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体罚的危害

游识猷的一篇不要打孩子的微博成为热门,不出意外地又看到其他的论调,再次强调暴力在教育孩子‌‌“成才‌‌”中的必要性。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执己见的对立双方其实很难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

但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研究深深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时代,借助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和代代相传的经验。

2018年一篇综合近20年跟踪研究的论文,指出体罚对教育孩子弊大于利。

因此美国儿科协会(AAP)据此发出倡议,不鼓励对孩子使用‌‌“体罚‌‌”策略,来维持纪律以及让孩子遵守规则,并建议使用体罚的替代形式,如美国家庭中常用的禁足,禁止娱乐等方式提供负反馈,促使孩子自我反省,其实人类是非常敏感的‌‌“投机分子‌‌”,趋利避害的本能根深蒂固,尤其是依赖成年人生存的孩子更是如此,用不着‌‌“体罚‌‌”这种手段,体罚的问题更多的在于成年人自己的无能和缺乏情绪控制能力,这是病要治!

这里的体罚是指广义体罚,包括物理形式的体罚‌‌“打‌‌”(肉体伤害)和非物理形式的体罚‌‌“骂‌‌”(人格羞辱),当然许多家长是连打带骂,一些体罚孩子的教育机构,也差不多双管齐下。

现在来看看体罚的危害,如果你不想毁掉自己的孩子,或者您不是后爹后妈,就应该记住这些结论,关键时刻有利于自我控制,总的来说,体罚干扰儿童的正常发育,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智商。

1、每月挨两次打或以上的儿童,会在未来更具有攻击性。经常被体罚的儿童,自己也容易发展出攻击他人的行为,同时发生心理障碍和认知缺陷的风险也明显上升。

2、即便采用打个巴掌再给块糖的‌‌“恩威并施‌‌”模式,也同样会增加青少年行为障碍和抑郁症风险。

3、一项小型核磁共振研究(n =23)显示,在没有受过其他脑部创伤的情况下,经常被体罚的儿童,其前额皮质灰质厚度变薄,总体积降低,并且智商测试成绩下降。这可能是因为体罚导致的长期应激反应,血液中的高皮质醇水平对大脑造成的损伤。童年期的高皮质激素影响,可能对一个人造成终身的负面心理和健康影响。

简单说,越打越笨的风险,远高于越打越聪明。如果您能把孩子打进大学,那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正面激励,能让孩子上一个更好的大学,或至少也能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能更好承受风吹雨打,降低自杀风险。

我个人认为,打骂亲生孩子的家长,自己可能就有着更高的心理障碍和自杀风险,所以先治好自己的病,再来谈如何教育孩子不迟。

延伸阅读:

狭义体罚,使用物理力量,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惩罚。常见的体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用手或工具(鞭子,棍子,皮带,鞋子,木勺等)打(‌‌“打屁股‌‌”或其它身体区域)儿童。也常常表现为踢,摇,扔,捏,掐,咬,拉扯头发或拳击

常见非物理形式的体罚:

强迫孩子留在不舒服的位置,如太阳下罚站等;烧,烫或强迫摄入任何物品,食物或非食物。

常见侮辱孩子人格的方式:

贬低,羞辱,诋毁,威胁,恐吓或嘲笑。

Sege R D,Siegel B S,ABUSE C O N C,et al. Effective discipline to raise healthy children[J]. Pediatrics,2018,142(6):e20183112.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