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

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非同寻常。主要证据是,杜甫携家流寓巴蜀期间,先后有近十首诗歌,专门写诸葛亮,给予了诸葛亮崇高的评价,表达了对诸葛亮深厚的怀念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曾令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潸然泪下!历史人物,在杜诗中享受如此崇高待遇者,绝无仅有。

下边大致按照写作时间顺序,对其中几首主要诗歌略作串讲。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前四句写诸葛亮祠堂之景,透出清幽荒凉;后四句写诸葛亮生平之事,“三顾”“两朝”两句写明君、忠臣际会遇合,“出师”“长使”两句写诸葛亮人生遗憾。这一首诗,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羡慕,二是同情。羡慕诸葛亮,是因为他有幸得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赏识与任用;同情诸葛亮,是因为他终于没能完成统一天下匡扶汉室的大业。杜甫本人,不但没能实现早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就连去实现这理想的机会,也不曾得到过。

《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的是对君臣遇合的艳羡之情。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前两句盛赞诸葛亮平生事业,后两句借江中之石感慨诸葛亮在对吴策略上的失误。这一首诗,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也是两点:敬佩和同情。

《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这一首,表现的感情主要是对诸葛亮的羡慕,但情景穿插,荒凉凌乱的景象,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这一首诗,以树喻人,表现对君臣遇合的艳羡,对无法避免的悲剧结尾的感慨。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一首,表面上是盛赞诸葛亮的名声、才智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但实际上主要意思还是为诸葛亮的赍志而没,感到遗憾。

纵观杜甫这些写诸葛亮的诗,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其一是,杜甫明显有压低三国、抬高诸葛亮的意思。《蜀相》开篇就是“丞相”,说明在杜甫心目中,诸葛亮是正牌的宰相,正如仇兆鳌所言“尊正统名臣也”。“功盖三分国”、“大名垂宇宙”等赞语,都有如前人所言:“小视三分,抬高诸葛。”(杨伦引陈秋田语)

其二是,杜甫对诸葛亮虽然有敬佩、羡慕等感情,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同情。这说明,杜甫晚年,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落寞之情中,主要内容并非自身遭遇的不幸,而是社稷苍生的苦难。换言之,最令杜甫感到痛苦的事情,不是未能“立登要路津”,而是未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经历过人生坎坷,目睹了安史之乱对社稷苍生的荼毒,杜甫早年空洞的“致君”“淳风俗”的梦想,也进而具体化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诸葛亮是杜甫人生理想的化身,他也渴望自己能像诸葛亮那样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与任用。但是,正如他在《古柏行》诗中所言,“古来材大难为用”。这说明,杜甫清楚地知道,跟诸葛亮一样,他的人生也必然会是以悲剧收场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