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三国篇:忠勇大将邓艾

邓艾是三国末期魏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生于公元前197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从小发奋好学,素有大志,善研战术,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在战争中邓艾目光远大,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自古英雄出少年

年幼时的邓艾对金戈铁马、马革裏尸就非常神往。十二岁时,他随母迁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俨然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惹的旁人嗤笑也不介意。就和陈胜当年说:“苟富贵,勿相忘”一样,一个口吃的外来户的孤儿,也想当将军,自然在常人的眼里是可笑的。

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寒门出身的邓艾,司马懿的知遇之恩是他一生所不能够忘记的。他尽心尽力为司马懿办事,以自己的才能来报答自己的知己。

邓艾先做的是兴修水利。应该说,能够想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和邓艾早年在民间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邓艾还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祁山一役初露锋芒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七月,姜维进逼祁山,听说邓艾防守严密,企图回师由董亭进攻南安,没有料到邓艾早已占据武城山挡住去路,蜀军无法通过。当夜,姜维渡过渭水东进,顺着山势直趋上邽,但是半途中在段谷又遭到邓艾的堵截。两军展开一场激战,魏军以少胜多,蜀军死亡甚众。这是陇右一次重大的战役,蜀大将军姜维因兵败自求贬削为后将军;魏朝廷则下诏表彰邓艾说:“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此后,在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和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邓艾又两次击退姜维的进攻,因而进号征西将军,增加封邑至六千六百户。

偷渡阴平,建立奇功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司马昭准备灭蜀,他认为姜维屡扰边陲,祸患无穷,长期的战争也使弱小的蜀汉资力更加衰竭,民众疲惫不堪,灭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司马昭命邓艾与钟会分十路人马大举入蜀,钟会先行攻克了阴平关,命诸属下诸葛绪断了姜维的后路,姜维采取声东击西术,乘虚而夺回了阴平桥,打败魏军。邓艾抵达钟会营中后,建议带兵从阴平小路南下,经过德阳亭,就可以直取涪县,以奇兵截取成都。钟会表面上称赞妙计,背后却认为,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加之蜀国大军数以百人守其要道,断其归路,邓艾的计谋,必败无疑。

邓艾也明白钟会自恃兵多将广,轻视小觑自己,料定自己不能取胜成都。当晚便从阴平小路出发,命其子邓忠先领五千精兵,不穿盔甲,各执斧凿器具,先行开路搭桥,邓艾领兵三万在后,每行五十里驻扎。大概走了20天左右,都是荒无人烟,又前行了175公里多路程,只剩下两千余兵,行军至摩天岭周边都是悬崖峭壁,无法开凿,行程受阻,将士们心灰意冷,邓艾于是告知众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岭下便是江油,不可退却半步,若得成功,功名富贵共之。”邓艾身先士卒,首先将兵器扔下,取了一块毡,自裹其身,带头滚下,有毡的将士纷纷效仿,无毡的各自用绳缠腰攀木挂树,鱼贯而下,然后再整顿衣甲器械艰难前行,以奇袭战术取得了江曲(今四川平武县东南),而后会齐阴平小路各军,直接攻进涪城(四川绵阳县)。

适时,部将田绪提出休息数日再战,邓艾恐怕行程慢反胜为败,军心涣散,前功尽弃,怒欲斩之,众将苦哀求才算免掉了杀头之罪。到了涪城,守城官兵都以为从天而降,全部都投降了。这是邓艾的冒险行动,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冒险的灭国性的军事进攻。涪城至成都90公里,山川道路阔峡险峻。攻克涪城后邓艾即挥师绵竹,经几番恶战,蜀军全面崩溃,于是邓艾挥军直指成都。后主刘禅闻风丧胆,不思抵抗,派使臣奉上皇帝印绶,献上降书,请求投降。进城之后,邓艾命令部下,不准抢劫掳掠,安抚人民,令他们回复正常的生活,蜀国人民感到很满意。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邓艾名留青史。
  
历史对于英雄的结局总是重复的,邓艾最后被钟会诬告中伤,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在用囚车运送京都洛阳的途中,被部下田续所杀,而且邓艾其他在洛阳的儿子统统被杀,他的妻子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今安康西北)。途中行至蒲城县洛宾镇后阿村,觉得此地傍原临川,绿水碧滩,百姓稀少,土地裕宽,河沟为屏,守退怡然,可称为吉穴,于是便将邓艾尸体葬于山穴之下,并在此地定居下来。
  
泰始九年(273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新政,知晓忠臣邓艾父子被害的事实真相,成为了当朝最大冤案,天下痛心孰不可忍,终于下诏为邓艾昭雪,封其孙邓郎为郎中。邓氏家族在先祖昭雪之后,才言名正身,为缅怀先祖的威名功绩,在朝廷和地方政界大力扶持下,开始重修起宏伟祠堂和坟墓,并在墓旁筑一窑洞派人守墓,墓地四野皆土岗岭,洛河从侧流过。

邓艾的统兵之才,从他年少就可知,与姜维的几番斗智斗勇中更见其谋。他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将才,却短于政治谋略,被司马昭借钟会之手杀之,可叹!不禁想到同样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也是一样的结局。如果他们能学一下范蠡、张良功成身退,也许不至于有身后之祸。

这正是人再强也强不过天,天要灭你,人又怎能奈何。所以孔夫子才发出感叹:“尽人事听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