的东西,有人偏好那一口“臭豆腐”,早已超越了酸甜苦辣之五味。这 些口味之杂,口味之怪,也皆因一方水土滋养出的不同文化,每一种饮食文化皆是一方水土的传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智慧。

 所以,这最简单的吃饭二字,又不仅是裹腹而已,是人与自然山川的共处,是人与一方水土的对话,是可以不痴迷可又绝对逃不开的一种关系。

正如人同故乡一样,即使再也不复旧貌山河,那过去连排的屋子,连排的炊烟,连排的田圃,都已不在。那亲人般的近邻,早已不知道搬往何处了,心里总归把这样的一份寄托,落到了旧时的食物之上。

即便食物也再不是旧时的那样的滋味,人们再遍寻不得那脑海中的味道,可那曾经的味道,带来的“幸福感”,却能深植于骨血之中,绵延数十年。直至逝去的那天,两鬓斑白,牙齿掉光,舌尖还是荡漾着那些记忆,带到天堂里去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