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盛给中国的金融业上了一课

高盛终于抛尽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然后全身而退。而此时,中国工商银行的赢利数字正可谓如日中天、烈火烹油。

5月20日周一收市后,高盛通过场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套现约11.2亿美元。本次减持后,高盛不再持有工行股票。高盛此次以每股5.47-5.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大约15.8亿工行H股,价格比当日收盘价折让约2.5-3%。

而就在大约一个月前的4月18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2000强企业名单,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有银行被排名第一,把此前的“老师”——摩根大通、高盛、安联集团等远远的抛在身后,他的各项数据让人眩目:销售额是1348亿美元,利润是378亿美元,资产是28135亿美元,市值是2373亿美元,这些数据让它的同行们“须仰视才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高盛为何要将这样辉煌的公司套现走人?难道她很缺钱?让我们简单做一个回顾,以便把握一条高盛的投资和减持逻辑。

高盛首次减持工行股份的时间点是2009年,那年6月,她第一次减持了32.95亿股,套现19.1亿美元,而此时的国有银行正在大肆扩张资产,其辉煌的业绩可期。当时由于高盛在全球市场中的权威性地位,它对工行的减持在市场和社会上造成重大反响,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境外投资银行现金紧张,所以不得已减持工行,而境外投资者的表态则普遍是,对中国的银行和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信心。

不过此后,高盛减持工行的消息便不断传来,而且每次都是大手笔:第二次是2009年9月,套现22.5亿美元;第三次是2011年11月,出售17.52亿股,套现15.4亿美元;第四次是2012年4月,出售38.5亿股,套现25亿美元;第五次:2013年1月,出售13.5亿股,套现约10亿美元。

这样,在大约4年的时间里,高盛共减持了6次,而如果我们再看工商银行的K线图,其股价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图线:2009年6月份第一次减持时,那时候工行H股股价是5元左右,而此后工行股份曾经到达7元的高位,其后的几次减持都不是在最高点上,但是总的来讲,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高盛,最后在二级市场上全身而退,其价差是巨大的,笔者反对所谓的贱卖论,高盛以较高的风险入股工行,为工行的顺利上市铺平了道路,理应得到较高的回报,而且高盛在工行的投资是一个经典案例。

不过这不是本文所关心的最重要的话题,我要说的是高盛抛售工行的背后有一个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大智慧。

工行的第一次抛售的2009年9月份,正是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由雷曼兄弟的倒闭引起大多数华尔街投行岌岌可危,其中就包括高盛,他们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救助而存活。

而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是启动了四万亿的大手笔投资,以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振兴计划出台,机场、铁路、公路、政府豪华办公大楼、开发区、大广场一个个拔地而起,而由这些基础设施带动的周期性产业开始兴旺,钢铁、水泥、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汽车、家电等等此前所谓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消耗的产业重新焕发精神,房地产开工和需求再次飙升,而高达10万亿的新增信贷以创造历史的姿态横空出世,一系列的大手笔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率先崛起,带动整个世界经济也暂时摆脱了危机的阴影。

4万亿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的疯狂扩张,银行的大量信贷源源不断的进入这些基础设施膨胀,而这其中许多基础设施短期很难带来现金流,盈利能力极差,有些干脆就是公益性设施。当时在四万亿的疯狂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全面失控,最典型的莫过于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这个贷款的特点是只要地方政府担保,则商业银行认为是零风险,然后争先恐后的为这些平台贷款,但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中国的地方政府没有权利给商业贷款担保,这些贷款不会受到法律的保障,其实即使现在许多人仍然相信地方政府债务就是中央政府的债务,最终国家会兜底,还在押政府最终要埋单的赌注,而正是这时候,高盛开始了第一笔减持。

四年过去了,高盛全身而退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高盛的减持绝非经营困难这样的托词所能解释的,如果说2009年经营困难还可以自圆其说,那么现在高盛已经是今非昔比。高盛获益于美国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去年第四季度第四财季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近两倍,第四财季高盛的净利润增至28.9亿美元,明显超过上年同期的10.1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的利润水平上升7%至23亿美元,分析师预期高盛一季度的利润和营业收入分别是21亿美元和97亿美元,现在高盛还需要这么多现金吗?

这是一次早有预谋的战略减持,是真正的大手笔的投资,他们在中国银行业正是如日中天时,看到了这个行业存在的危机,当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再次进入疲软状态时,我们看到造成疲软的正是产能过剩这个恶魔,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已经做了明确表示,依靠政府投资刺激拉动经济的空间已经不大,今后只能靠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下降,也就是要从9%以上到7.5%左右的增速。

这个下降不是小事,这个下降的表现形式一定是以淘汰过剩产能,而这些过剩的产能其实就是银行的贷款,它带给中国商业银行们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有两个后果,一是直接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二是制约商业银行贷款的扩张,贷款的萎缩的直接后果就是宏观经济的下行。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