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雾霾能否改变中国政治?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北京近日雾霾遮天现象。周三(1月16日)一期《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和评论方面业已表现出前所未见的公开性。《商报》将北京计划修建第二个机场同德国首都柏林机场丑闻做对比,指出,中国人做事情似乎更有效率。

将任政府新总理的李克强日前就北京和中东部地区出现严重空气污染灾难时明确指出,必须摈弃不顾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和过度消费方式。这是中共高层首次就相关问题表示如此清晰的态度。《法兰克福汇报》周三刊登一篇驻北京记者的文章,强调指出,近日来,官方媒体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坦率性,加入对环境污染根本原因的探讨,让人感觉到,空气中似乎已含政治气味:

“这些天来,呼吸已不再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而如果还存在一种安慰的话,那就是,空气中含有政治意味儿。自北京人每天研究微粒子数据以来,任何一种宣传都无法绕行了。此前,环境当局只要提供一年的‘蓝天日子’数量就够了,而现在,国有媒体竞相发布充满末日来临气氛的报道,要求更多透明性,实施另一种发展模式。考虑到在相关领域所作决定的冲突性,党报《环球时报》发出不同寻常的调子:让全体社会参与解决问题程序。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用整整8分钟时间报道雾霾事件。国家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甚至强调说,雾霭如长期持续,将导致恐慌,并从根本上质疑政府。

“这并非耸人听闻。过去几年里就已经表现出,作为国家和共产党今天主要承载阶层的城市中产阶级最容易通过生态议题得到动员。环境的毒化危及它们好不容易得到的富裕生活。”

文章以安替等著名博客新近在网上的调侃言论为例,提醒人们注意,从调侃到政治参与,其中并无明确界限:

“在网上,暂时还主要是调侃,借助它,可以抒发那种难以消解的闷气。有人就问道:‘北京的居民们是否将开始变种’?博客安替便表示,若要挑选火星探险自愿者,就选北京人吧:‘火星上的空气正适合我们,在那里,我们可以说话,可以笑’。然而,如果调侃一变而为政治参与愿望,那将如何?”

柏林机场的尴尬

素享做事稳妥周到名声的德国人近来却因柏林机场工程丑闻不断、机场竣工遥遥无期而成为笑柄。近日传来中国首都北京将斥资7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80亿欧元)建第二个机场的消息。《商报》在“企业与市场”栏目上刊登一篇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强调指出,中国的建筑项目不论在时间还是在造价方面,几乎总能按原计划实现,同德国恰成鲜明对照:

“北京已经在东北部有一个组织良好的机场。但它已达到极限:该机场流量去年已达8000万人次。新机场面积将是引起争议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的3倍。而且,一切迹象都显示,它也将在中国当局所设定的时间和预算框架内竣工。因为,中国人已证明,他们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大工程。

柏林—勃兰登堡机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计划完成,到2006年动工开建,原定2012年完工,迄今尚不知到底何时能竣工投入运营,成为一大丑闻。

“他们在迄今唯一的北京机场扩建方面便相当成功。该机场5年前新添一个新候机楼,其规模同计划中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相当。这个优雅的建筑仅耗资25亿欧元,正是计划开始时所约定的数字。作为对比:柏林现在的预算已是40亿。此外,尽管是世上最大建筑之一,北京机场的第二候机楼如所计划的那样在4年内便得以建成。在建筑及运营过程中也未出现过安全问题。

“中国在此类大项目的计划方面显然更为精确、更为节省。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单独执政的共产党可以毫无顾忌地从一开始就和盘托出预算规模。•••民主的缺失虽有利于行动能力,但不是导致区别的唯一原因。发展程度也是原因之一。中国处在建设阶段,生活环境中的巨大变化是日常现象。大项目基本上无需同反对意见相斗争”。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