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解密华尔街的通讯社们

华尔街的工作和生活,不是神秘单一,自成一体的,他们也经常暴露在灯光下。而三盏最主要的聚光灯,就是被默多克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先生创立的彭博社和早前被汤姆逊并购的路透社。

道琼斯是美国最老牌的财经新闻社,一百多年前就出现在现代金融业萌动的华尔街上,可是Dow和Jones家的小孩都不怎么争气,结果转来卖去到了甩手掌柜班克罗夫特家族手里更是家道中落了,只好被媒体大鳄默多克收入囊中。这场发生在经济危机风雨欲来之前的媒体收购案,让道琼斯在经济危机里依然可以毫无顾忌地从新泽西的总部搬家,入住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中城新闻集团大厦,而前几年刚盖好了漂亮大楼的《纽约时报》却因为捉衿见肘,不得不把豪华大楼出售,然后自己再付租金给“新房东”得以继续办公。

曼哈顿上东区的彭博新闻社则是由现任纽约市长在1981年创立的,但是却后生可畏,一直是交易所、投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仰仗的终端机器和信息来源。这根彭博的Dady是一个真正在华尔街做过交易的实战人员密切相关。这种背景导致了彭博对于财经新闻社产品读者需求的透彻把握,也保证了新闻社本身的运作“唯利是图”,充满了商人办媒体的狡诘实际、聪明灵敏和尊重商业规律,这和文人创办媒体的清高自由、理想主义相去甚远。

路透社在被汤姆逊兼并以后,更加强了对数据报告、券商分析整合和交易辅助平台的开发,因此如果要归纳今天的三家财经通讯社,彭博社最专业,道琼斯最老牌,路透社介于两者之间,又强化了自己的非财经新闻的把握能力。当然大家每天引用的股市晴雨表依然是道琼斯指数,去年花旗银行和通用汽车被踢出道琼斯指数,依然是各家通讯社的头版头条。

各家财经新闻社的写作通常是直接枯燥的,但是信息表达却都是清晰流畅、要求严谨的,新闻采集上,对速度的要求很高,经常率先发出一些独家消息,即使最后被证明当时的信息只是片面的“真实”。因为交易员、投资人急需这样的信息来指导他们的日常交易,这是他们愿意为昂贵的信息服务费买单的基础。

而道琼斯仰仗的以《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深度、独家调查,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对行业趋势的整体判断,但是很多时候位于电脑屏幕终端的读者,“时间就是金钱”的读者,并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读长篇特写报道。

为此大家深入研究了读者投资人的信息接收采集习惯,增加了很多整合、搜索信息的工具,改变了特写报道的发布时间,加强了突发事件的多媒体监控,触角甚至延伸到了知名博客、Twitter信息和其他Web 2.0渠道。不过硬新闻的实时突破和数据的二次加工,依然是三家聚光灯媒体的主要拳头产品。虽然新闻的采编成本很高,使得不管是彭博还是道琼斯,新闻类产品的利润率都很低,但是数据产品的趋同性已经在降低,甚至年报、季报和常规故事的写法都越来越相似。所以软性新闻产品的取舍、猛料的出炉和信息速度对交易判断的贡献,还是通讯社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三家通讯社也开始越来越注意数据产品的二次加工,包括行业股分析报告、IPO和M&A的总结展望,以及国际上新兴市场的产品突破。大品类上有道琼斯工业指数以及衍生的百来个行业性指数,比如风险投资指数等等,会被各类行业机构引用。另外就是针对企业主的B2B产品,这些行业性报告和数据分析,可以在高端市场以不菲的价格拥有不错的业绩,这是超越了终端机或者终端屏幕之后的竞争,而且是更有意义的竞争,因为财经新闻的价值,是影响行业性决策和判断,或者投资决策和导向。很显然,券商分析报告本身更全面、更朴实,相较于短时间压力下的新闻事件引语和数据,行业内的人更愿意依赖全面性报告做判断,而把日常的新闻和特写当作每日跟踪的路径依赖、有趣的阅读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大家都花费了重金聘请了信息技术人员,用以设计界面、分类编码新闻信息和数据信息,以及抓取关键词搜索。

这不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很大程度上,成功的财经新闻媒体,就成功在信息的分类甄别和定向发送上,企业产品的深度开发,还处于懵懂阶段的襁褓期。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