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南周事件正酣 《光明日报》也谈“中国梦”

中国官方《光明日报》星期四发表题为“伟大的中国梦”的评论文章,探讨“中华复兴”的内涵及目标。在《南方周末》新闻审查事件引发的舆论关注下,《光明日报》的文章似乎也加入了有关改革问题的讨论。

《光明日报》的文章标题“伟大的中国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梦、宪政梦”,那篇《南方周末》遭删改的新年贺词。

文章开始提到,一个多月前,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既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其内涵和具体目标是什么?这就首先需要明确。文章认为,虽然有关部门并没有就此规划蓝图,但百年的发展战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可以作为两个重要的参照系加以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鸣就此认为,中国经历近百年历史之后,目前虽然在物质层面有所发展,但由于缺乏制度性的进步,所谓的“梦想”还很难实现。

“其实中国没有这么个‘梦’,一般都说‘美国梦’中国有什么梦?如果说‘中国梦’这一百多年历史想追求的的确是中国的富强,但是怎么样是富强其实各自的表述都不一样。‘中国梦’仅仅是讲物质层面的话,当然是很浅薄。‘中国梦’就得包括制度稳定,这应该是必须的。但我们即使物质上的‘梦’如何实现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如果没有一点制度文明则肯定实现不了。”

张鸣教授表示,当今中华复兴的目标必须包含普世价值等新的现实内容,而改革的结果也并不等于要回到历史上的某个阶段。

“这个复兴不是回到过去,必须有新的内容。我们今天的文化必须有现代文明的成分,这就看当局怎么想,如果还不承认普世价值民族复兴肯定是够呛。不可能复兴之后和别人都不一样,价值观跟别人都不一样这是不现实的。”

中共新任领导人习近平履新不久,中国社会围绕有关改革共识的讨论及对《南方周末》新闻审查事件的处理,已连续成为考验习近平一届领导人改革意愿的风向标。

原中国社科院宪政学者、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的张博树认为,《光明日报》和《南方周末》所提到的“中国梦”,更多是期许中国能在政治制度层面实现真正的进步。

“中国梦,这样一个提法其实从《南周》最开始的这篇新年献词的标题来看,它的志向是很清楚的。一个当然是希望国家能够富强起来。但是我们几代中国人逐渐地意识到,争取民族自强不仅仅是在船、舰、炮方面能够学习西方、乃至赶上西方、或者超过西方,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符合现代文明的制度规范和制度结构。但这不符合我们现在的这个政治结构和政治体制的胃口;特别是不符合过去六十多年来,那些中共掌权的保守派试图去维持、坚持一党专权的制度。那么,‘中国梦、宪政梦’的提法他们似乎就觉得不可接受了。”

张博树表示,当前中国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中国梦宪政梦”的删改事件,也反映了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呼声。

“从最近这些年来看,中国在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中国的制度结构,特别是我们的政治制度结构不仅仅是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在根本的制度建构上,是违背或有违我们今天人类所达到的、共同的一些认知。比如,公权力需要制约。而这个制约靠统治者自己或者掌权者自己是很难能够做到的,或者说原则上它是做不到的。因此需要采用比方说权力的制衡;通过新闻自由的方式,对公权力进行监督;采用现代的选举制度,能够让公民有序地替换领导人。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梦、宪政梦实际上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期望。”

《光明日报》题为“伟大的中国梦”的文章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