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政治周期观察股市周期

2012年末的股市上涨让不少投资者踏空,因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似乎找不到股市走强的理由。或许,换个思路来观察股市会有新的理解。

观察股市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会发现,股市运行基本上是逆经济周期的,几轮大牛市都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里出现的,如:1996年-1997年间经济处在下滑阶段,但股市却一涨再涨;1999年-2001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但有著名的“5•19行情”。

如何理解这样的“反常”现象?从政治周期的角度分析可能比单纯从经济周期的视角更有效。

股市不仅反映经济,更反映政策动向,而政策有与政治紧密联系,投资者早明白“政策市”的道理,甚至有学者早已经勾画了中国股市波动的周期与政策周期、经济周期的关系(参见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的研究成果)。

笔者需要补充的是,因为中国的“大政治周期”(主要是指党与政府领导人的更换)大约是每10年一次,这决定了中国股市可能存在10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中国的政治领导人的交接班制度从1998年开始正式启动,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1998年以来的两个“大政治周期”里股市的表现。

要分析这个问题,要从著名的“5•19行情”说起。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国正式进入后权威时代,政治领导人的交接班开始制度化。1998年朱熔基当选总理,开启了政府领导人制度化交接的先河。新的总理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从国际形势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中国虽然免遭危机洗礼,但离危墙不远。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趋势看,当时美国经济如日中天,美国的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从国内看,国内的国有企业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光是上海市就有300万人),但新总理在上任之始就立下军令状,要“三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因此,如何给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新任总理的最紧要任务。

按照笔者的观察,朱总理主要用了两招来刺激经济和化解矛盾,一是启动房地产市场,方法是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另外一招就是刺激股市。事后看,启动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并没有见效,但2000年后其效果不断发酵。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暂时不表,主要谈谈当时的股市。

就在当时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之时,美国经济的欣欣向荣使中国的领导人得到启示:美国经济增长之所以高速增长,是因为居民消费占比很高,而居民消费的资金很多是从股票市场的增值而来的。因此,刺激股市似乎是一个“一石二鸟”之举:只要股市活跃,不仅可以让大量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刺激投资扩张,而且可以通过股市的“财富效益”来刺激消费。著名的5•19行情由此引爆。

从股市本身看,几乎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行为,另外,全国信托业的清理整顿也进入攻坚阶段,涉及资金数量巨大。只有让股票市场上涨才能让这些潜在的风险一一化解。

5•19行情历时2年多,从1999年5月份开始,启动的点为是1047点,于2001年6月份见最高点2245点,上涨幅度超过100%。该行情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通过政府干预形成的典型“人造牛市”。当股市涨到2245点,股市的估值水平超过了60倍,股市出现了严重的泡沫,股市随后出现连续4年多的下跌就不奇怪了。

从“5•19”行情的背景可以看出一些可以称为规律性的东西,一个新的政府领导上任后,必须在经济改革上有所作为,而刺激股市是见效最迅速的工具(当然,货币政策也是迅速见效的政策工具)。按照这个逻辑,每当一个新的政府领导人(总理)上任,尤其是总书记和总理都进行换届时,股市就会重新得到重视,股市进入新的周期。

2003年,中国进入新的政治大周期。但股市正在熊市的途中挣扎,因为2001年股市泡沫破灭后,股市的问题逐渐暴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挪用的金额进一步增加。这一次新的领导人开始倚重于房地产市场,使用的政策工具偏重货币信贷政策。时间进入2003年后,我国的信贷于投资进入高速扩张期,与2003年之前有显著的差异。这也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决策的确存在“因人而异”的现象。

尽管2003年中国股市仍然处在熊市途中,但新政府依然对该市场寄予厚望,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是重任之一。为了让股市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监管机构首先对证券公司进行重整,对证券公司进行注资,积极培育基金投资者,壮大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同时,采纳来自市场的建议,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让非流通股股东直接送股份给流通股股东,增加股市的吸引力。

在对股市进行改造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改造也积极推进,剥离坏账、财政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工作相继展开。

汇率改革让全球金融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经过这一系列准备后,到2006初股市逐渐进入高潮,2007年进入巅峰。这次股市周期创造了很多记录,不仅涨幅最大,而市值扩张速度前所未有,基金规模从2005年的不足5000亿迅速增加了2007年的2万多亿,投资者数量的增长也世所罕见。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经过两次大的政治周期,在这两次大政治周期里都出现了股市大牛市,尤其是5•19行情,是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启动了一轮大牛市,这堪称中国特色。

2012年11月,随着18大的闭幕,新的一轮政治周期已经开启,这让很多投资者对股市充满期待,12月份的股市超预期上涨应该与此有关。从实用主义的思路出发,笔者认为新的一届政府必将倚重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和债市),理由如下: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负债率(尤其是国有控股的企业)迅速增长,至2011年底企业负债率已经超出GDP的110%,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公认的90%的警戒线。在这样的状况下,政府如果要继续通过增加信贷的方式刺激投资扩张已经很困难,因为企业继续增加金融杠杆的能力已经十分有限,勉强为之则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利于经济与金融的稳定运行。搞活股票市场就可以有效化解这样的矛盾,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融资的渠道,而且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降低企业的负债率。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多么强调股票市场的作用都不过分。

其次,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看,中国未来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以扶植技术创新、完善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促使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等手段来避开技术陷阱”(参见《经济学动态》2012年12期,厉以宁教授文章《论“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过去的十年里,房地产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火车头,但经过十余年的价格上涨,高房价已经成为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继续高举高打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当务之急,股市的活跃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现在的股市投资账户数量已经超过一亿,投资者人数至少有5000万以上,涉及城市大多数家庭,股市的价格涨跌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同意这些观点,相反,股市被炒起来以后会落下一地鸡毛,无论是著名的“5•19”行情,还是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在上市公司盈利没有大幅度增加情况下的牛市行情是不会持久的,最后倒霉的一定是普通投资者。所谓股市的种种作用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过去的十年里,尽管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股市指数还是零增长。但笔者的看法即使正确也非主流,投资者还是应该按照决策者的思路来进行资产配置。

新的政治周期已经来临,新的股市周期也已经开启。12月末的金融股飚升拉开了新的股市周期的序幕,但行情将如何演绎?还需要国际和国内诸多的条件配合。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