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秦汉唐宋明五朝代的品格

朝代,通常是指古代的王朝,它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某个朝代,从时间上看,即为其开国君主至末代君主的统治年限,从空间上看,即为其朝廷所统治的地域。中国的朝代起源于家天下,从夏朝第一个君主开始,国家政权主要由一个家族掌控,一代代世袭传承。一个家族被另一个家族所取代,政权进行了更换,就叫做改朝换代。几千年来,这样的戏剧总在重复上演,直到辛亥革命而终止。

品格,往往是针对个体而言的。一个人的品格,即为他的精神品质;一件物品的品格,即为它的质量与规格。朝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每个朝代,是否也有其各自的品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毕竟朝代是人类在某个区间从事各种活动的集合,自然而然会留下人为的烙印,并显现出一定的特征;仔细分辨,可以看出不同的品格。比如,唐朝有唐朝的气象,宋朝有宋朝的风韵,明朝有明朝的格调,清朝有清朝的特性。

一个人的品格,通常是由其家庭出身、受过教育和社会阅历而塑造形成。一个朝代的品格,肯定也是由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但是,最关键是取决于该朝代的开国皇帝或有为君主。因为每个朝代建立之前,大都经历过社会动荡,处于无序状态,而开国皇帝都是强有力的人物,能够重新洗牌并制定规则,这样就为其开创的王朝打下了底色,从而决定一个朝代的品格。中国人偏好守旧法祖,对于开国皇帝的创制,后世君主大都奉为圭臬,作为施政治国的指南;即便原有的创制不合时宜,逐渐暴露出弊端,也出于对祖宗法度的尊崇而不进行更改。只有极少数君主不因循守旧,敢于改革创新,有所作为。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受传统力量的支配,而不敢否定开国君主的创制,另起炉灶。

基于以上观点,咱们就不妨品味一些朝代的品格。

秦朝,是秦始皇所创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之所以攻灭六国一统天下,除了其个人能力之外,得益于秦国“六世余烈”,因为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被打造为战争机器,民众被训练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的好战分子,山东六国将秦国军队视为虎狼之师,望而生畏。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创制,对后的世影响极为深远,以致“百代皆行秦政制”。但是,秦始皇的为人,同时代的尉缭做过准确的评价:“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而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可见,秦始皇具有典型的暴君人格,有一颗刻薄少恩虎狼心,从来就不把人当人看。在他眼里,天下人都是用来奴役的工具,理应为他打天下、修长城、造陵墓而牺牲。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推行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执敲扑以鞭笞天下”;与此同时,他还推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他原以为,借助高压统治,可以确保子孙万代坐天下。殊不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死后不久,一介草民陈胜不甘坐以待毙,“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如是用一个词概括,秦朝的品格是残暴。残暴是反人性的,所以它注定是短命的。

汉朝,往往被称为大汉,一个“大”字,或者说“大气”二字,基本上概括了汉朝的品格。其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系市井无赖出身,本人并不太大气,尤其是得天下之后,大肆诛杀功臣。不过,刘邦知人善用,且能用人所长。诚如他自己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建国上,而他的子孙在治国方面更有建树。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三代君主共同缔造了大汉的辉煌。汉文帝是在吕氏集团扑灭之后而即位的,经过一次重新洗牌,他逐渐确立了权威,推行自己的施政主张。汉文帝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繁荣;汉景帝延续了这一治国方略,从而成就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对外征战、开疆拓土打下物质基础。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很有作为,堪称大手笔。诚如他自己所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不得不劳民。”的确,汉武帝文治武功都很卓著。就武功而言,虽然有些劳民伤财,却展现了大汉雄风,维护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就文治而言,虽然也有重大建树,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为禁锢中国人的思想开了不好的先例。不过,综观汉朝,还是一个颇为大气而昌隆的朝代,值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

唐朝,其开国皇帝虽为李渊,但真正奠定大唐国基和格调的却是李世民。李世民出身于贵族世家,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协助父亲建立唐朝。立国之初,李世民亲率大军征战,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自身富有文韬武略,加上征战和治国的历练,使李世民形成了自信而大度的品格,这种品格同时也赋予他的王朝。因为有了自信和大度,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意气风发的朝代。从贞观、开元两个治世来看,唐朝的自信与大气主要体现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制度自信在于,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为决策、审议和执行机构,其运作方式类似于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最高决策的随意性或盲目性;地方实行藩镇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文化自信在于,尽管王室奉老子为本家祖宗,推崇老子道家,同时兼容并包,也尊崇儒家和佛家,不搞文化专制或文字狱,除了皇帝的名讳,没有什么禁区或敏感词。能力自信在于,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决不妒贤嫉能,不论贫富贵贱,也不论华夏夷狄,只要你有本事,都能为我所用;对外极为开放,做好两手应对,一是睦邻友好,二是武力消除外患。对内体恤百姓,不轻易征发徭役,让人民自由生活,安居乐业。“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透过诸多唐代诗句,可以感觉唐人活出了尊严和自信。尽管“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但是中唐一度出现中兴气象,仍不失王朝的自信。不过,随着后世君主的平庸,唐朝终究被雄据四方的藩镇所瓦解。李唐王朝一去不复返,但是其自信和雍容华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最为壮丽的风景。

