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箭飞书退大军 倜傥不群鲁仲连

大唐诗仙李白在诗中数次提到鲁仲连,他的《别鲁颂》这样赞道:“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谁说泰山高,也高不过鲁仲连的气节。谁说秦军众多难以抵挡,仲连的口舌能摧毁他们。仲连独立于天地之间,气度犹如清风挥洒着兰雪。

李白笔下的鲁仲连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士,善于为人排忧解难,出奇谋,立奇功,救人于水火,却有功不受禄,坚守自己的理念,令诗仙赞颂不已。

将军身先士卒,提振士气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联军在半年内横扫齐国七十多座城,除莒和即墨两城之外都被联军占领。即墨守将田单率军民抵抗,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并乘势反攻收复七十城,但是小小的狄邑(今高青县高城镇)却久攻不下。

田单攻打狄邑之前,鲁仲连断言,此城短期内攻不下来。果然,齐军攻打狄邑三个月,都没有攻下。田单很苦恼,就向鲁仲连请教。

鲁仲连对他说,过去在即墨城,将军有战死之心,士卒也有无生之气,上下一心,所以军队很有士气。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田单腰间佩戴黄金腰带,一味养尊处优,只有享受的快乐,没了战死之心,将军不再身先士卒,军队士气受挫不振,以致小小的狄邑都攻不下。

田单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回去之后亲临战阵,率军奋战,终于攻克狄城。田单的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鲁仲连的家乡聊城。

一箭射飞书劝燕将

早前,燕国大将攻克聊城后,有人在燕王面前进献谗言,说燕将坏话。燕将怕被诛杀,死守聊城不敢回去。由于燕国大将负隅顽抗,田单攻城屡屡失利,一直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众多。

就在这时,鲁仲连来了。他熟悉各国局势,对当时齐、燕两国局势和燕将的性格把握得很准。鲁仲连给燕国大将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聊城里。

在这封信中,鲁仲连结合齐、燕两国局势,谆谆告诫燕将死守孤城非忠、非勇、非智。他说,不考虑燕王是否有臣子,是不忠;丢掉聊城,战死身亡,大将威名又不能在齐国彰显,是不勇;功业垂败,声名破灭,后世不会为其称道,是不智。鲁仲连希望燕将好好考虑,从长计议,不要和世俗之人一般见识。

归燕降齐皆有利

同时,鲁仲连还站在燕将的立场,为他分析归燕、降齐的有利之处。燕将擅长带兵,尽管死守聊城一年多,军民疲惫不堪,都没有叛变。

于是,鲁仲连向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保全兵力回国,以答谢母国。这样燕王一定高兴;将军安然无恙地回国,百姓像是重见父母,朋友也会振奋地欢呼称颂,功业得以显扬。

二是放弃燕国,摒弃世俗之论,归降齐国。齐王一定会分封土地给燕将,燕将可以保全功业,享有富贵,世世代代位列勋爵。

忍耻辱,依然能显威名

最后,鲁仲连为燕将举了两个例子:管仲和曹沫。

昔日,管仲向桓公射箭,是犯上;放弃公子纠,未能随他一起去死,是怯懦;身戴刑具被囚禁,是耻辱。虽然他犯下三重过失,但依然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名扬天下。

鲁国将领曹沫,打仗屡次失败,使鲁国丢掉了五百里的土地。如果曹沫一怒之下,刎颈自杀,最终难免落个败将的丑名。曹沫不顾战败之辱,回国和鲁君商议计策。趁齐桓公大会天下诸侯之时,曹沫凭一把短剑,逼近齐桓公心窝,神情不变,谈吐从容。他多次战败丢掉的土地,就在一会儿的功夫全部收回了。他的英勇和胆识震动天下,诸侯大惊。因曹沫此举,使鲁国威名在吴、越之上。

据说燕将看了鲁仲连的书信,哭了三天。《史记》记载,燕将宁可自杀,也不想被人所害;《战国策》记载,燕将撤兵回国了。过程稍有不同,但结局却都是相同的——因这一箭飞书,燕军撤兵了。

田单能取得聊城,是鲁仲连的功劳。但仲连有功不受禄,到海边隐居起来,他宁可甘居贫穷,放任自己的心志,也不想屈身侍奉于人。鲁仲连就是这样一位奇人,智慧超群,心志洒脱旷达。

诗仙咏叹,齐有倜傥生

鲁仲连的事迹,令大唐诗仙李白产生深深的共鸣,数次为其咏叹。李白在《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中说: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齐国有一位洒脱倜傥的风流人物名叫鲁仲连,他才智高明奇妙,就像是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照亮了天地。他用雄辩非凡的言辞,游说赵、魏联合抗秦,逼退秦军,建立不朽功勋,英名遍传天下,让后人无限景仰。他看淡功名利禄,回首笑着拒绝了平原君馈赠的千金。

诗仙李白感叹道:“我也是个和他一样淡泊坦荡的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向。”

李白描写的高士形象,轻千金、藐卿相、不好功利,这样的古风气节,才是诗仙所追求向往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