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洛阳铲是怎样炼成的

洛阳铲,又叫探铲,是一种半圆柱形的铁铲。它的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可以逐渐向下深挖,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没有古代墓葬。

“洛阳铲”,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不过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对这种神秘的工具又了解多少?跟我们去听一听,当代做洛阳铲最好的人家,怎样叙述他们的探铲,和他们的生活。

为了搭棚子还是为了挖墓?

“孙清娃探铲”算是当地最有名的洛阳铲,这个家庭作坊做这一行已经七八十年了,如今大部分的工序仍然依靠手工。

洛阳铲,这个曾经是盗墓的专业工具诞生在洛阳几乎是顺理成章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黄河泥沙在这里堆积起了厚厚的邙山,又是多年的天子脚下,人们天然热爱死了以后葬在这个地方。邙山上有数不清的历朝古墓,随便建个楼修个路,都可能遇到一堆古代的东西。盗墓风行之下,为盗墓而生的洛阳铲,几乎与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一样成为洛阳的“三宝之一”,只是它的名声坏一些罢了。与它的坏名声相比,它的神秘性更大。盗墓小说的畅销,更是给洛阳铲扬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洛阳铲什么样、怎么用,它的制作、销售和去向更无从猜想。

关于洛阳铲的来历,有人说是明代由盗墓人发明的工具,那是一种凹型探铲,可以在地上凿个洞,把土一层层带上来,就可以判断下面有没有墓、什么朝代的墓。在洛阳当地,人们说的是另一个版本,说民国时候庙会上,大家摆摊搭棚子,要先支竿子,支竿子要在地上挖洞,用铁锨费力,有人发现用拢得圆一点的铁锨挖土省力,这个技巧被心思活的人琢磨半天,大约就用在了盗墓上。有人说民国发明洛阳铲的人是李鸭子,这事不好考证,因为名声太坏,李鸭子的后人多半不再提这个了。

不过,乡里乡亲的,地方也不大,做铲的工匠却传了下来。如今做洛阳铲的匠人们不过五六家,最出名的就是孙清娃探铲。这个孙清娃过去是打铁的,如果还活着,得86岁了,可他3年前就去世了。人虽不在,家里的生意却兴旺得很,家里有个小作坊,我早上9点多到的时候,作坊的炉子刚刚停了今天的火。

“听老掌柜说,他打铁时候,是跟着他二舅学,过去是打那农具,铁锨啊什么的那些东西,后来才开始兴这洛阳铲。”

吕清花是孙清娃的儿媳妇,如今成了家里的大掌柜,对这些事熟悉得很:“他是四几年开始做洛阳铲。你可能听说过挖墓的,他们在路边搭棚子要栽竿子,人家用的锨不是咱平常这个锨,人家用的锨弯了弯,带上来土好带,人还省气力,他回家就寻思着说,呀,我再给它改改,改成再弯点,带土不是好带?听说人家这是挖墓的,咱也不知道,这是老一辈人说。

“挖墓的人一般看看地下的土,就能知道底下有什么东西。挖墓这人回家改了改式样又画了个草图,就找我们老掌柜说,你们能改成这种形状不成?老掌柜打铁的,一看说,能啊,就做出来了。过去那一种洛阳铲短,抱的也不是太狠,现在这种洛阳铲通过孩子他爷爷这么多年摸索改进,不同的土质用不同的洛阳铲,现在就跟以前那个不一样了。

“都说洛阳铲神奇,神奇在哪?你看这地质勘探、文物钻探啦,外国都用那探测仪,咱国也有,几千到几十万元的都有,金属探测仪只能探金属,如果地下有个铁钉,它就叽叽叫唤,如果是墓,它就不一定能探出底下是什么东西了。但洛阳铲最直接,它把土带上来以后,可以判断死土活土,死土就是没有动过的土,在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活土就是动过的土,说明这底下不是墓就是葬坑。很净的土就是死土,活土就被人翻来翻去的,有些石子也掺在里面,脏东西也掺在里面,那就是活土,活土就是乱土、脏土。通过看土质来判断地下有没有人动过,动过的土原因就多了,要么就是过去挖墓动了,要不就是葬坑啊,或者挖了填垃圾。”

没错,死土活土的判断,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传说有人看看土的颜色,甚至闻闻土的味道,就知道下面的墓是哪个朝代的,这个怎么回事?

