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恭请央行出师表

央行的问题从来不是因为缺乏责任感,而是因为被赋予的职责太多。

对于汹涌而来的“钱荒”,解读很多,但都不外乎一点,中央政府或者央行要给商业银行纠偏。也就是说,资金市场出现了异常和钱荒问题出在商业银行身上。央行24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已经明确验证了这一全民猜想。

和讯评论中心认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问题固然需要调整,但板子不能都打在商业银行身上。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更多依靠行业规范和监管,但在整个钱荒风潮中,迟迟不见银监会态度。监管措施未见深入分析和调整,央行却着急倒逼商业银行。

其次,仔细分析银行存在的诸多问题,又何尝不与央行和政府导向关联。窃以为,解决金融改革中的问题、调整发展模式,手段自然需要,但比手段更重要的是给予稳定的政策信心和预期。解决问题的临时手段应以金融市场和民众对政府的信用预期为基本底线。

2008年中国受金融危机大规模波及后,政府出台4万亿政策。为了鼓励银行放贷,除了各种常规办法,其他非常规手段也是一应俱全。从口头指令商业银行放贷到默许表外资产扩张。如今影子银行和表外资产成了千夫所指,翻过头来想又何尝不是政策导向所致。

至于更为市场所诟病的地方债,几乎成了商业银行坏账的代名词,但又在多大程度上基于各级政府的诱导和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这也不得而知。而它的后续表现还非常值得警惕。

当然,理解商业银行现状并不代表鼓励现状的继续。我们认为,要长期稳定经济和市场,政府部门要首先建立信用,给市场和民众以稳定的政策预期。国务院近期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思路应当作为长远目标予以贯彻,调整和改革的步骤也应当谨慎稳妥。

我们认为,央行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稳定市场信心,做好清晰的表态和阐释,而不是默不作声的走钢丝方式,让市场无所适从。不仅要解释清楚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也要定好规矩,让市场和银行知道调整期限和底线。

第二,应当充分预计未来经济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这个结论需要仔细斟酌。在PPI连续16个月出现负增长等各种经济不景气现象频频的背景下,在防通胀导向也许需要调整的前提下,确认流动性水平合理值得谨慎再谨慎。

第三,反省和调整行政化干预方式。尽管央行一直在推进金融市场的关键领域改革,但在调控方式上也存在不断的波动。央行在经济波动时被赋予的要求和职责过多,应予以调整。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