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明朝:抗击倭寇的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即嘉靖七年-万历十五年),字符敬,卒谥武毅。生于山东济宁,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继承父戚景通,职为登州卫(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武举乡试并中举。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赴北京参加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军入侵,戚氏上陈守御方略,临时受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

因为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缺乏训练,作战不力等弊端,多次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

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对这些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

四不要:

(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

四要:

(1)要标准的农民;(2)要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3)要目光有神的人;(4)要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

最后选定三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戚继光因功升署都督佥事。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戚继光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

隆庆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

在16年间为防备北方蒙古俺答汗的入侵,他用自己的士兵作为工人整饬防务,加强战备,预计修筑御敌台3000多个,大规模修补增建万里长城(现今的长城大都于此时新建或重修),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

万历二年(1574)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 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当重用他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死后即被弹劾免职,万历十一年(1583年)南调镇守广东。之后再被诬陷夺职。部下的将领胡守仁、王如龙、朱任、金科等人也受到革职或戍边的处分,罢免将军一职,逼迫回乡。

晚年贫病交迫,医药不备,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

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于蓬莱阁府前街东侧建戚继光祠堂,赐额“表功祠”。

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的成就,现在浙江丽水、金华、义乌以及台湾台中市等地都有继光街。

福建福清、马祖列岛的继光饼,也是来自戚继光部队当初抗击倭寇时候的所吃的饼。

继光刀:戚继光将日本倭寇的武士刀根据中国特色改装而成,又称苗刀。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

《明史》本传说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明史》评价戚继光的意思是戚继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却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