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关于文房四宝来由的传说

毛笔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墨的传说

关于墨汁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周朝时,有一个擅长吟诗作画的人,名叫刑夷。一天,他正在河边洗手,忽然看到河面上漂过来一件黑糊糊的东西,便捞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燃尽的松炭。刑夷想:松炭有染色,是否可以用来写字呢?他把松炭带回家,用砖头捣碎,研成粉末,然后将粉末撒在麦粥碗中。接着,他拿起筷子,在碗里蘸了几下,挥筷冲墙上不住乱画,墙上出现了一道道黑色的痕迹。最早的墨汁就这样产生了。

后来,制墨技艺不断改进,出现了制墨名手。南唐著名墨师奚超造墨技术高明,他造出的徽墨受到了李后主的赏识,因而被赐予国姓,改名为李超。到了宋代,又有人发明了桐油烟墨,此外还有用漆烟制墨的。到了元明时代,有人为墨著书,谓之《墨池》,书中记载了制墨的工艺方法等。

宣纸的传说

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几乎霸占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因其悠久的传统文化魅力,仍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甚至更发挥着自己独有的光亮。我们之所以请大连书画院院长李元开这一专栏,就是为了给大家系统展示文房四宝那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实际传承的意义。

宣纸是安徽宣城即今泾县的特产,是誉满全球的名贵纸张,19世纪末,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荣获过金质奖章。宣纸能抗老化,防蛀虫,经久不变,有“纸寿千年”的说法。其来历,还有一段传说——

从前,有个青年造纸工名叫孔丹。他师傅去世了,他就用自己造的纸给师傅画了张像挂在墙上,不到一年,纸就由白变黄,由黄变黑,一片片剥落下来。孔丹见了,心里很难受,就下决心要造一种更好的纸出来,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添加工具,改进操作,但造出的纸不是颜色不好,就是强度不够。就这样,孔丹走访了许多纸坊,不断改进工艺和原料,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成功。

一天清晨,他出门沿着弯曲的溪流慢步进山,凉风习习,露珠晶莹,孔丹吸着新鲜空气,感觉轻松了很多。突然,他眼睛一亮,前边雪白的一片是些什么东西?赶到溪旁,孔丹躬腰向下细看,哦!原来是路旁的青檀树枝掉进山沟的溪水中,时间一长,树皮经过溪水浸泡、日头曝晒,已经变烂发白了。孔丹喜出望外地用手把青檀皮从水中捞出,发白的树皮纤维一缕缕的,用劲拉拉,可结实哩。孔丹若有所思,心里一动,茅塞顿开,用这种青檀皮不是可以造纸吗?

孔丹满怀喜悦,大步流星地赶回去,他要把今天偶然所见、所想的事情告诉其他工匠,听听他们的反应,集思广益。经过孔丹和其他伙伴们苦心钻研和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举世闻名的宣纸。这就是曾经在安徽泾县广为流传的发明宣纸的民间故事。清人胡韫玉所撰《朴学斋丛刊》有《宣纸说》一篇,其中说“纸之制造,首在于料”,料即檀皮,可见发现檀皮可造纸的重要,青檀树是我国的特产,尤以皖南所生长的量多质好,宣纸中还有一种名叫“四尺丹”一直传到了今天,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端砚的起源传说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