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两晋:乱世英雄桓温

作为东晋时代的一大名将,桓温这位乱世闯出的英雄,战功赫赫的三次北伐,让他英名留世,而晚年的意图篡位也让他背负骂名。在他身上齐集亦正亦邪,英雄与奸雄的双重特性。

桓温生卒(公元312—373)年,字元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东晋名士刘惔形容他相貌温伟 “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 ,就是他奇特的像貌与三国时代的孙权颇有几分的相似。

《晋书》记载,桓温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幼年丧父,少年结交名流,与刘惔、殷浩齐名。后与庾翼相交,受庾翼推荐,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并担任琅琊内史,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征西将军、都督天下诸军事、大司马等职。361至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后因谢安、王坦之知其病重,故意拖延,病重而死。谥号宣武。留下“神州陆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等典故。

拥有雄武风度不甘人下

从据史书的记载来看,桓温是个相貌不凡的美男子,他的美不是秀气,而是雄伟。他刚生下来的时候,父亲的好友温峤就认为他有奇骨,啼哭声也很好听,十分赏识他,便取自己的姓氏“温”给他起名叫“桓温”。成年后,桓温更是相貌魁伟,豪爽有风采,好友刘惔称赞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眼睛像紫色石棱般刚毅有神,头发胡须似浓密的刺猬毛一样向外张开,像传说中孙权、司马懿的样子。

一次桓温征战归来,从北方带回来一个老婢女,这个老婢女一看见桓温就开始哭,桓温很奇怪,便问她因何哭泣,这个老婢女就说:“我年轻时曾是刘琨的歌女,我看到你长得很像刘琨,不觉想起往事,因而感伤。”

老婢又说:“你的脸很像,可惜与刘琨比有些小家子气。眼睛也很像,可惜小了一点。胡子很像,可惜有点红。身形很像,可惜矮了些。声音很像,可惜嫩了点。”

桓温在意长相,“攀比”刘琨,是他不甘庸碌、好强的个性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桓温的性格,在他致力于北伐异族,光复中原之时,帮助他成为东晋的大英雄。但在他功成名就,誉满天下之际,却令他晚节不保,于史家笔端留下一大污点。

三次北伐

与历史上的其他枭雄一样,桓温有野心更有手腕,打拼江山。咸和三年,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侄儿)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公元三五二年,氏族贵族苻坚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后赵灭亡的时候,桓温向晋穆帝(东晋的第五个皇帝)上书,要求带兵北伐。晋穆帝没有同意,却另派殷浩带兵北伐,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桓温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4万大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出武关,越秦岭,攻打前秦。这是桓温第一次北伐。

前秦王苻坚派太子率5万大军与晋军对抗。这年四月,晋、秦两军大战于蓝田,秦军大败。恒温率军占领灞上,抵达前秦都城长安的郊区。当地老百姓经分纷牵牛担酒前来犒劳晋军。六月,因军中缺粮,桓温被迫从控关退兵。秦军跟踪追击,晋军损失1万多人。

两年后,桓温第二次北伐,克复西晋旧都洛阳。他原想劝晋穆帝还都洛阳,可朝廷一方面偏安久居,贪图安逸,另一方面担心桓温“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有同意。桓温上书十几次,晋穆帝都没有答应。最后,桓温只得挥师还晋,光复之地及洛阳重又落入北方胡族之手。
  
桓温两次北伐都功亏一篑,他心有不甘,便在公元369年第三次北伐,率五万晋军讨伐前燕政权,桓温率水军经运河、清水河进入黄河,一路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前燕王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五万军队前往抵御,将晋军粮道截断。桓温被迫从陆路追击,慕容垂率八千轻骑兵追击,将晋军打得溃不成军,斩晋军三万余。桓温结果在连战胜利的情况下,最后粮尽退兵,被慕容垂所败。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晚年意图篡逆未逞而死

桓温枋头败归后,威望大减,便想从郗超之议用废立的办法重新树立威权。同年,废帝司马奕为海西公,改立司马昱,即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简文帝死,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承皇位。这就是晋孝武帝。桓温本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就带兵进了建康。桓温到达建康那天,随身带的将士,都是全副盔甲,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员到路边去迎接时,看到这个情景,吓得变了脸色。桓温请王坦之、谢安到他官邸去会见,王、谢两人早已听说桓温事前在客厅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想杀掉他们。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浑身出冷汗,连衣服都湿透了。谢安却十分镇静。进了厅堂坐定之后,他对桓温说:“我听说自古以来,讲道义的大将,总是把兵马放在边境去防备外兵入侵。桓公为什么却把兵士藏在壁后呢?”桓温说:“我也是防备点儿。”并令左右把后面埋伏的兵撤去。

桓温看到建康的士族中反对他的势力还不小,不敢轻易动手,希望朝廷赐其九锡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不久,就病死,终年六十二岁。桓温死后,谢安担任了宰相,桓温的弟弟桓冲担任荆州刺史,两人同心协力辅佐晋孝武帝,东晋王朝出现了团结的气氛。

纵观桓温一生主要活跃在石虎死后至淝水之战前夕,一生以恢复神州,青史留名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奋斗,收复成汉、三次北伐建立赫赫功绩;晚年并没有因为私欲杀谢安,王坦之,行改朝换代之事。最后终于不逞其志,抑郁而死。

不过《晋书》对桓温“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的评价,的确不虚!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