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地域歧视只因你的世界太小

我在上海出生长大,从小就体会到上海人对于“乡下人”的心理优越感,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影响。现在,不管在哪里,听到那些用歧视别人的地域来为自己找到点优越感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

我在上海出生长大,从小就体会到上海人对于“乡下人”的心理优越感,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影响。现在,不管在哪里,听到那些用歧视别人的地域来为自己找到点优越感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虽然拿到了很多人羡慕的北京户口,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他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的认定自己是北京人的观念,只是他也承认很难,毕竟孩子在北京出生,北京成长,孩子心目中的家,就在北京,尽管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这个北京的居所,或许还只是一个暂居的地方。

孩子们对于自己是哪里人的认知,比大人们要简单得多。只要家在哪里,自己就属于哪个城市。

和另外一个朋友聊起不久前在纽约的经历。她带着孩子去唐人街吃饭,被来自香港的服务生问是哪里人,孩子想也不想地说,香港人。对方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因为在他的眼中,广东话也不会讲,怎么可能是香港人?从小在香港的国际学校读书,在家里面和父母讲普通话,小朋友确实连广东话都听不太懂,但是他在香港出生,拿着特区护照,家在香港,难道不是香港人?

用语言,甚至出生地,然后来界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属于这个城市,显然过于狭隘,很多时候也很复杂。和过去不同,很难有人可以肯定地说,自己一辈子只会待在一个地方,这也使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会越来越多。十七年前,当我拿着单程证走过罗湖桥的时候,我很明白,我只有香港人这个身份了,因为我在上海的户口被注销了。看到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在那里纠结,在香港住满了七年之后,到底拿不拿特区护照,我总忍不住和他们开玩笑:有选择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我很少想过关于歧视的问题,因为我明白歧视无处不在,我也曾经有意无意地歧视过别人,所以不需要太过在意,心理强大一点就可以,只要不是制度上的歧视,影响到机会的公平,再强大的内心,也会因此感到挫折和沮丧。

我在上海出生长大,从小就体会到上海人对于那些不会讲上海话的“外地人”或者“乡下人”的心理优越感,或多或少的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会有一种负面印象,乡下人不守规矩,不爱干净等等。不过这种观念和印象随着自己长大,特别是到了大学,就彻底消失了,毕竟自己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是否成为朋友,并不是口音或者来自的城市,而是因为兴趣爱好还有个性,因为这个人本身,也因为知识的累积,让自己的眼界变宽了,懂得了世界是如此之大,自己所知是如此之少,和人相处,不是因为他身上外界赋予的标签,于是,人开始变得宽容了。

现在,不管在哪里,听到那些用歧视别人的地域,来为自己找到点优越感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的心胸太窄,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

记得小时候班上有几个借读生,虽然他们从小在上海长大,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但是因为户口的问题,也因为他们头上顶着的借读两个字,把他们从同学当中分隔出来。就在我们开始准备中考的时候,他们从班上突然消失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制度上的歧视,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虽然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上海人,但是上海这个城市和自己已经没有关联,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在那里。我的家在香港,所以我清楚地知道,我需要关心这个城市的一切,我不能只享受这个城市给我带来的好处,而不为它做点什么。因为,如果大家都不做的话,我现在享有的东西就会从我的生活中消失。

我不能要求别人怎样,但我可以让自己更爱这个城市。你可以不爱,但请尊重别人爱的权利。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