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千古名医】之:华佗

华佗(生卒年不详,一说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后汉书》及《三国志》二书都说华佗年近百岁,但亦保持壮容,《后汉书》甚至说“时人以为仙”。

华佗早年游学徐州,兼通数部经书。沛国相陈圭曾经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曾辟举他,但华佗都不为所动。在乡村行医,因医术精湛,名气渐大,因而有很多人来求医。

医术

华佗一生行医济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特点是用药少,只用几味药而已;执药随手抓出,不用称量。针灸也只是针一两处。下针前对病人说:“当引某许,若至,语人”(针感会到某个部位,若你感觉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到”,便拔针,不久病便会好。

如针药都不能医治,就给病人用酒服麻沸散,饮后有如麻醉,然后施手术,再缝合伤口,擦下药膏,四、五日后创愈,一月就已平复。但麻沸散与外科手法已经失传。华佗是医史上公认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来麻醉病人,然后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师,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将手术小刀组在使用之前用火来杀菌消毒,平时不用时浸泡在酒水里的医生。

华佗也晓得养性之术,年纪虽大,但仍有壮容。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不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的学徒吴普一直学习,年至九十多岁,耳目仍然聪敏,牙齿完整。

《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后汉书》记载荀彧曾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为什么我们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

第一,料病如神,预知生死,这是华佗最神奇的一面。举一个医案,说是原甘陵国(在山东临清),甘陵国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突然感到腹痛,痛得非常难受,然后请华佗来治疗,华佗把了把脉,就说胎儿已经死了。然后,华佗找一个人,为这位夫人摸一摸腹部,看胎儿是在左边还是右边,而且华佗告诉这个人,如果在左边是个男胎,如果在右边是个女胎。结果这个人摸过以后,说在左边。华佗就准备了汤药,然后,让甘陵国相的夫人把药喝下去,喝下去以后,果然产下来一个胎儿,已经死了,是个男孩。这个男胎一产下来,甘陵国相夫人的腹痛立即就停止了。这是第一个例子。他能判断胎儿是活的还是死的,号脉就断定了。

第二个,治疗神奇,手到病除。我们前面说的是诊断,下面我们来看治疗。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有一位姓李的将军,他的妻子得了重病,而且长期治不好,请华佗来给她看。华佗看了以后,把了把脉,就告诉李将军,你的妻子在怀孕的时候,胎儿受过伤,这个胎儿至今留在你妻子的腹中。李将军不信,他说,夫人确实是怀孕时候受过伤,但是,胎儿已经产下来了,不是留在腹中啊。华佗没说什么,就走了。华佗走后李将军妻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过了一百多天,病又发作了,没办法,又请华佗来看。华佗把完脉以后还是那个话,他说,你妻子的腹中有胎儿,而且是个死胎。你妻子当年生的孩子是双胞胎,产下了第一个孩子,因为出血多,而且母亲没有感觉到腹内还有一个胎儿,接生的人也不知道,所以就接生了一个,而把另一个胎儿留在肚子里了。这个胎儿已经死了,死得时间很长,死过的胎儿,贴在你夫人的脊椎骨上,所以你夫人的脊椎骨非常疼,所以现在赶快吃药、针灸,然后让这个胎儿产下来。当时就开了汤药叫她吃。吃了药,配合着针灸,停了一会儿,他的妻子就感到腹痛得非常厉害,就像要生孩子一样,然后华佗就告诉她,这个死胎时间过长,让她自己产下来是不行的,需要有人帮助把胎儿取出来,华佗就指挥别人把这个胎儿取出来。果然取出来一个死去的男胎,大概有一尺长左右,手脚都长全了,但是这个死胎是黑色的。这是一个治疗死胎的非常典型的医案。

第三,子病治母,就是孩子有病,母亲吃药。这个例子说的是在东阳,就是今天安徽的天长县,有一户人家两岁的小孩光拉肚子,吃完奶就拉肚子,久治不愈,怎么治都治不好,最后只好找到华佗了,华佗看了看情况以后,听了听,就说这个小孩不要吃药,把小孩的药停了,这个病根在他母亲身上。两岁的孩子,病根在他母亲身上,吃母亲的乳汁,而他母亲的乳汁有虚寒,有寒气,所以这个孩子吃了带有寒气的乳汁,他才拉肚子,所以不能给孩子治病,要治他妈的病,然后把这个药叫他娘吃,他娘吃了十剂药,然后小孩不拉肚子了。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例子,子病治母。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个中心,但是通过十二经络把整个的脏腑连成了一个上下相连、内外相通、整体协调的整体。一个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和五行的关系影响到另一个脏腑,所以可以通过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调治。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体内部达到阴阳平衡,中医治病是通过吃药,达成人体的阴阳平衡。这样,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治病。所以吃奶的孩子和喂奶的母亲不能分离。

史书中记载的这些例子,让我们感叹华佗医术的高明,同时也感叹中医治疗的神奇。但《三国志》和《后汉书》这样的史书,还记载了华佗更为神奇的地方,不用药,华佗也把病人的病治好了。

第四个例子很经典,叫情志疗法。最早记载中国古代情志疗法的是《吕氏春秋•至忠篇》,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的《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说有一个郡守得病了,然后请华佗去看,华佗一看,认为这个郡守是生了一场大气得的病,他说这个病要治,必须让他再生一场大气,病就好了。华佗怎么治呢?他先要钱,要一次不够,要两次,不断地要,要了很多钱,就是不治病,这个郡守气得不得了。然后华佗把钱要足要够了,溜了,逃了。临走之前还写了一封信,把这个郡守给臭骂了一通,郡守付了很多钱,没有得到治疗,医生卷钱逃了,临走还留了封信,这个郡守气得大骂华佗,然后下令派人去追杀华佗,他自己吐了好几升黑血,这一场大气以后,黑血一吐,病好了。但是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是用这种办法治病的,就嘱咐他手下的人,不准追杀华佗。结果郡守又生了场大气,病全好了。这是华佗非常高明的一点,因为中医认为人有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当人受到这七情的刺激以后,人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反应,这个反应我们叫情志。但是如果人体受的刺激过重,那么人体的平衡就被破坏了,人就要得病,所以齐王的病恰恰是受了刺激产生的,如果再去刺激他一下,就可以通过再度的刺激让他人体的内部恢复平衡,他的病就好了。

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华佗是一个只知道治病救人的人,对于官场他一点也不眷顾。所以当曹操患头风病需要华佗经常侍奉左右的时候,他却逃离了。不管是曹操疑心华佗要给他开颅做手术是要杀他也好,还是华佗请假回乡不按期归来有损王权的威严也好,华佗终究是被曹操所杀。从这一点上看,华佗其实那种正直的风度也就体现出来了。无论是王侯将相,在医生面前,就是一个病人。医生以治病为天职。别的都不重要。

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在传颂着华佗神迹的时候,不能不仰慕他那种为了给病人解除病患的高洁精神与无私的品质。

医术高明那只是“术”的范畴;思想品质的高尚那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所要说的是:为什么华佗一生会留下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救人的神迹,为什么他从师的过程没有记载?也就是他在学医过程中都经过哪些神奇的经历,才会让他有这么神奇的医术与高洁的人格?这一点其实是最为重要的。值得读者去猜想……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