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透视中国:有钱了却失去了家底

中国对古建筑的保护面临缺钱、缺人、缺方法等诸多困难

这些年来,中国收藏家在国际市场大手笔买古董、文物、艺术品的消息不绝于耳。

中国在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文物古董市场时, 国内对文物、古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却仍然缺乏保护意识、更没有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

西安兴教寺

西安兴教寺,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灵塔所在地,在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被纳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名单后,当地政府通知兴教寺,为配合申遗,寺内很多建筑需要拆迁,政府将另寻新址给僧人建设寺院。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纷纷谴责对千年古寺的破坏,迫使政府出面解释并强调,要拆迁的并非寺庙本身,而是寺内很多近期建造的建筑,目的在于保护古迹和申遗。

但兴教寺僧人们认为,拆迁寺庙内部分建筑,并不只是因为申遗,而是因为寺庙所在地区的商业开发价值。而且自古以来塔、寺、僧一体不可分离,如果拆除兴教寺院、撵走僧众,等于毁了唐代古寺的历史文化遗产。

没有了僧人入住的寺庙如何运作不得而知。但每天搭车来寺庙“上班”的僧人却会是现代中国的一副绝妙景象。

故宫玻璃窗

“大内”故宫在“星巴克咖啡门”消息后最近又传出“1949年前玻璃窗”事件。

5月4日上午,北京故宫翊坤宫,一男性参观者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块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文物跌落受损。

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因角度问题没有拍到肇事者击碎玻璃的瞬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更解释说,“翊坤宫现存玻璃至少是1949年以前的,与窗框一起因保留历史信息而不敢擅动。”

院长没有解释1949年之前的玻璃有怎样的历史信息,只能臆想故宫的这些玻璃算民国时文物,有保存的价值。

徽派古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如果说民国玻璃在“皇城”故宫有保留价值不因保安问题而更新升级的话,远在南方的安徽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徽派老建筑的“异地保留”工程。

最近香港影星成龙将几幢徽派古建筑捐献给新加坡大学的消息曝光才使这样的保护文物“善举”得以广为人知。当然,反对者群情激动,责骂成龙此举实在有悖他一贯的爱国形象。

但中国媒体报道称徽派古建筑“遗存数量巨大,政府无力负担所有古建筑的保护,很多文保名单之外的、偏远山区的古建,正在自生自灭。”

或许在那些责骂成龙的“爱国者”眼中,中国的珍宝就如同肥水,宁愿在自家地里发霉发烂也绝不能流到外人田。

城市、乡村

2012年中国国家住房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曾联合开展首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大检查,结论是:全国11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13个名城已无历史文化街区,18个名城仅剩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一半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面目全非,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相差甚远。

至于乡村,有报道称,中国目前只有大约5000个古村落,还有人统计仅存3000左右。2012年中国政府曾公布了第一批共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同时要求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

这些历经沧桑巨变而保存至今的古村落,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家底”,但各种迹象显示,它们正在迅速消失。

中国农村城镇化使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早就蔓延到乡村地区。城市里的古迹很多已经消失或者面目全非,徽派古建筑缺乏保护经费凸显乡村保留历史原貌的困难。中国城市已经因历史文物的损毁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面貌,乡村正在重蹈覆辙。

如果继续下去,富裕了的中国即便手里攥着大把钞票却糟蹋了祖上遗产而变得家底空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