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茅台酒最近有点烦

作为中国上市企业中现金奶牛的茅台,最近有点烦。

先是茅台社会库存达到2万吨的传闻四处流传,而后,媒体披露茅台酒的价格从年初的2300元以上直降到现在的1600元左右。即便是茅台在9月初进行了一次提价,但市场还是反应平平。最后,茅台发布了亮丽的三季报,虽然赢利等数据依然喜人,但在高端白酒业重要的预收款数据上,从年初的70.27亿降至37.47亿元,降幅接近50%。

茅台酒似乎渐入窘境,是否与抑制三公消费有关?有明确的关系。

茅台与五粮液等品牌占据高端白酒市场70%左右的份额,今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并且政府明令禁止三公消费,茅台作为三公消费奢侈浪费的标志产品,自然得悠着点。并且,假茅台之名的白酒横行,也成为一大制约因素——此前,贵州省商务厅副调研员陈有泰曾称,2009年,茅台酒厂的年产量约2万吨,而2010年全国茅台酒消费量高达20万吨。这意味着真茅台酒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

各地官员为了节约财力,也为了避免撞到枪口上,以笔者目力所见,从今年开始,中高端白酒(300元到800元区间)渐成主流。作为当地知名品牌、口味还不错,品质有保障,喝着还有替家乡做广告的意思,何乐而不为?当政府的炫耀性消费退潮,消费领域泡沫也就自然降温。

严厉的禁令下,三公消费略有退潮,消费也就相应低调,以高调炫耀著称的商品就失去了大规模的消费群体。试想一下,以往“表叔”把名表戴在手腕上,是为了傲视众生,现在为防上级检查与人肉搜索,不得不拉长袖口遮住名表,他们也就失去了买第20块名表的动力。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以茅台为首的高端白酒销量大幅下降,也与“去投资品属性”有关。

从2004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一个景气上升周期,行业营收总量年年攀升,年均复合增速在20%多的水平,自2006到2010年,行业总营收从900多亿元上升到2000多亿元。这一过程恰好与中国货币大规模发放过程大致重合。在货币的刺激下,包括茅台在内的高端白酒不仅是酒,还是可以囤积的投资品,还是可以拍卖的具有奢侈品属性的投资品,被标上“液体黄金”的美名,这就像豪宅已经不是普通住房,而被冠上投资品与艺术品的头衔一样。

有例为证。2010年9月,在“2011中国天津国际奢侈品展览会”上一瓶国藏汾酒拍出209万元的天价;同年12月14日,一瓶叫价25万元的1958年茅台酒在西泠印社秋拍曾拍出145.6万元的天价,一度在拍卖会上创下单价最高。笔者去年见到一位年轻的白酒收藏家,这位年轻人已经把他50年代的白酒标上了300万以上的价格,并且还不想出手。这就是高端白酒变成投资品之后的盛况。

何止高端白酒,其他的投资品在货币刺激下价格也大涨特涨,交易量逐年大幅攀升,这都是货币泡沫作祟。

引用马继东先生的数据,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为212.5亿元(另有统计为225亿元),至2010年,这一数字跃至586亿元(另有一份半官方统计为397亿元,由此亦可见内地拍卖数据之混乱),上涨幅度高达177%,全球市场份额超过英国升至第二位(约23%,此为包含拍卖市场在内的全部交易市场份额,据欧洲艺术基金会统计);而2011年,这一纪录更刷新为1020亿元,涨幅近75%,以30%的全球份额越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在经济领域率先实现“赶英超美”的梦想。

但到2012年,情况急转直下,失去了货币泡沫的庇护,所有的投资品价格处于下行过程,以前泡沫越高的,价格滑落越大。如法国波尔多红酒,如今价格接近腰斩;艺术品拍卖入冬,今年上半年,中国嘉德21.41亿元(另一数据源为20.6亿元)的成交总额还未达到去年同期(53.23亿元)的一半;北京保利30.31亿元的结果,相比2011年春拍(61.31亿元)下跌超过50%;北京匡时则由2011年春拍的约20亿元下滑至12.64亿元;而北京翰海9.44亿元成交总额同比跌幅将近62%。禁得起时间考验的古代名人字画价格尤可,说明泡沫不太大,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可谓惨不忍睹,甚至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字画如此,茅台价格的下挫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茅台是家有前景的企业,以前有,未来还有,但赋予茅台的炫耀与投资的光环,随着中国货币渐归理性,随着经济周期的回落官方钱囊羞涩,随着部分富裕群体的移民,也进入了去泡沫化阶段。

这是好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