“考古工作者看见活土,就可以判断墓的形状、年代,用洛阳铲摸底,把土带上来,唐宋元明清这些时间里,底下的墓底都不一样。现在咱们这个底,就是农村人埋葬时,用炉渣铺底,炉渣干燥,底下不容易沤。各个年代不一样,但都是这个道理,都是选择不让棺木沤了。现在是炉渣底,再远是青灰底,更远的我也不是很懂,懂的人根据这个底子来判断是唐墓、宋墓什么的,战国还有方坑,方坑过去是朱砂底,春秋、夏商周也是有那种朱砂底。人家根据这底,就判断是哪朝哪代的墓,可神奇。哎呀,要是讲这里面的文化,我还是不通的,要是叫一个专家来讲,那可以说三天三夜讲不完这里面的奥秘,那深得很。”

洛阳铲能做什么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古代墓葬数不胜数,修路建桥都要先探一下地下有无古墓葬,因此这里的百姓许多都能熟练使用洛阳铲。

吕清花的话经常被电话打断,电话都是来订铲的,忙得很。买家都是谁?挂了电话,她不好意思地道歉,说:“现在我做的一大单是给临沂文物局做,做了十来天还没给人家做够,靠手工就是做得太慢。如果机器一次成型,那可以说全国的文物局我们都能供得上。现在好多行业都用洛阳铲,过去光知道是挖墓的、文物队用的,但是现在不是那个概念了,现在是好多工程都用,电业局、林业局都用,造高速公路也用。”虽然手工不快,一个月仍然能卖出几百把。

基础型的洛阳铲,就是过去盗墓、现在文物队用的,铲头直径4厘米。后来慢慢改进,形状也变了,以前只有半圆形,现在有些已经接近圆形,这是根据探的土质不同,来改变形状。最原始的那种形状,因为习惯了洛阳的厚厚的黄土地,换个地方遇到小石子就不好带土了,而洛阳铲的应用范围又不断扩张,就要适应各种土地。吕清花说,孙家的作坊里有一种出口的铲,几乎都快裹圆了,中间漏一个缝,是专门带沙的。那是到南非、北美的沙漠地带探石油用的,竖着到底大概探32米,普通的探铲在那里带不上沙,所以就改了形状,带沙变得轻而易举。现在还有携带方便的一种,用螺丝兑上,能伸缩,方便往车里带。据说还有一种大的铲,用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基础建设,是洛阳这里的人带洛阳铲去给钻探,因为专门的铲需要专业的人才能用。

2002年,洛阳市建设人防广场时,用加长的洛阳铲探墓的情景,人们在3万平米的区域内发现古墓600余座,车、马坑、马坑29座,其中的“天子驾六”车马坑引起极大轰动。

说话间隙,有个小伙子开车过来买铲,买了四五把,几百块钱,偏偏现金不够,差了20块,又急着取走,吕掌柜不赊账,他便着急上火地掏出驾照来,要抵押在这里,回头再来送钱,吕掌柜不同意,小伙子气哼哼地走了。

“安白蜡杆这种最原始的洛阳铲,七八十块一把,组合的这种铲,就是螺丝的这种就贵了,3米的话100多块钱,四五米的话200多块钱,再长了更贵。这种大一点的,是电业局用的,栽电线杆,过去就是用锨挖,要挖这么宽这么深的槽子,要不人下不去,现在用这么大个洛阳铲,你看这电线杆三四十公分粗吧?人家就捣这么粗一个洞,人就在上面,你要几米给你捣几米,要一米深捣一米深,要两米深捣两米深,正好按着这个窟窿给放下去,又省时又省力,快捷得很。林业局挖树坑用洛阳铲,就不用锨了,挖个坑把小树苗带根带土放进去。现在洛阳铲还有一种改进,是改了机器。现在建桥梁都得用机器打桩,打了桩以后才能水泥灌注,公路桥铁路桥都是用洛阳铲打地桩,打了以后才能建桥。”

