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拣错铅字成“反标” 拣字工被定“反革命”

20岁的拣字工刘秉臣因拣错字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押到大会批斗

哈尔滨市公安局军管会给刘秉臣戴上手铐,当场宣布"依法逮捕"

拣字工误将“刘少奇”拣为“毛主席”变成“反动标语”,因“恶毒攻击毛主席”定为“反革命”被逮捕关押八个月。

今天,发表近半世纪前我拍摄的几张老照片,照片主人公刘秉臣当时与我同在黑龙江日报社工作,他在印刷厂拣排车间当拣字工,我在编辑部摄影组当记者。文革爆发那一年,我26岁,他才19岁,我们之间很熟识,我每次到拣排车间发排图片稿件时,他一边熟练地“盲拣”铅字,一边与我唠嗑,他能做到拣字聊天两不误,用文革中的话说就是“革命生产两不误”。

文革之初,已是68岁高龄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倒了,全国各级党报最常用的连句头衔除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之外,就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了。

当时,黑龙江日报社印刷厂为防拣字排版发生“政治差错”,将“毛主席”的“四大”头衔、“刘少奇”的“三大”头衔,全都列为万万不可出差错的“关键词”,特地让铸字车间将原来的一个一个的单字铸成长条铅字,并列摆放在铅字架上,既方便拣字又避免出差错。

在举国上下愤怒声讨“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滔天罪行”的高潮中,有一天夜晚,拣排车间夜班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中,刚刚20岁的刘秉臣像往常一样以熟练的“盲拣”方式在拣字(相当于如今在电脑键盘“盲打”输入文字),他正在拣字的是一篇“声讨刘少奇滔天罪行”的大批判文章,他刚拣完“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眼睛看着文稿伸手去盲拣“刘少奇”,却误将手指触摸到相邻铅字盒中的“毛主席”,这份毛条小样打印出来才发现变成了“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毛主席”。这本来是报纸正式印刷之前的常见现象,在拣字这道工序中最容易出差错,拣字之后还有排版、校对、编辑看小样、总编审大样等多道流程才能上版见报,任何一道流程中发现有差错改过来就是了,此乃办报之常识也。

但是,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岁月里,这个本属正常的可以改过来的差错,却被不懂报纸印刷流程的“第一把手”王姓军代表定为“恶毒攻击毛主席”的“反动标语”。一时之间,向来待人友善、工作积极的小刘立马成了“反革命分子”,报社同事都知道这纯粹属于上纲上线造成的一起冤案,但谁也不便公开直言反对,军代表组织全社职工在商业职工俱乐部开批斗大会时,可怜的刘秉臣被押到大会上批斗,大家心里明明知道小刘不是“反革命”,但也要跟着挥拳头喊打倒的口号。当时以为通过批斗对小刘教育一下也就算过去了。谁知哈尔滨市公安局军管会派人到场给他戴上手铐,并当场宣布“依法逮捕反革命分子刘秉臣”。这时大家才感到这个普通的拣字差错真的被闹大发了。

公安局大概也明白这个20岁小青年不会是“反革命分子”,刘秉臣被关押了八个多月以后,公安局不加解释地宣布释放他回到报社,让他重回印刷厂拣排车间继续干拣字工。这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青年拣字好手斩钉截铁地说:“打死我也不干那摸铅屁股(拣铅字)的活了!”从此他改行当电工,很快又成为一个技术不错的电工。

我在黑龙江日报工作期间与刘秉臣关系很好,1982年5月我举家南迁,在北京教书的十几年里也常有联系,告诉他我保存了当年他遭到批斗逮捕的照片,并说等适当机会发表出来让人们去反思那段历史,老实厚道的刘秉臣说:“那还有啥意思呀”,我说:“这是历史,而且是荒唐的历史。你的遭遇应当讲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听……”他好像有些明白了,他说:“那你就发我的照片吧”。近十年来,我忙于环球影展及国际演讲等事宜,一直未来得及发表这组照片。

2006年文革40周年之际,日本NHK要制作一部90分钟的长纪录片《文化大革命四十年后的证言》,NHK摄制组先到纽约对我访谈半个月,又邀我飞回中国追踪采访已发表的文革老照片主人公,因这组图片尚未发表,刘秉臣未被列入采访对象。NHK摄制组跟随我重访黑龙江日报社时,见到已退休的刘秉臣,我向导演介绍过他,NHK本想也对刘秉臣作访谈,终因这几张照片从未发表而作罢。

2011年6月13日写于纽约无为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