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大“洋相”

1984年,由姜黎黎主演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电影公映后好评如潮,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应发起抵触崇洋媚外封资修,不能让社会主义的劳动模范沦落成为资产阶级的大美妞。

从洋可乐、洋汉堡的兴起到上海荣华鸡打不过肯德基,红高粱烩面斗不过麦当劳,连自选超市都劈头盖脸的到处洋鬼子开的家乐福。还有邪的了,据中新网报道:“以瘦肉精原料“盐酸克仑特罗”为主成分的一系列药物,被发现可导致心肌肥大等毒性损害,早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评价认为,“具有潜在滥用风险,临床价值有限,长期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鉴于此,国家药监局决定停止盐酸克仑特罗的片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文,随后国产的“盐酸克仑特罗”的气雾剂型、粉雾剂型都陆续自行停产下市,然而,外资生产的“盐酸克仑特罗”复方制剂“易坦静”和“万托林”另一种瘦肉精“沙丁胺醇”吸入剂型却在中国市场又是宣传又是大卖特卖,赚了个钵满盆满。这不禁令人生疑,连害人的瘦肉精也被外资垄断?

药监局为啥偏爱洋人的瘦肉精?不清楚。但是必须记住,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崇洋媚外开始的。倘若没有中国民众从开发廊、喇叭裤、蛤蟆镜、踢死牛、鸡窝头等等这一系列的勇敢尝试,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一定还会在文革的意识形态中徘徊。别忘了,他们当时也面临着“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的指责。本博秦全耀为此致敬,他们带动了中国的进步。

王朔用通俗的语言“爱谁谁”、“我是流氓我怕谁”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用喇叭裤、蛤蟆镜等流行的方式改变了中国。正因为有了他们,于是中国不再那么左。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干毛瑟精兵。老秦以为虽然是极为平凡通俗的举动,可对国人改变极左意识的贡献又远胜于那些改革者的念经一样的启蒙。

一转眼,过去了30多年,旧貌变新颜。想起来,又总是难忘。比如最后一张漆皮鞋的发生地东城区工人俱乐部,就在我家后头,至今还能回忆出他们的音容笑貌。

发廊

喇叭裤

鸡腿裤

蛤蟆镜

双眼皮

踢死牛

盘头

鸡窝头

风衣

漆皮鞋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