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民国:坚持抗战的蒋中正(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军政领袖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 下,未行军事抵抗,导致东北沦陷,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约20万人撤入关内陕西。

在抗战的初期,蒋介石因当时中国国力不强,所以采取了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的备战政策,同时应对中共在内部与日军相互呼应的扩张。

1935年8月21日,蒋在日记中对日本侵华最终失败之走势做超前预判,总七点:“(一)对中国思不战而屈。(二)对华只能威胁分化,制造土匪汉奸,使之扰乱,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国。(三)最后用兵进攻。(四)中国抵抗。(五)受国际干涉引起世界大战。(六)倭国内乱革命。(七)倭寇失败当在十年之内。”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向蒋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联合抗日等要求,史称“西安事变”,经宋美龄、宋子文、端纳及周恩来等人的斡旋,蒋中正在12月25日获得释放,回京时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蒋虽安全获得释放,但剿共工作功亏一篑,并导致日本对蒋凝聚了中国的团结而意识到须加快侵略,影响日后历史发展极深,让蒋恼恨不已。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蒋采取的总对策是“不屈服不扩大方针”。 17日,蒋在江西庐山发表了“最后关头”演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在这里,蒋一再强调“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他认为卢沟桥事变非“偶然突发”的,而是日本“处心积虑”,所以必须反击。

日本认为攻下宁沪能让中国屈服。1937年8月14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下令对日军发动总攻击,大规模对日抗战遂于淞沪全面爆发。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2月13日,南京沦陷。城破之时,日军将大批败军与无辜民众围住,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杀,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坚持抗战

蒋在1937年12月17日发表《告全国国民书》,表示“中国持久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人人敌忲,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之国土之内国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致敌于死命。……最后胜利必属于我。”日本于年底提出和谈条件,要求中国“放弃抗战,承认满洲国,设立非武装区,对日赔款”。蒋乃决定对日方所提议和条件一概不理,强调日本所提出的和谈条件“等于灭亡与征服,我国自无考虑余地……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日本侵略中国时曾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号多次与国民政府接触,希望同蒋介石合作。蒋介石对此在日记里写道:“敌人(日本)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以后)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打击日本侵略)。”

1938年4月,李宗仁在台儿庄大败日军,史称“台儿庄大捷”。5月国军撤出徐州,6月蒋下令炸毁花园口使黄河决堤,企图阻挠了日军进攻,却因日军绕道并未奏效,反而造成几百里黄泛区,使得无辜百姓丧身洪涝。12月29日汪发出“艳电”,决定提倡“中日友好”,蒋正式加以谴责。1939年元旦,中国国民党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同月,国民党五中全会决议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战时最高政治指导、国防决策机构,以统一党政军之指挥,由国民党总裁出任委员长。二月,日军攻占海南岛。

1940年夏,法国被德国攻陷,英国亦岌岌可危,日本趁机胁迫英法关闭滇缅公路、滇越铁路,中国对外交通完全断绝。法国更让六万日军假道越北进攻滇桂抗。此时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美国则继续出售钢铁和石油支持日本军火工业。国军有钱买不到武器,买到了又运不回来。

同年,汪精卫立傀儡政权于金陵,与日本签订密约,蒋中正严正驳斥,并明令通缉。毛泽东展开顽军攻击,成功发动黄桥战役。在“皖南事变(又称新四军事件)”中,蒋以新四军偷袭政府军为由,包围攻击新四军军部,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国共关系不断恶化。

1941年6月,德国突击苏俄,后美国与日本谈判,希望促使中日议和,蒋中正电告美政府,不得牺牲中国以谋求对日妥协,要求日须从中国撤兵及归还侵占中国之土地。美政府随后停止了对日战略物资供应,并要求日在只承认蒋领导的国民政府(与日本人扶持的南京汪精卫‘国民政府’相对)的前提下无条件退出全部中国领土。

12月7日,日军突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美英等同时对日正式宣战,中国成为同盟国成员之一。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蒋受推举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同盟国军队作战。1月4日,国军在长沙大胜日军,日军五万七千人阵亡,史称“长沙大捷”二月,蒋与夫人宋美龄访问印度,与甘地会谈战时合作,战后独立事宜。后赴缅甸视察中国派出的远征军。4月,英军主力七千余人在缅甸仁安羌遭日军袭击,中国军队前往救援,但因撤退问题,蒋与英美军队领导者约瑟夫•史迪威产生间隙。6月,苏俄在新疆勒兵胁迫盛世才,企图完全控制新疆,盛世才电告蒋,愿意归于中央政府。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签订“平等新约”,随后各国陆续与中国复位新约,危害中国百年的不平等条约自此废除。10月,蒋继任国府主席,与美英苏联合发表“四强宣言”,共同担负战后国际和平安全责任。11月18日,蒋偕同夫人前往埃及参与开罗会议,主张 “所有日本窃夺之中国一切土地,如满洲、台湾、澎湖,均应由中华民国恢复之”,“日本之国体待战后由日本人民自行决定”及“扶助朝鲜与安南独立”,并对美总统罗斯福表明:“中国对泰国、缅甸、越南等,没有领土野心”,“战后中国不派兵占领日本本土,而由美国独自占领”以排除苏俄派兵日本本土。会后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

