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盛:这轮信贷狂潮后,中国坏账损失或达19万亿元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信贷急剧扩张,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关注点。中国高风险和低透明度的影子银行系统提供的信贷日益增加。

高盛估计,从2008年底到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将增加14万亿美元。正如惠誉所称,这相当于美国整个商业银行部门的规模。也就是在五年时间内,中国将复制整个美国银行系统。

投资者关注美国的QE政策,但是考虑到中国信贷的巨大规模,惠誉相信,只要中国削减信贷,其产生的影响就如美国削减量化宽松政策那样明显。

高盛认为,一旦泡沫破裂,中国的坏账金额将达到惊人的18.6万亿元。

高盛:

中国信贷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的信贷危机。这种扩张与经济增长并不相符,当然,信贷增长中许多来自于“影子银行",这加剧了对其健康程度的质疑。

当你研究其他危机时,你可以在中国发现许多相同的先兆.....包括大幅增长的信贷与GDP增速不符。其它潜在因素包括:影子银行信贷的大规模扩张、大规模房地产投资导致一些地区的泡沫、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国有控制的金融和企业。在中国,另一个不常被提及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道德风险。外界对于中国政府救助的能力和意愿报以巨大信心,但是随着银行系统的扩张,这种可行性愈发受到质疑。

除了这些金融体系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触顶。几年前,中国的名义GDP处于“两位数增长”的水平。这种情况下,问题很容易会被掩饰过去。但是,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中国总体杠杆水平已经急剧上升:

影子银行提供的信贷日益增加:

影子信贷的扩张意味着融资成本上升,这导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不可行:

中国国内企业的杠杆也在上升:

中国对影子银行没有正式的定义。但通常的理解就是,在正式银行系统外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

这意味着,问题会从一个环节迅速传递到下一个环节:

可能触发信贷危机的四个因素:

1.需求疲软。可能的引发因素主要是出口疲软,或者国内产能过剩。

2.有意紧缩。降低信贷增速的货币、财政和外汇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导致意外的结果。

3.隐性担保的崩溃。如果我们开始看到经常信托或理财产品频繁出现违约,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受到银行的担保。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也可能会急剧下降,这将会导致再融资短缺。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的隐性担保则是另一个风险来源。

4.房地产市场崩盘。引发因素可能是,政策制定者有意控制价格预期、房地产税收蔓延和严格的财产公示法律带来的意外后果。

前三个是紧迫的风险、政策制定者不会迅速实施后者。

中国当局是主动出击和继续忍受呢?高盛预计在两种情况下最大的信贷损失分别是9万亿元(好的情况,占GDP的10%)与19万亿元(坏的情况,占GDP的21%)

虽然中国前任领导层倾向于优先考虑经济增长,但是现任领导已经开始采取更加积极主动性的政策来处理现存的信贷风险,并通过财政、货币和其它改革来防范新风险。

近期,中国的改革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股市和信贷表现。我们相信新领导层将更倾向于积极的方式,但可能会先维持一段时间的忍耐(推迟处理问题但不会加剧问题),这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基本稳定,避免触发信贷危机。这不仅是个走钢丝之举,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最小化中期的风险。在短期,改革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股市和信贷表现。

很难在当下就区分“好”或“坏”的繁荣。但高盛指出了大约半数的“坏”繁荣有着一下三个特点之一:

1.信贷狂潮持续时间超过6年。

2.繁荣时期,信贷站GDP比重的年均增速超过25%。

3.信贷狂潮开始起那,信贷/GDP比率超过60%。

对中国来讲,

1.信贷繁荣从2008年底开始,已经持续了5年时间。

2.企业债务规模(包括地方政府平台)占GDP之比的上升速度金略低于10%(总体债务年均增速大约15%)。

3.信贷/GDP比率的起始点已经远高于60%。2008年底,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1.13倍,总债务规模超过1.5倍。

总结,虽然并非所有指标都亮了“红灯”,但是许多指标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