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不想做一个体制内的米虫

作为在政府系统内部工作了已9年的我,简直不敢面对自己这些年的庸碌和麻木。最近开始慎重的考虑离开体制,重新规划人生。在近年公务员考试一年热过一年的情况下,我的想法无疑是很有些逆向操作的味道。我妈甚至已经预感到我会因为失去体制的保障而失败不堪,饥寒交迫了。她一次又一次警告我一定要慎重,在她眼里的我只是好吃懒做,毫无能力的人,如果离开体制,简直不能生存。体制会养我这个米虫,而外面的世界可不会。

 

可是,作为已经对每天的工作只剩厌倦的我来说,这一切已经势在必行了,因为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必须找到自己的热情和梦想,对此不惜折腾。如果不能做到,我将一生不能安生。

 

在系统内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尝试着写点我对在体制内生活的感悟,稍微分析一下对进入体制趋之若鹜的世道。

 

一个政府机关的工作场景通常是,炮制各种文件,开各种会议,成立各种领导小组,应付各种上访举报人员,以及应付来自上面的各种检查,同时对下面进行各种检查。这里面的工作重复、无效,在很棘手的问题上,整个系统其实是处于瘫痪的状态,虽然成立了各种机构,而且每个机构每天都是一副无事忙的样子,其实没有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领导报告里的数字是假的,只是通过表扬与自我表扬得到政绩,获取向上升迁的通道而已。又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成员,可是问题还是越来越突出。依法行政、法治城市、普法。。。各种检查层出不穷,可是你知道你并不生活在法治国家,在检查时需要制作各种台帐资料,以符合他们指定的考核标准。而那些材料多半是突击制造出来的。在处理一个案件时,会因为权力分配的分散性而出现各个部门踢皮球的现象,不停的推诿扯皮,直到最后精疲力竭,不了了之。

 

有时候觉得中国的政府部门太幸福了,他们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不知民间疾苦,对于纳税人生活中的痛苦和不便完全没有感应。工作的时候,好像每天都繁忙兴旺,兴高采烈,有权势的人红光满面,大腹便便,充满了被权力滋润的舒坦和傲慢。而在权力金字塔的底端有我这样的米虫,麻木痛苦怨念矛盾重重; 更多的是不断想尽办法讨好权力,以不断往上爬的甘之如饴者。

 

这就是体制自我滋养的方式,让进去的人统统吸纳进系统的运行方式,别无他路。官僚系统的运作规律是,服从高于一切,整个部门只有一个意志存在,就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所有的其他人都在琢磨他的想法,为他的意志服务。权力的喜怒决定了每个从属的状态。中国的升迁系统是唯上的,就是唯上面的意志是从,所以在这个系统内部,尽管一副很忙碌的景象,都是在为了迎合上面而贡献精力。所以,处在食物链底端的人,会想尽办法处心积虑的升迁,为了获得权力膨胀的满足感,以及一切尽在掌握的控制感,和一切为我左右的存在感。

 

中国的官僚机构已经臃肿不堪,人浮于事,腐败透顶,为上是从,与民争利,任何一个还有心的人在其中生活都会感到痛苦。可是我周围有那么多人,每天很开心的拿着俸禄,说着一套一套属于这个系统创造出来的理论话语,写着为领导提供的文章,每天不断的重复,还不停地自我美化以为自己真的在为民服务,为城市的建设作贡献。我不禁开始思考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公务员热是客观现象,这么狂热说明了这个社会的病态。制度因素之外,还有着强大的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是以外在标准衡量自己的价值。我们看重的是外在的物质、地位和来自别人的艳羡目光。对于进入体制可能出现的自我的被剥夺,完全不在乎,甚至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这个体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和安全感,一旦进入体系,成为拥有编制的人,就可以旱涝保收,而且不管你工作如何基本上都不会被辞退,除非很特殊的情况。但是进入保险箱并不是完全不用付出对价的,对价就是不管你曾拥有什么梦想,价值观,思想,统统没收。你交出自己独立的人格,从此依附于体制,成为一个寄生虫,不断想着往上爬。迎合所有你不喜欢的人,特别是那个人是你的上级。而我作为对升迁完全没有欲望,也不想去操作的人,必然一直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每天为着各种比自己高级的意志服务。系统内部只有一种话语体系,如果你不想被同化,只能处于失语状态,从此沦为异类。

 

其实当初进入政府系统工作只是一次懵懵懂懂的选择,像我这种应试教育的产儿,从来证明自己的地方就是考试,所以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最初的时候只是要找个工作,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当我真正进去之后,就开始了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这之后的很多其他尝试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我甚至通过了司法考试,但是我知道我其实不喜欢法律,也没有真心期望过去从事法律工作。但是,为了满足外在的要求,我都去做了。我感觉自己渐渐就像黄佟佟所说的那种空心人。心不甘情不愿做着被要求的事,还要抱怨别人妨碍了自己去追求梦想。我需要的是心理和人格的成长,需要慢慢打通堵塞的心理通道,真正的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的内心。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