宋朝,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品格,恐怕只有文雅或文弱最为妥当。宋朝的文化发达,无疑与它的缔造者赵匡胤重文轻武不可分。赵匡胤之所以重文治,也是事出有因。唐朝亡于尾大不掉的藩镇之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政权频繁更迭的五代,执掌兵权的强人陆续上台执政。赵匡胤本人也是在军人的哗变中黄袍加身,取代后周而有天下。为了避免重蹈唐末五代的覆辙,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武将节度使的职位虚化,同时提倡文治,重文轻武,以抑制军人骄横,防止赵宋江山易手。此后,赵宋王朝沿袭了“崇文抑武”的国策,从而成就宋代文化发达与繁荣。然而,正是这一国策及相关军事制度的局限,终究导致宋代武力不振。宋太祖、宋太宗颇有军事才能,他俩在位期间还不至于受外敌欺凌。自宋真宗以后,北宋与南宋在与辽、金、西夏和蒙古的对峙中,一直处于弱势,屡屡被动挨打,只好委曲求全,向人家贡献金银财帛换和平,最终难逃被异族灭亡的命运。尽管武力较弱,但宋朝仍是适宜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生活的好时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涌现出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家,继唐代之后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追根溯源,恐怕也能从宋太祖身上找到原因。宋太祖虽然行武出身,但他喜欢读书,尊重文化和文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立下一条家规,告诫后世子孙,不得诛杀大臣。宋朝大臣大都文人出身,诸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等,既是朝中大臣,也是文化巨匠,他们虽然经历朋党之争或政敌陷害,最终并没有丧命,关键在于赵宋皇帝遵守了太祖的遗训。试想,假如宋太祖开了以思想治罪或依言论杀人的先例,宋朝自然会充斥浩如烟海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或诗词,决不会出现文化的真正繁荣。

明朝,国号叫大明。实际上,明朝的政治并不开明,社会也不光明。这个朝代的品格,也主要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塑造。朱元璋出身寒微,曾入寺庙做过和尚,后来参加反抗元朝暴政的义军,最终夺取了天下。毫无疑问,作为朝代的终结者和缔造者,朱元璋的历史功绩是可圈可点的。不过,他的成功归因于超凡的谋略。从性情上看,他终究不改农民的本色,心地狭隘,甚至卑劣。为了维持朱家的长久统治,朱元璋采用卑劣手段,大肆屠杀功臣和文人。据史料记载,仅胡惟庸案、蓝玉案,就有十几万人死于非命。连跟自己一起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战友、部下,他都不惜杀害殆尽,对于那些看不顺眼的文人,他更不会手下留情。著名诗人高启因为旧文中有“龙盘虎踞”的敏感词,遭致他的嫉恨,下令将其腰斩,一分为八,惨不忍睹。他在位期间,杀害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可谓数不胜数。出于不放心或不自信,他干脆取消了宰相制度,一人独揽大权。为了监控官民,他设立特务机关,到处布置密探。有明一朝,拱卫司、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关时刻在盯梢,是明人无法摆脱的梦魇。更为卑劣的是,他还开了廷杖大臣的先例。朝堂之上,居然让大臣光着屁股挨打;如此羞辱,大臣还有尊严么?正是卑劣的统治,使得大量卑鄙无耻小人春风得意,导致官场和社会不断恶化。所以,当魏忠贤得势的时候,许多士大夫竟然恬不知耻地认他为为干爹。可以肯定,卑劣至少是明朝的重要品格之一,从太祖一直延续到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虽然勤勉,品性也很卑劣,缺乏气度和识见,杀害袁崇焕、熊廷弼等于自毁长城,灭亡也就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每个朝代的品格大都取决于它的缔造者。这一论断,大概也适合外国。比如说,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无疑离不开国父华盛顿的英明抉择。正是他和一些开国元勋选择了三权分立的政体,也是他率先垂范,推行总统任期制。试想,假如他是一味迷恋权力,凭借他的势力和威望,也可以建立一个专制王国,当终身制的国王,实行独裁统治。那样,美国会朝另外方向发展,至今与拉美国家不相上下。一般来说,最初立国的创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没有卓越的智慧和力量,很难通过改革或改良实现突破与完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算是比较成功的改革,但大多数的改革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总体来说,封建专制王朝注定走不出“其兴也勃,兴亡也忽”的怪圈,但是如果一个朝代若有一个伟大的缔造者,倒也能给这个朝代赋予伟大的品格,从而成就一个朝代的辉煌。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