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总负债50万亿有多大风险?

今天巴克莱集团发布的中国政府的总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97%的言论,激发了大讨论。按照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计算,中国政府负债最高将达50.44万亿。

这个数字大么?会引发经济危机么?中国的债务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此前说过,每年西方国家都会讨论这个问题,不少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我的结论如下:

目前这个还没有明确的数字。比较权威的有:地方债务至少超过10万亿,外界估计当中20至30%极大机会会违约,因其财政担保不合规。2010年底的时候,中央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8万亿元,占当年GDP比值59%。除了这两个大头,再加上借道政府信誉的国企债务以及民间高利贷债务等,中国的应该债务不少。

但问题在于,现在国家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债务问题,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到了无人敢提及的地步,究竟债务比例高达多少,而究竟又有多少面临违规风险。在中国这个习惯性报喜不报忧的官体之下,恐怕仅以官方上报的数据只能是管中窥豹。从法律上讲,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向银行借贷的,但开展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大笔资金,政府就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担保向银行借钱,这个模式在2009年政府采取4万亿元刺激措施时,被几乎所有地方政府效仿。

也就是在那次4万亿大投资期间,为支持经济投资项目的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幅扩张,数量从08年的两千个左右,上升至目前的1万个左右。可以认定,就是在中央政府实行“4万亿”刺激政策后,引发了地方债务爆炸式增长。数据也有对应,地方债务增速最快的时间就是1998年和2009年,这两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62%。

中国的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和养老金缺口,我们认为,如果算上养老金缺口,那么巴克莱这次提出的50万亿数字还算合理。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债务数字意味着什么?会有危机感么?

在债务数字上,毛债务和净债务是个很大的区别。按照这次巴克莱公布的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是97%,这应该是个毛债务数据。这个数据就算是97%也还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平均债务水平目前为GDP的100%左右,日本更是高达GDP的200%。从债务偿还能力的角度来看,用“净债务”的概念更为合适。比如日本的“毛债务”是GDP的200%,但“净债务”是120%。咱们中国的净债务很低很低。

在债务的产生机理上,我把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像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他们的债务危机来源于“高福利”,可称其为“高福利债”。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另一种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他们的债务来自于这些国家的举债投资,叫“高投资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将逐渐面临过去几年间“高投资债务”的还债期的来临。比如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爆发的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我们认为高投资债的风险暂稍小于高福利债。

在债务的债权人上,我们可以把国家债务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是发给国内老百姓的,要还内债的话,很简单,政府多印钞来还就行。外债是发给国外的投资者或政府的,要还外债的话,非常麻烦。本国政府印出本国的钞票来还,外国投资者不接受,除非用本国巨量的美元或黄金储备来还。正因为如此,全世界国家都不敢使用太多外债,除非是美国,因为它印出的美钞全世界国家都能接受作为世界货币。不管怎么说,外债比内债危险程度要高,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外债占比相对较低。国内的经济投资所需要的债务,更类似于日本的自产自销型的债务格局。

从以上的几点来说,中国的50亿债务似乎无需任何担忧。中国有其特殊性。地方债券由中央财政担保,和国债信用几无区别。而且没有预算约束,发新债还旧债不成问题。这些地方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但不会引发银行信贷危机。因为中国没有政府破产机制,银行也为政府所有。

从眼前来看,中国债务的这个结论可以接受,真正值得担忧的是:越来越有迹象显示,恐怕中央和地方债务的数字在未来还会越滚越快,养老金缺口也在越滚越大,也许未来几年中国债务比想象要夸张很多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免疫系统未必能承受得住。我们说过,中国经济的免疫系统来自于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长期持续大于进口,这种现象怎么实现的呢?按照正常市场规律,出口一直大于进口的话,本币需求越来越大,本币会有升值压力,本币升值后出口受压制减少,直到贸易均衡。所以中国要维持出口大于进口,必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阻止本币过快升值。这种干预就是指不断地印人民币来增加本币供给,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压制出口。

第二个环节:如果大量印钞,可能导致国内通胀,但中国有三大法宝就像大量的黑洞漩涡一样来承接人民币,不致于让人民币过快进入消费品市场,导致快速CPI通胀。这三大法宝是指央票、房地产、金融虚拟市场。央票作为央行债券用来推迟货币超发时间,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让房地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吸纳了大量的货币。所以眼前,中国大量印钞没引起通胀。

以上这两个环节构建的中国经济免疫系统,基于中国特殊的体制国情:1、政府牢牢把控印钞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2、中国人有钱后,先是热衷于房地产、股票期货投资,而不热衷于消费。

如果这种体制国情发生了改变,那这套免疫系统是会失效的。

当前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咱们中国缺少强有力的社保支援,意味着债务未爆发之际,中国公民的大量民生工作要靠自身力量完成,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这同样意味着,一旦危机爆发,国内消费将受到进一步打压,中国缺少社保支援,缺少消费的有力保障,就是缺少了在债务与经济之间的最后一条缓冲带,印钞权并非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而只是把它“束之高阁”,但放得越高摔得越惨。当前中国以印钞对抗债务危机,毕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中国的债务问题,并非是四平八稳,中国债务危机的传导,已经在几个不同的地区展开了,无论是温州还是鄂尔多斯。归根结底,想要避免债务危机的爆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中国必须转变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尽快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而将投资的大旗转交民众和企业完成。只有加速投资的血液流动,才能避免在边际效益递减的漩涡中,投资效率低下的进一步推波助澜。也只有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的还富于民,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