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黑色出租车在伦敦濒临灭绝危机

----其制造公司留下何种教训?

英国锰铜控股是生产有名的伦敦黑色出租车的公司。现在该公司正面临破产窘境。

最近两年,“黑色出租车”销售持续下滑,去年销量仅为1502辆,比2010年下降9.1%,基本没有盈利,此前多年处于亏损边缘。锰铜控股上半年业绩显示,上半年净债务是1140万英镑,税前净亏损是359.9万英镑,上半年仅出售1081辆黑色的士,远少于过去年同期1222辆。国际市场销售也不想理,只售了504辆黑色的士。日前,由于转向装置问题锰铜控股对400多辆新车的召回,进一步影响了锰铜控股的现金流,如锰铜控股内部人士表示,这些召回的车辆使得公司陷入困境。

吉利汽车2006年收购了锰铜控股的股份,现为第二大股东,这曾被视为吉利汽车试水海外市场,走向海外并购的第一步。有媒体报道锰铜希望吉利此番能够伸出援手,向公司注资,解燃眉之急。但吉利拒绝伸出援手。

教训有二

在这情况下,锰铜不得不指定破产管理人。锰铜有何教训?英国《金融时报》总结认为,锰铜的一大教训是“在受到保护的市场里变得过于养尊处优”。

卡迪夫大学汽车行业研究中心主任加雷尔•里斯将伦敦出租车市场与在20世纪90年代取消对本国汽车行业保护之前的印度进行了对比。就像印度的“印度斯坦大使”轿车一样,伦敦出租车先后使用的车型仍明显继承了20世纪50年代的设计。这样做本身没错——近年来汽车厂商对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太快——却让锰铜控股无法抵抗梅赛德斯(Mercedes)的挑战,后者改变了小型客车的设计,以符合转弯半径和其他方面的规定。

其次,没有适时谋求全球发展、寻求机遇。

锰铜控股2008年进行全球调查,估计国际出租车市场规模达240万辆。但开发这一市场的,却是梅赛德斯和日产(Nissan)。日产的“未来出租车”将取代纽约现有的黄色出租车,并将于明年进入伦敦。里斯教授指出,从吸尘器(被戴森(Dyson)的新设计颠覆)到货车,公司常常“觉得它们的产品会经久不衰,后来却发现它们的地位受到侵蚀,而无法改变局面”。

在两次不成功的开始后,它在2006年找到了中国的合作伙伴吉利。吉利旗下还拥有瑞典的沃尔沃。现仍握有锰铜控股20%股份的吉利那时提出,既能让锰铜股份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又能以低得多的成本生产这种传统的黑色出租车。其他的扩张计划于是纷纷搁置。

但最终事情发展成悲剧:外包的尝试事与愿违,在中国制造的零件(尽管并非吉利制造)出现问题,锰铜控股不得不暂停销售出租车,将公司逼上破产托管边缘。

董事会主席蒂姆•梅尔维尔-罗斯称,自他在2000年加入后,董事会一直在应对重大战略问题:如果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将何去何从;如何对待核心市场的竞争;如何获得海外客户;如何削减成本。但缺乏生产规模阻碍了公司发展:它无力摈弃旧有设计,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最后总结一句

就像很多大公司发现的那样:认识挑战不等于解决挑战——拥有垄断的市场地位可能与必须为市场份额艰苦拼搏一样危险重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