全凭经验的手工

洛阳铲用最简单的取土的办法,取到了许多精密机械探测不到的信息。

吕掌柜虽然了解得多,但她不做洛阳铲,嫁过来就是照顾生意,久了便熟悉了:“既然家里是干这个的,洛阳铲的用途啦,你得知道、了解,所以通过眼看、通过老掌柜们在说,有时候钻探工作者来交流经验,比如说带不上来土啥的,通过这些积累的知识。”

她拿来两把基本形状的铲,一把是自己家的,一把是外面买的,粗看一样,细看还真有区别,细节的弧度、形状、边缘的锋利程度,都不太一样。据说现在孙家的手艺活最好的是吕掌柜爱人的姐夫。不过姐夫只是在作坊里闷头做铲,我只看得到他一个沉默的身影。“姐夫可内向,你让他说,他也说不出啥,他一看见你们,他就不照面,他不是躲,是害羞。从制坯到最后成型,这些流程他都会。”吕掌柜解释说。

做一把铲,最基本的过程,制坯、剪边、磨(开刃)。制坯就是把料在火里烧完以后,在锤上打,制成坯子。料是锰钢,因为它的软硬程度正好。这个钢材比较贵,也不容易买到。

“要是买一把别人家的铲,从外观上看,就和我们的不一样。外边好多家做洛阳铲,包括俺一共6家,他们好多最后都完了,俺家干的最早,别的家赶上钢板不好买了或是贵了,就用别的钢代替,代替了也能用,但是他们的钢材做出来的铲就不好用了。探铲必须要很硬才行,锰钢够硬,因为探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探下去碰到砖头啦、小瓦片啦,即使很硬它都可能会卷。如果买别人家一把铲,买我家一把铲,同样去探,别人家的会卷,但是我们的不会,我们的碰见硬东西可能会崩掉一块,但还能继续使用,利得很,要是一卷就打不下去了。我们家所有的铲都用这一种材料,几十年了都是这样。”

做一把铲,通过烧、锻打,连生火的时间都算上,得一个小时。制坯的下一步是剪边,剪齐大概的形状,取下来在砂轮上磨光,然后放在火里烧。原本的坯是平的,这时候弯曲成大概的形状,最后一步就是淬火,把烧红的钢材在水里一蘸,就会变硬,如果没有这道工序,就达不到要求的硬度。淬火以后还会有轻微的变型,就再敲打一番。

升起一炉火,人手多的话,一次能做一百把,人少就做30把50把,要是光两个人在做,一天也就做二三十把。除了第一步,就是烧红之后在气锤上用机器,下来后续全是手工,连剪边都是手工,为什么不用冲压机来做?“你想那洛阳铲,半圆形不是半圆形,和椭圆形又和多少有点不一样,都是凭眼力看角度,做了多少年,一看就知道,这种形状在这个地方多敲一锤,用的时候带土就好带,不多敲这一锤也能用,但是用的时候不带劲,不太顺手。所以全靠经验用手工剪。剪的时候得一个人打锤,一个人拿着剪子剪,剪子下去以后,锤打在剪子上,一点点往前走。拿剪子这个人得看出来,哪个地方剪的多,哪个地方剪的少,实际上就跟裁缝一样,裁缝是剪衣服,这个的难度比裁缝大,钢铁又不像布,可以拽一下铺一下,所以一般人掌握不了,干的年岁多的人,眼力和技巧才能掌握这些。”

听人讲,洛阳铲好用和不好用的最大区别,第一是能不能带上整截的土,好的铲子轻轻探下去,很容易就能把土完整带上来;第二是带上来以后,在地上一磕,整截土就应该全部磕下来,如果不好用的铲子,还要用手把土推下来,对于很深的探洞来说,这就太消耗时间了。

“别看我不做,可是拿别人家的铲来,我一看就知道不是我家做的,除了好钢材,这个‘窍’也不一样,洛阳人说这个‘窍’,实际上就是你们说的形状,多少都不一样,他们再模仿,我也能看出来。再就是淬火,火不能小,火小了出来的铲子也会卷,但是你得看火的颜色,淬火这个师傅也很关键,看那个钢铁烧红的程度,出来往那水里放。

