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与保险公司交涉理赔,不轻言放弃

今年3月我们这里下了场冰雹,雹速很急,但范围不大,气象资料查不到,持续时间不长,也就噼里啪啦半个多小时。冰雹后屋前屋后满地的树枝落叶,屋檐水滴之处一层厚厚的Shingle瓦粒。隔天给房屋财产保险公司打电话报告。冰雹后四五个星期,小区内左邻右舍陆陆续续有屋顶修缮工人来换屋顶,叮叮当当,此起彼伏。邻居Marta冰雹后一个月就盖上了新屋顶,她热情地把她送交小区建筑委员会审批的屋顶更新请示给了我一份拷贝,小区对所有房屋外观改善都需备案,还推荐了她雇佣的屋顶修缮公司。我如法炮制了请示报告,就等保险公司来信再递上去。

两个月过去了,保险公司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邮件。再打电话询问,被告之系统里没有任何报失记录,只好重新申请理赔,获得理赔登记号。这里要说明的是冰雹后,我第一次打电话只告诉下了冰雹,没有说申报理赔,因为不知道屋顶是否被砸坏,以为保险公司接到报告后会过来调查处理。第二次电话报失后,保险公司行动很快,三天后由其委派的理赔调查员来查看了屋顶,并做了对我的调查访谈录音,口头告知屋顶要换,保险公司将按政策负责全部理赔。放心地等保险公司的下一步行动,按邻居的经验,理赔调查员调查后,两周就能收到保险公司的支票。然而,两周过去,不见下文,再打电话到保险公司,说应该直接与理赔调查员联系,理赔调查公司还未将调查材料转到保险公司。于是找理赔调查员,理赔调查员说还要找一屋顶专业人员做更专业的鉴定。理赔调查公司指定的这位屋顶专业人士两周后上了屋顶,前前后后察看了个把小时,临走时说屋顶有些损坏,不过这些损坏与屋顶年头有关。听后虽有些将信将疑,但也未深究,觉得专业人士说的应该有根据吧.既然前面的理赔调查员说过保险公司要负责理赔,那么综合起来,我们为屋顶的年头就承担比政策规定的自负部分多一点而已吧。

到六月中旬收到了保险公司寄来的一厚厚大信封,里面不是修缮屋顶所需的支票,而是一封拒绝理赔信并附那位屋顶专业人员的调查材料。再打电话询问,说是已经结案:不予理赔。可小区内叮叮当当的修缮屋顶交响乐不绝于耳,一个个锃亮的新屋顶泛着灿灿的阳光。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我前一篇“防身有术先学法”中谈到了面对与保险公司的交锋挫败不得不走进了法学院的图书馆,了解到保险公司并不完全是为投保者保险,相反,他们首先是生意,然后才是保险。在收取投保金时很规范,但在接到理赔报告后,第一是设法拒赔,第二是委婉拖延,投保者常被拖得精疲力竭而自动放弃索赔。

同样的冰雹事件,为什么邻居们能较顺利地与保险公司达成共识,首先得从自身找原因。作为投保者首先应该全面详细地报告事件过程。于是我们重新将事件的发生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附上当时拍的院子前后冰雹照片,并请来屋顶修缮公司做评估报价,还把前后左右已获理赔的邻居地址作为参照,挂号寄到保险公司。材料寄出后的第三天,保险公司打来电话,以不足一半的评估报价提出让我们妥协。雹灾后三个多月索赔第一次有了推进,心里感到一丝畅快。但同时又因为保险公司不能解释为何只部分理赔,而不能接受其报价。此后往来电子邮件无数,有时能及时收到邮件,保险公司仍是重复理赔调查公司专业鉴定云云,有时就是敷衍。到八月份,保险公司在原来的报价基础上增加两千刀,但与两家屋顶修缮公司评估报价仍有很大距离。再到后来,打电话被转来转去找不到相关负责人,写邮件几个星期没有回应,我们简直是黔驴技穷了!

时间已到9月初,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进吧,凭自己的嘴和笔只能是徒然劳力,退吧,花去那么多的时间和心力就是妥协也只能修缮一半的屋顶。找律师,此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第一位经人介绍的,说要先看材料,发去材料后没再往下走;第二位要先交2500刀,且胜算不保。第三位是从网上搜到的跟房产有关的律师,这一位看完材料后即表示必须跟保险公司讨说法,且不预收律师费,只收取在保险公司已答应的理赔款之外追回款的三分之一,我们欣然签约。第一个回合,律师简短的一封邮件,保险公司立马答应增加3000刀,因仍与屋顶维修评估报价有较大差距,被律师予以驳回。第二个回合,保险公司的工程师再次来察看屋顶,并发来第二封拒赔信。第三个回合,律师让我们把邻居的地址,姓名,电话列了个单子给他,他给法庭提交诉訟,约两周他接到保险公司愿意庭外调解的电话,到上周我们第一次去了律师的办公室与他见面,并签收了保险公司寄来的理赔金。

从与保险公司打交道的整个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维权,莫言弃。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