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洗衣机“暴利”看国内外价格倒挂

经济民生

追根溯源,高企的间接税与流通成本共同加码了终端消费品售价,由此催生了国人漂洋过海购回低价“中国制造”的怪现象。

近日,格兰仕抛出了国内滚筒洗衣机暴利言论称,“出口价不到600元,国内售价却高达3000元以上”。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日前回应,称格兰仕引用的数据完全失实。

尽管国内滚筒洗衣机是否存在暴利销售目前尚无定论,但很多国产商品价格高于海外售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追根溯源,高企的间接税与流通成本共同加码了终端消费品售价,由此催生了国人漂洋过海购回低价“中国制造”的怪现象。

商务部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代工的16G版苹果iPhone5手机,在美国的售价约合4037元人民币,比中国内地低了1200多元;香港iPhone5售价约合4500元人民币,也明显低于内地的定价。不仅代工产品在国内以高价示人,即便是国内自主品牌也在售价上“内外有别”。某电脑公司高管称,考虑到税费负担,即便在国内卖高价也难以获得满意的利润空间。

事实上,我国一般的商品都要征收17%或13%的增值税,同时金银首饰、实木地板等部分商品还要再负担5%-56%的消费税。这些流通环节的税种最终都会借由终端商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相形之下,发达国家流通环节的税赋水平则较国内低:美国基于“增值税会引起税收、物价和工资螺旋上升”等顾虑而不开征增值税;欧盟各国虽也对商品流通征收17%的增值税,但抵扣项多、抵扣链条长,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又提出了新的增值税法规,以确保各种类型的抵金券在欧盟所有会员国内得到统一的税收待遇。

除了税负压力,国内营销流通领域的低效率也推高了商品价格水平。一方面,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横亘着多层代理分销商,各零售商均要截留一定利润;另一方面,相比较国外较为畅通的营销市场,商家往往难以轻松逾越国内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各种交易成本随之上升。这些中间费的最终买单者仍然是广大消费者。

今年“双十一”,网商创下了一天销售额超200亿元的奇迹。再联想到近年来趋热的海外代购等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国人的消费潜力巨大,只是囿于国内相对偏高的价格水平暂受压制。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