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汉服,毕竟是汉朝人穿着最舒服

一日,看到一个谈论汉服的贴子,就联想到了诸多问题:从汉服,到民族文化,到百家讲坛,再到中国教育,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本人认为,汉服首先是服装,其次才是汉族服装。讨论再多,汉服最初还是作为服装存在的;要想作为服装流行下去,还得还原到服装的概念上来。既然是讨论服装,就涉及到服装的功用是什么。本人总结了一些,如下:

遮羞避体。人是社会性动物,是有着自己的禁忌和社会心理的。所以,人不可能没有服装,裸体出行。换句话讲,人依靠服装以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

御寒防冻。人是没有厚厚的脂肪层和很长的毛发。那么就对气候适应意义上讲,没有服装的人的生存能力是比一般动物差些,所以必须有服装。应该还有些防太阳照射,避免得皮肤病,被晒黑的原因。这都归于此,因为都是对气候的适应问题。

追求美感。可以看到,服装本身是有很多美的因素。款式,色彩都一定程度上给人带来美感。此外,有些服装是配合人的身体,展示人体美的。

展示个性。一些人用服装来表达个性,就是identify。服装奇异,展示的是服装主人独特的个性,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用价值。有些服装是专门为某项任务设计的。像消防员的衣服。

社会标志。这就是表现穿衣者的社会地位,职业等。像学位服应该也归于此,还有参加毕业答辩,参加宴会,外交场合所穿的礼服等。

我们看汉服为什么不能从这些角度来看,非得上升为民族层次呢?我们的祖先之间所以流行了汉服,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汉服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满足了他们对服装功能的要求。

既然如此,在我看来,在当今这个时代,最好的服装则就是:别管它是哪朝的,别管它是哪族的,别管它是哪国的,哪种服装作为服装更好,哪种服装就有理由存在,哪种服装就有理由流行。

在我看来,在当今这个时代,某些团体或个人,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生硬的推行某种已经完全全部是和当今这个时代潮流的服装——不管它是汉族服装也好,其他民族服装也罢——都是一件及其瞎扯的事,都是一件让人极为反感的事。其结果,只能是自己弄个头破血流,而已而已。

本来,我们的服装,建筑,节日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东西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们的具体功能和一些历史偶然造成的。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具体功能,只是局限于民族特色本身,那么本质上讨论的不是它们,而是民族感情了。而我认为只有包容的看待古代现代,国内国外,采众之长,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新的中华民族特色,而不是把一个民生问题转移到困绕人们的在民族感情,历史纠葛,政治功用问题上。把服装只当作服装,才是一个民族宽容,自信的表现。

同样,我们看待整个民族文化,应该也是想看待汉服一样。哲学、艺术、宗教,节日等等所有的东西,不该贴标签,先看是不是能满足现代中国人在各方面的需求。不过要注意一个问题,看待一个东西是不是满足,要“亲自尝一下梨子的滋味”。就像有些年轻人不满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纯政府的东西,拒绝马克思;但他们并不完全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是需要纠正的。具体一下,像端午节,有些人已不再为屈原感动,只记得吃粽子,这样怎么能具有吸引力?一些古文诗词,有些人品味不到其中趣味,对他们而言,一些疯狂的流行歌曲反而更有意思。所以很多东西要宽容,允许有人有偏好,要创造条件让其了解的任务必须做好。

由此看来,民族文化是跟百家讲坛有些联系的。百家讲坛主要把话题集中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历史上。这是有意义的,有利于本民族找到自己民族根基,感受到自己的民族属性。但本人认为还是不够的,若百家讲坛真是想做百家讲坛,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在世界的提升,作为民族文化自身创造催化剂的百家讲坛,就该更开阔些。百家讲坛不但应该介绍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学,中国的诸子,中国的大儒;还应该介绍外国的历史,外国的先哲,外国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气质等。整个人类世界是相同的,外国人的东西照样能给我们启示意义,别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启示。而且我认为把全人类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至到中国人的视野下,经过现代中国人的理性的评判和吸收,是能够形成有人类以来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