1945年7月26日,中华民国再与列强共同对世界发表波茨坦宣言。此时蒋与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并列,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45年8月24日,蒋中正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宪章》。

抗战胜利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袖秘密签署雅尔塔协定,在中国代表未获邀请参加的情况下,部分内容涉及外蒙古问题。因此中国被迫与苏联在1945年8月1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苏联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前提下接受外蒙古投票决定是否独立;条约亦约束,苏联在战后须依约仅承认和支持国府。在外蒙古实行公民投票表决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国共内战失利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后,蒋介石以苏联违约去支持中国共产党,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大提出控苏案,并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在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上,外蒙古重新被“划归”到中华民国。)8月,日本广岛、长崎连遭美原子弹轰炸,苏军随即以“联合国军队”名义,南下中国东北。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于翌日发表抗战胜利广播,《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在参考一战后,各国对德国的惩罚措施,致德国人民倍感羞辱而成为二战导引因素之一之下,决定不对日本采取报复性赔偿,并劝勉国人不念旧恶,与人为善。9月2日,日本正式向中、美、英、苏等同盟国递上降书,抗日结束。9月4日,蒋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宣示“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推行民主宪政还政于民、实施军队国家化”三点建国方针。

国共再战

抗战结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跻身五大国之列,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与世界各国复位平等新约。但抗战间,国民政府在沦陷区统治濒于瓦解,而中共却在华北进行游击战和政治动员。中共正规军由抗战初期4万余人,由于国府战后实施战士“解甲归田政策”,加上中共在下层民众中所拥有的强大动员能力,使共军得以吸纳并发展至127万余人,民兵268万余人。国共军队比例从60:1变为3:1。中共对国民党渗透前所未有:熊向晖、郭汝瑰、刘斐等中共地下党员均进入国军指挥核心,卫立煌等国军高级将领也与中共不断联系,而蒋中正并未察觉。国府在战后还受通货膨胀问题及贪污腐败困扰。

执政的国府为政治民生稳定,也避免内战扩大,在美国调停下与中共签署《双十协定》。蒋中正首倡“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之主张,并与中共以党对党的名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业并达成了建设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新中国的政协决议。但事与愿违,代表国府前往战时沦陷区接收的部队频遭共军袭击,且在各地皆激起不必要的民怨,使层峰对民意的掌握也渐形脱离,同时与共军的冲突亦趋白热化。蒋在1945年10月11日日记写道“共党不仅无信义,且无人格,诚禽兽之不若也”。固然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不可调和,但国府与苏联达成“友好协议”,政治孤立中共的成果似乎近在眼前,然而1947年国府在东北战略的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致战事失控,最后宣布“动员戡乱”(抗共护国战争),中共所称之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士农工商从此大失所望,国府的国内外布局已面临全面瓦解。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中正回南京主持政事,后往沦陷十四年的东北。1947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颁布。11月,选举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2月25日,宪法正式施行,中华民国进入宪政时期。

1947年2月,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中正依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请求,派遣整编第二十一师刘雨卿部队前往台湾,进行武力镇压,同时也派遣监察院监察使杨亮功前往调查真相,虽于3月13日电告陈仪:“请兄负责严禁军政人员施行报复,否则以抗命论罪”,但派兵之举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至2004年10月6日总计收到补偿申请 2756件,截至第110次董事会已审:2710件;其中成立2247件,死亡681件,失踪177,羁押1389,不成立463件),台湾行政院官方调查报告,则是:死1万8000人至2万8000人。

1948年3月29日,蒋中正经第一届国民大会以2430票的高票选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于5月20日就任。4月18日,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于同年5月10日施行。8月,大陆地区改革币制失败;9月,济南战役失利,军事、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情势逆转,在辽西会战、徐蚌会战、平津战役中,国军精锐尽失。握有重兵的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等要求蒋下台。

退守台湾

1949年1月10日,蒋中正派其子蒋经国前往上海会见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将中央银行所存之美金与黄金移往台湾存放。1月11日,蒋致电陈诚,指示治台方针六点。随后,蒋指示陈诚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于视情况在台湾发布戒严令。1月21日蒋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理总统,与共产党进行和谈。

