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全球货币失去秩序

全球货币失去秩序,美元、日元、欧元等低息货币成为重要的套利货币,全球投资市场陷入火海。

全球主要央行量化宽松,资金绝大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虚拟市场。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数据显示,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企业现金余额上涨14%,濒临1.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形成对比的是,上述企业中127家最近发布新一季财务报告,其中61%未能实现盈利目标。这还不是全部,据法新社8月报道,美国的苹果公司有超过810亿美元现金留置海外,微软、谷歌和思科公司在海外的现金也分别达到540亿、430亿和420亿美元,估计美国公司在海外的现金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22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了2890亿美元现金,约占其全部现金的70%。再过3年,这些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的资金可能增长到4000亿美元。

糟糕的企业无钱投资,好的企业囤积现金,搬到海外。实体市场下行,企业家不愿意投资。《金融时报》指出,今年9月,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查访了887家大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调查利率下降的影响。91%的受访者表示,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不会对他们的经营计划造成任何影响;84%的人公开表示,即使利率下降两个百分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该调查得出结论称:“首席财务官们认为货币行动并不是特别有效。”

在欧洲与澳大利亚,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存款、降低负债,《金融时报》吉莲•邰蒂引用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首席财务官菲尔•科菲(PhilCoffey)的讲演,消费者和企业都想存款减债。41%的澳大利亚人想将闲钱存入银行,比五年前增长了13%;23%的澳大利亚人有意减债,这一比例是五年前的两倍;澳大利亚银行现在的存款总额会较2007年底增长54%。

天量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不是流向高息的金融机构就是投资市场。

花旗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显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以香港地区为代表)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而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而自9月下旬至10月,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则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10月26日的流向报告显示,亚洲地区(10月24日当周)单周流入资金达13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人民币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超过11亿美元,占到总数85%左右。中资股3年来跑输全球,但摩根斯坦利的MSCI中国指数上月反弹12%,跑赢MSCI全球指数8%。

热钱没有“长情”,不打算搏取人民币长期升值,也不会成为中国资本与货币市场的中流砥柱。

10月31日,香港金管局公布人民币存款:截止9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为5,457.01亿元,较上月减少65.55亿或1.2%,为连续第二个月减少;9月份与跨境贸易结算有关的人民币业务为2,393.34亿元,亦较上月的2,542亿元减少149亿元。8月、9月,人民币存款连续下降两个月,此前的2010年、2011年是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增长的突破性年份,从2010年的640亿元,上升到最快的2011年11月的6273亿元,上升了10倍左右。香港人民币存款上升,与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步,而今年在人民币持续疲软半年后,直到8月人民币才开始反弹,人民币汇率上升是国际资金的技术性短期交易。

金融危机前后,日元都是最大的套利货币,日本人的海外资产高达8万亿美金,投资者低息借入日元,换成高息货币,再投资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场、黄金市场。现在,投资者可以借入美元、日元、欧元,这些货币具有相同的特征,利率为零,投资成本降到最低。2010年,时任央行副行长的朱民表示,估计当时因美元零息而产生的套息交易资金可能高达1万亿~1.5万亿美元,远高于10年前日元套息交易时的水平。

从瑞银裁员的结构来看,未来投行热衷于替高净值人群理财,而不是大规模地发债、上市,创造金融衍生品。未来的投资趋势是大量的ETF产品,加上固定收益投资以及套利机会,热钱的行为更加短期。在短期内,我们会看到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中国投资反弹、经济复苏的报喜,可以看到对房地产、股票等市场的吹捧。热钱的忠情从来是短暂的,不能对热钱的投机性质报有幻想。

为打击套利热钱,中国央行降低了外币存款利率,高达七成,这还不够,在热钱四处泛滥时,加强监管通过开挖投资渠道,让热钱进入股市或者实体经济。如果做不到,宁可暂缓开放进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