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英国脱欧的政治101

“英国脱欧怎么搞来搞去都搞不出一个所以然,这些政客为何如斯无能?”对不起,我反而认为从英国脱欧这一幕,才见到代议政制和保守主义最优秀的一面。

代议政制最理想的结局寻求的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透过议会程序促使社会达到一定共识。重大的变革甚至会涉及几代人的利益,协商过程动辄经年。至于保守主义,不代表什么都不变,而是在未有真正共识之前宁愿原地踏步。

脱欧公投其实不是序幕。在脱欧公投之前,其实英国早已酝酿脱欧的情绪。甚至正确地说,英国未加入欧盟之前,就已经有反对一体化的思想。公投的结果令不少人大失预算,甚至指摘选民在没有充份的考虑之前便作出决定。有人说应该要来第二次公投。不过这些人有没有想过,假如再次公投,结果仍然支持脱欧,难道要来第三次、四次,直到出现亲欧派想要的结果才罢休?这不就是我们香港人所讲的输打赢要吗?

民主非单纯的少数服从多数

将民主过份简化成少数服从多数,往往会促成像脱欧公投般的困局。千错万错,就是错在将公投视为一次民意的博弈。理想的保守主义民主程序,每个步骤都应该视为否决的关卡;假如脱欧方案先经下议院协商表决,再交到上议院辩论通过,然后再经过公投的过程,相信最终不会出现因为社会没有共识而引发的撕裂。

当然,有人会认为,若然事事都要在共识之下才执行,政府将没有什么作为。无错,这也是传统保守主义之下,有限度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精神。

话说回头,有人说欧洲一体化初衷是和平与自由。毫无疑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过程确实建树不少。不过,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当决策制订的权力越来越集中,与民众的距离也越远,政客和官僚的问责也越低。其实今时今日欧洲诸国都各自有其本土主张。由2007年的《里斯本条约》,到之后的欧债危机、难民涌入等,都反映了中央集权决策和本土意识的矛盾。

与其说英国脱欧是一场闹剧,倒不如说今次事件反映欧洲一体化在政治上的局限。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本是自由贸易,后来延伸至资本和公民的自由流动,但在铜板的另一面,自由流动的代价就是规管标准的决策也变得集中,有违欧盟最基本的“国家自主原则”(Subsidiarity Principle)。换句话说,当主权政治实体失去了高度自治的权力,本土意识也渐渐抬头与之抗衡。

一理通,百理明,将欧盟和英国的关系,套用在分析中港矛盾的症结,就不难见到为何香港人如此抗拒各种“被规划”的宿命。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