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千古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关于李时珍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传说李时珍出生前,河神就来向他的父亲报喜,当李时珍出生时,白鹿入室,紫色的灵芝开满庭院,铁拐李还托梦说李时珍是他的徒弟,所以李时珍“幼以神仙自命”(以上说法均出自《李时珍传》)好像李时珍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成为一代名医。

14岁的时候不负父望顺利的成为秀才,但是之后3次参加乡试欲成举人,都难以遂愿,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并想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至此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

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38岁时。武昌的楚王听说后聘他为去任王府“奉祠正”,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

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李时珍在京师金陵供职了一年后,因不满庸医们把太医院弄得乌烟瘴气辞官。

辞职回家后,他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并在此行医。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李时珍不畏强权,戏弄狗官的例子:

在一年的除夕之夜,李时珍刚从外面草药回来,一位给州官跑腿的过来敲门,说过年了,州官想要延年益寿,于是请李时珍给开一副药方。

李时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跟这位跑腿的说:大过年的,谁家不好好的在家呆着,我现在就开一副药方,你拿回去,不就交差了嘛!说完,他提起笔就开了一副药方,让那人带了回去。

州官打开,之见开头写着:“千年长寿方”,乍一看挺高兴,再仔细一看,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原来正文写着:“千年陈谷酒,万载不老姜,隔河杨搭柳,六月瓦上霜,连服三万七千年”!这五条人间谁也做不到,也没地方找去!可见那些达官贵人在李时珍眼里是怎样的一种地位。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胖县官找李时珍看病。这次李时珍去了,切完脉之后,还没等李时珍开口,县官就说,诊金不愁,只要能看好我的病。

李时珍说:不用吃药,不用扎针,药方也不用写,只要你记住就行。

不就是胖一点嘛!坚持住这么几条:1,不吃鱼、肉;2,每日步行三十里,而且特别叮嘱要到民间步行。(这两点县官觉得不难办到,也就答应了)3,要出去收购,买点渔民、农夫、轿夫的破毡帽,买来后烧成灰,伴着蜂蜜。做成一种叫“明芝明膏”的药物。(谐音就是:民脂民膏)县官当时一听就气个半死。

有一个关于“狗腿子”的典故也跟李时珍有关。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详述了。

其实从以上这些小故事就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喜欢惩恶扬善的性格,不畏强权。

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比如人参、党参,这完全疗效不一样的东西,被混为一种;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比如枸杞子这种东西,也许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被误为几种不同的药;要么就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要么就是图文背离,中国过去的本草也是有图的,比如这个图上画的是这个,实际上药物的内容却对不上,这当然就很麻烦了。所以他就萌发了从新修订一本严谨的医术来造福百姓的愿望。

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他进深山入老林,甚至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都进行了认真的核实,而且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

李时珍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本草纲目》汇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方子。他把药物分为水部两类,火部一类,土部一类,金石部四类,草部十类,谷部四类,诸如此类,把这1800多种药物分门别类排进去,再附加11000多个方子,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享年76岁。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而《本草纲目》刻成是在1596年,他去世3年以后。李时珍终于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变成当时的出版物,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附录】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着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着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

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予方着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本草纲目序》

后记
中国古代的中医其实还有很多,限于我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极其有限也就暂且整理出这些吧。
在整理过程中,我切实的感受到历史上的民名医那种高尚的医德所给人的道德上的震撼力。他们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医术的高明,更在于那种对百姓生命的珍惜、对强权的蔑视上。这是极为难得的。
在整理这个系列的时候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疾病与治疗的关系。中医对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发现,总结起来就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由此可见情绪对于疾病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而且人的感官是由思想指挥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中总是想着自私、整人、淫乱、妒嫉等等诸多方面的邪念的话那对于自身的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很多人会说:疾病与自私和干坏事之间难道还有啥联系?现代科学著名的水结晶实验已经证明了人的思想好与坏对水分子的影响。(见图)根据中医的阴阳平衡的理论:水是构成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东西,它占体重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如果这些水分子都处于非常不规则的排列,那足矣影响我们身体内的阴阳平衡。而现代医学,只是就病医病,而不讲究怎样做一个无私的人。这样做一方面导致道德下滑,各种新奇特的病的全面爆发;另一方面导致看病难、昂贵的医疗费用与失去医德的医生的大量误诊。
其实这也是现在人在整理过去古代医生经历的时候,最为忽略的地方。把古人对道德强大约束当成了封建说教。那么从现在发展的趋势来看,不但现代的疾病种类繁多,给人们造成的痛苦也较之古代也重了很多,治病价格也非常的昂贵。这就是将道德理念边缘化后的后果。正应了那句俗语:自己配的毒药,自己吃!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