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透过《寒战》看香港法治

表情冷峻,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寒战》再一次塑造了香港公务员特别是警察的光鲜形象,《无间道》将香港警匪片推向巅峰,《寒战》并不触其锋芒,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用了较大篇幅讲述警队高层的权斗,核心却是警队里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法治还是人治。

影片整体节奏很快,稍不留神就跟不上剧情的进展,伏笔暗藏,悬疑跌宕,笔者逻辑思维实在糟糕,分析这样的剧情无疑是自讨苦吃,不过笔者以为,悬疑只是表现的手段,透过这样一部片子,有人看到了阴谋血腥,有人看到了光鲜靓丽,而笔者感兴趣的,却是透过这部片子,可对香港的法治窥知一二。

首先是警队的纠错机制。在“寒战”行动开始后,警务处的副处长刘杰辉认为副处长、行动总指挥李文彬不适合再担任总指挥,因为李的儿子正是被劫持的人质之一,刘杰辉担心李文彬父亲的身份会逾越警察的身份,影响行动的成败。于是刘杰辉召集了够级别的高级警官,向李文彬“逼宫”,要求其退出行动。这样的机制,对于领导人的错误决策有着相当强大的纠错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衡了领导的“威权”。

当然,如果没有其他的制度配套,这样的机制极容易变成权斗的工具。香港有个著名的机构,廉政公署,这个机构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刘杰辉成功担任“寒战”行动总指挥后,立马就招来了廉政公署的质疑与问话。事实上,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警方的腐败全球闻名,自从该机构成立,短短数年,香港便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一。廉政公署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工作人员与其他政府机关几乎没有利益纠葛,而一旦斩断了利益联系,制度的力量就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在香港,每个公务员的头上都悬着一把利剑,“伸手”很有可能被“砍手”。

除了廉政公署这把官方的“利剑”,新闻舆论这把民间的“快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影片中,即便是高居保安局局长位置的政府要员陆明华,面对长枪短炮以及记者连珠带炮的发问,也只能尴尬地笑笑,还必须装出一副风度翩翩洗耳恭听的样子,否则指不定第二天的报纸头条会出现什么样的标题。

最后,是影片一直试图传达的法治观念。政府所有的制度和政策,要最终落地,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纠错机制也好,廉政公署也罢,甚至是新闻舆论监督,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里运作,否则就要乱套。借用影片里一句话,香港的法制和法治精神,是香港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安全城市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