蒋下野后,返回故里奉化溪口,随后决定了补救方针,包括:从党务革新下手、以台湾为新军事基地、对外争取奥援、迁移中央政府于台湾。李宗仁等曾多次要求蒋出国,蒋予以拒绝。李宗仁议和失败后,国府拒绝了共产党提出的投降条件。4月,共军渡过长江。蒋以中国国民党总裁身份前往上海、舟山群岛等地督战。

12月10日,中共军队逼进成都,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乘军机飞往台湾,自此而后,蒋未再踏足中国大陆一步。

1950年,在国大代表及各界人士劝进下,蒋中正于3月1日在台北复行视事,履行中华民国总统职权。同年年初,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盟国对中华民国统治台湾四年的事实已经予接受”。由于美国对中华民国政府采取“袖手旁观”政策,蒋为了重整军备,向日本聘请军事顾问人才,称为“白团”。1月6日,故宫南迁文物顺利运抵台湾,暂存台中雾峰。国民党党史馆搬至南投草屯,取名“荔园”,集中保存。6月,韩战爆发,美国恢复对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及经济援助,并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湾,中华民国自此转危为安。7月,蒋进行国民党党务改造,确立国民党为“革命民主政党”,并在农林工商文教等机关团体建立党组织,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主掌军队、政工、情报及指挥对大陆游击战。宪政方面,维持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体制,并开始实施地方自治。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约,12月2日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为台湾建立了军事安全保障,随后展开了各项改革、建设台湾的措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0年6月18日两国总统发表联合公报, 稳固邦谊,谴责中共对金门隔日炮击之恶行,也依《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继续保卫台澎金马。艾森豪威尔与蒋中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分别担任欧洲及中国战区的盟军统帅。

败退台湾后,蒋中正的最大愿望是“反攻大陆”。1950年5月16日,蒋中正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他一度认为韩战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国军在美国与苏俄交战下可趁机反攻大陆,但韩战在斯大林死后迅速结束,美苏关系亦得到缓和,美国并不支持他反攻。国军虽不断尝试小规模对中国大陆反攻,但败多胜少。在国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后,发生其后由共产党自行停战的金门八二三炮战。中华民国政府在1958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对外宣称恢复大陆人民之自由的主要途径为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蒋中正仍继续积极主持极为机密的国光计划。但中共当局在1960年代中期研发出原子弹后,国军反攻大陆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但蒋中正仍坚持中华民国是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对包括外蒙古在内的中国全部领土拥有主权。

为了与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分庭抗礼,蒋主持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冷战背景下,大部分欧美国家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及其它组织内的中国席次亦由中华民国代表。中共“输出革命”的外交政策和文化大革命等动乱,也促使这种国际情势得以持续。虽然蒋大力主张复兴中华文化,但当时统治台湾的国民党的许多作为却同时破坏本土的台湾文化,包括禁说台语、客家话,强迫台湾原住民改为汉名等。造成本土文化的流失,甚至出现传承上的断层。

1971年,蒋中正坚持他一贯之“汉贼不两立”的意识型态,长期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建议,即由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在联合国代表整个中国。于是在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中华民国政府称为“排我纳匪案”)之前一刻,由代表团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他并发表《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详申其绪。

1969年9月16日,蒋中正在阳明山遭遇车祸,身体状况自此大为衰退。

支持西沙海战

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从而展开了西沙海战。南沙海军支援,无奈越南舰队吨位和火力都有绝对优势,渐渐力不能支。紧要关头,中共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然而,东海舰队必然要通过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如何安全通过,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个难题。

中国人民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很快被台湾国民党得知,当台湾海军司令宋长志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应对时,蒋介石说:“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蒋介石明白,国共之争属内斗,在外敌入侵的时刻,中国人还是会团结一致的。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 国民党海军不但大开绿灯放东海舰队过海峡,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蒋中正在1975年于病中手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1975年3月,蒋中正肺炎复发,4月5日清明节晚上22时20分,蒋中正心脏病突发,经急救延至23时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其遗体随即于子夜奉移台北荣民总医院,并于稍后移灵至台北国父纪念馆供民众瞻仰。4月16日中午12时50分,蒋中正遗体奉厝于慈湖行馆正厅。

轶事一则:

蒋中正在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后,想将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老宅扩建一下,而蒋幼年时候的邻居周顺房的主人坚决不愿意腾出地盘。他接到拆迁的通知后,曾放出风凉话说:“瑞元(蒋的幼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并执意要让蒋中正亲自来说。蒋中正得知后也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着说:“迁不迁由他去吧。”今天还能看到那家周顺房千层饼店。

(完)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