剪铁的师傅和淬火的师傅不是一个人,但是孙家做这个的人都会做。“我们家一家人都干,孩子姑父啦、外甥啊,都参与。家里我这一代有5个闺女,就1个儿子,闺女都没传,因为是中国的传统嘛,传男不传女,为啥传给我,因为我是这家的媳妇。这是老掌柜的老思想。”既是家里好几个人都在做,又说只传给了儿子,大约说的这个“传”字,指的不是手艺,而是生意吧。

“把儿子栓在裤腰带上”

孙清娃的探铲制作作坊里,一家人全都围绕着这门手艺在工作。随着考古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这门手艺看来不但不会就此失传,反而会更加热火朝天地传承下去。

说话间隙,一个20出头的女孩进进出出。她初次掀门帘的刹那,灰蒙蒙的小接待室好像被照亮了一样——女孩子漂亮得很。吕掌柜那几分钟就响一次的电话终于不再干扰我们了,因为被女孩子拿走了。那是她女儿,也在帮着处理这些事物。

吕掌柜有一个儿子一个姑娘,都20多岁了,女孩子一般都干不了这个,因为没这么大力气。女孩就负责里里外外的业务,儿子会这手艺。“他出去打工不如在家里继承这些。他上了大学,学的是设计动漫那种专业。你说我50岁了,说老也不老,说不老吧可老,俺姑娘就说,你这是老古董思想,说你为啥把他栓在裤腰带上不放,不让他出去闯闯?可你说,让他出去闯,谁知道他闯得成啊闯不成啊?俺觉得现成的事不干,要出去闯出一片天地,那是难得很。他也没有多大能力非得出去干那些飞黄腾达的事业,就干咱家这个,有点钱娶个媳妇就中了,就是这思想。他自己也是愿意干。他从小都是在这种环境下熏陶,他光看都会了,他可小就会敲敲打打,人家说要个啥,他就给人家敲一个。家里的外甥、表侄也跟着干,现在用的都是自己家的人。外面找来的人,咱不是说不传技术,现在的人可不好信啊,他干活的质量咱不放心,自家人起码知道质量要过关,外面的人要是做的质量不好,让他一回,可能下回就一生气就走了,还得再找,耽搁事。俺家这些人,一代一代能干的就都干了。

“干这个虽然辛苦一点,脏、累,可是做这洛阳铲失业不了,挣俩钱就能继续干下去。我们家的洛阳铲在全国博物馆、文物局、地质勘探,他们都在我们家订,有时候排着队都给他们打不出来嘛。但我们家的价钱高,我说你买别人的嘛,那他们不去。这个村有五六家做的,别人家里做的人少,我们家做的人最多,干活的有6个人。全国就我们这几家在做,大家都知道,洛阳铲就是从我们这里做起来的,现在别人要做的话,质量不好说,这种技术不是一般三天五天能掌握的,得好多年经验积累,才能做出好洛阳铲,再就是没有销量的话,别人也不去做了。

“解放战争时候用洛阳铲的人多,那时候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二十来年以后,中国才重视这文物钻探。成立公社的时候,社员都是集体干活,记公分嘛,那时候我们家是给公家干,八几年开放以后,就开始私人干了,我们老掌柜就开始自己单干。过去洛阳铲要的少,现在要的人多了,家里参与干的人就多了,但是要是再多,质量也不行。过去做的少的时候,家里还有地,闲的时候做洛阳铲,忙的时候还要去种地,不像现在天天做,专职做,现在我们的地也占了,也就不种地了,再说现在就是有地也都是机器去种,种地也是次要的了。原来我们一个人三四亩地,前两年是半亩,现在半亩也没有了,都占完了。就是有地,我们也承包给别人,我们就专职做洛阳铲了。我们从来不在网上卖,可网上全是打着‘孙记洛阳铲’的、‘孙清娃洛阳铲’的牌子卖洛阳铲的,别人说你为啥不去追究,哎呀,管不了那些,光这小地方乱七八糟事务我还管不了呢。”说着说着,女儿拿进屋里的电话又响起来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