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北京警方首次就朱令中毒案作出回应

北京市公安局周三(5月8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对“朱令案”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北京警方在微博中透露,北京公安局在1995年接到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后迅速开展工作,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家组开展侦查工作并深入调查走访了130余名相关人员,并对北京市经营、使用铊盐的全部100余家单位开展工作。

但由于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据微博表示,北京警方已将有关工作情况向其家属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报请政府协助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予以生活补偿。

有关微博还表示,对有关案件未能侦破,“至今深感遗憾”,并对朱令令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家人承受的痛苦,“深表理解和同情”,也希望社会公众能够理性客观看待,尊重侦查工作规律,理解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办案。

北京公安发表的微博通篇都把“朱令”称为“朱令令”。

打破沉默

过去两天,包括《人民日报》所属的《环球时报》、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在内的中央媒体就朱令案发表评论,呼吁官方和警方打破沉默、做出回应。

5月7日,《环球时报》刊登《朱令案,舆论需冷静,官方应回应》社评说,舆论激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朱令的悲惨遭遇令人唏嘘,二是网上盛传嫌疑人孙维的家庭“有背景”,当时孙家是通过“动用关系”平息此案的。

社评说:“朱令中毒案到了官方该出面回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满足家属和舆论‘公开信息’要求的时候。”

当天,南方报系的《南方都市报》刊登《“朱令案”,北京警方不可继续沉默》一文,认为“舆论的发酵以及对朱令一边倒的支持,使得事件的外延正不断被扩展。”

文章说,随着朱令案件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不断传播,它点燃了很多人愤怒的因子, 案件本身也因为传播带来的影响,呈现出“世纪之案”的特征。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