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悲壮的海魂——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海军

如果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期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标志了全面抗战意志的宣告,那么,8月13日开战的淞沪会战就是标志了中国实际军事行动的全面实行,中、日全面的军事对抗就此完全展开。在展开全面对抗的背景下,由于军种的特点,中国海军在淞沪会战时期就立即进入到了“决战”状态。

会战前中国海军主力为第一、二、三舰队,大致如白崇禧所回忆:“我国海军有第一、二、三舰队,巡防舰队,练习舰队,测量队,直辖舰队等约5.9万吨,无论吨位、速度、火力、装甲均不如敌人。”(《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4)》,P138)

1978年出版、由蒋纬国总编著的《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与1982年出版、由何应钦编著的《抗战八年之经过》完全一致,都对海军编队情况罗列比较详细。扼要如下:第一舰队拥有12艘舰(共17,484吨),第二舰队拥有19艘舰艇(共9,359吨),第三舰队拥有15艘舰艇(共14,717吨),其他有直辖舰队(共5,825吨)、巡防舰队(共4,270吨)、练习舰队(共4,360吨)、测量队(共3,000吨),总计各种新旧大小舰艇74艘,最大吨位仅3,000吨左右,总排水量仅仅59,015吨。

中国海军力量之弱还不能光看吨位数量,比数量更为落后的是质量。中国在清末甲午战争之后,海军力量实际就已经属于被基本摧毁,之后虽然有所添置,但军舰总体上不仅吨位非常小,而且十分陈旧,根本无法用于对外海战,只能作为国内战争期间的威慑力量,进行一些规模十分有限的内河作战。

日本海军则不然,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其实力牢牢占据了东亚第一地位,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1927年之后,日本海军实施了0-1、0-2大规模扩军计划,到1936年底已经拥有质量十分先进的总吨位70万吨,而当时美国仅为80万吨,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英国仅为100万吨。在1936年,日本就已经拥有了由10艘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8艘巡洋舰、6个驱逐舰队、7个潜艇舰队组成的远洋作战部队,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海军之先进和强大。1937年1月1日之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正式失效,日本又立即实施了0-3海军扩军计划。(参见日本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殷宪群、许运堂校,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上述情况并非日本海军真实实力,实际上日本还有大量吨位的民用船兼有军事功能,或者随时可以改造为军事用途,因此,其真实的海军实力远大于“公开”的情况。白崇禧说:淞沪会战前日本“海军有各种舰艇190万吨,……(飞机)属于海军者有1220架。(《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4)》,P136)

早在1932年2月,日本就组建了驻扎于中国并专门针对中国的第三舰队,包括有第一遣外舰队、第三战队、第一航空战队、第一驱逐舰战队、上海特别陆战队等。淞沪会战前夕和期间,日本又增派第四舰队。这些海军力量在淞沪会战之后,整编为了支那方面舰队,分为对付中国中部海岸和地区的第一遣支舰队、对付中国北部的第二遣支舰队、对付中国南部的第三遣支舰队,基本架构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可见淞沪会战时期派遣中国的日本海军力量,已经足以应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内河、沿海及周边地区和海域的作战任务。

淞沪会战开战前的8月11日,上海媒体即汇集聚集到上海的日本海军力量情报:仅仅“黄浦江中日舰,共计29艘,自沪至淞,舳舻相接。淞口之外,另有日舰队一大队,待机而动。此外并有运兵船十余艘,满载日陆战队,集结口外。”(林憾卢编:《上海抗战全史(第1编)》,宇宙风社,1937年,P10)截止8月12日,除吴淞口外航空母舰等之外,仅黄浦江中就有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等军舰“几在31艘之上”,总排水量达54,042吨。(林憾卢编:《上海抗战全史(第1编)》,宇宙风社,1937年,P17)

在绝对强大的对手面前,作为根本无法藏掖的一个军种,中国海军的结局只能是全面失败和毁灭。这一点,以蒋介石为首的大本营有着清晰的头脑,采取了直面态度,进行了英勇的主动自我毁灭并十分灵活的作战方式,主要如下:

一、聚集民船及军舰,选择长江江阴段、黄浦江及珠江自沉,堵塞航路后再行作战。虽然这一计划由于泄密等原因而未达完全之目的,但仍然起到了阻滞敌军的机动作战战线,极大消解了日军从北线对上海地区的进攻,也大大延缓了日军向长江纵深地区进攻的速度。

二、与岸炮结合,以微弱的海军军力给敌重创。这一战法不仅在黄浦江上严重威慑了日本海军,也在珠江上起了很大作用。

三、以小型军舰甚至个别士兵突击、潜入日军军舰阵列,使用鱼雷、水雷打击,也即“海军突击战法”。白崇禧回忆说:“当时创立海军突击战法,潜入敌后袭击,或施放漂雷、定雷,以袭击敌船之运输,或于上游施放漂雷,妨碍敌船活动。”(《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4)》,P406)

四、其他除无法藏掖之小艇外舰艇全部自沉,以免被日军虏获。

虽然在淞沪会战时期中国微弱的海军基本毁灭,但是,在无法逃避毁灭的命运下,获取了重大战略利益:“第一,使日本海军舰队不能直航南京及其以西以切断淞沪方面国军地面部队之退路;第二,在淞沪会战末期(11月中旬)使日军乘舰溯江之追击部队(一个师团强),无法越过江阴,不得不在吴福线之前方浒浦口登陆,不能达成包围歼灭国军之目的;第三,使尔后国军在南京弃守时能顺利渡江北上,以增加徐州方面第五战区之兵力。”(蒋纬国总编著:《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P117)此说大致不错。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