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之战国篇7:兵争之道说孙武(上)

——中华五千神传文化大系列之点睛人物

说起《孙子兵法》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部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人们不但把其做为一部兵书,在刀光血影与隆隆的炮声中灵活运用;而且现在人们把其应用到生意上、创业上。其精华不但被中国人吸取,甚至翻译成日、英、俄、朝、意、德、捷、罗、希伯莱、丹麦、希腊、西班牙、阿拉伯、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十九种语言的近八百种版本。在朝鲜、日本、英、德、俄等等国家广泛流传。

今日我们就走近孙武,走近他所处的时代。

一, 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期,此时的中华文明处在统一与强盛前夕的纷乱时刻。如果说夏朝之前是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神引领着我们的先民们从蒙昧逐步走向文明,那从夏朝到周朝东迁,这个阶段是中华文化的雏形时期,而自从春秋开始,各种学说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人们开始注重在理论上系统的论述某方面的道理,和注重承载历史。

那么战国时期,就成为人们从春秋各种理论的“实战”期,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人们所倡导的一切学说,几乎都在战国时期得到应用和实践。这也是一种强化的选择过程。适合国家与百姓发展需要的学说和理论就会被承传和发展,不适合的就被淘汰。

而且人间就是兵征天下王者治国的理,那么带兵打仗不能没有理论指导。一个国家的兴亡靠的是德行多寡。而军队其实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罢了。那么在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打得有些混乱的时代,人们在攻城略地中,一切也应该有一个指导。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打仗的文化。
人们总觉得面对国家的兴亡起落有些无奈,其实冥冥中自有定数和安排。哪一时期应该出现什么、展现什么样的文化与状态都是有序的在安排。所以做为尘世中的人,千万别看重表面上的状态。

说完了战国时期的意义之后我们就来说说孙武。

二, 孙武成长的环境与概况

一个人如果被安排要完成一件历史重任,那对于他的家庭环境也会有很好的安排。孙武,要想完成一部兵学专著,那他从小就会出生和生长在一个为将世家。事实也是如此:

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承田氏家族尚武遗风,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并被封采于齐国的莒邑(孙武出生地)。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武子)、田乞(厘子)和田(孙)书。田开没有官职,是平民布衣,其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曾为齐景公登台而鼓琴,是齐国有名的“乐师”。田乞为齐国大夫,先事齐景公,后为齐悼公之相。其在政期间,向民众收取赋税时,故意用小斗;而在向民众放贷时,却故意用大斗,暗行德政于民,收取民心。从此,田氏深得民众爱戴,“归之如流水”,田氏家族日益强盛。田(孙)书即孙武的祖父,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田(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字起宗,在景公朝中为卿。田无宇、田(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我想当时孙武的家人因为想让孙武将来用武止戈,也就是用武力来换来和平的日子。这集中反映出“武”的真正意义,就是止戈用的。而且古兵书上说的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故此而给他用“武”字取名。

因孙武出生在尚武的世家,而且他生来爱好军事,并在这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他问遍长辈和身边的家人。

而且因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虽然有很多文字他都不认得,更别说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他自小喜欢看这些给他以后写兵法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当时,他被送到正规的学校中,当时学校所教的是“五教”和“六学”之类的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孙武心中矇矇眬眬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他的父辈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待续)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