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们的社会特别务实

发现我们的社会特别务实,是很羞于谈感受和感情的。

‌‌“我喜欢‌‌”‌‌“我不喜欢‌‌”‌‌“我高兴‌‌”‌‌“我难过‌‌”都是很羞耻的,爸妈辛辛苦苦挣钱供你生活读书,你凭什么不喜欢上学?你凭什么喜欢玩游戏?所以今天不上学必须有一个很现实的理由,你的诉求才可以被接受,例如说肚子疼起不来床,玩游戏也必须有个很现实的理由,我们80后都经历过这个,‌‌“我想要个文曲星,是为了学英语‌‌”。

所以习惯了这个模式,长大以后,感受不能被表达,就外化成了‌‌“作‌‌”。女孩子在感情里作天作地,用尽各种无厘头的办法考验你,因为实在说不出‌‌“我很担心你不够爱我‌‌”,男的也没法说‌‌“我压力很大我不开心‌‌”,转而以工作应酬为名去喝大酒撒酒疯,很多老人天天这儿疼那儿疼,带他去医院又不去,不是因为节俭,是他说不出‌‌“我希望大家多看望我多关心我‌‌”,只有生病才是个正当理由。谈恋爱交朋友也是一样,‌‌“对方多优秀对我多好‌‌”是没问题的,如果仅仅是‌‌“我很喜欢这个人‌‌”那可就太不乖了。

没有比身体健康和钱更重要的事儿了,所以你爸妈说你吃外卖不健康,你可以回我工作太忙没空做饭,可千万不能说我太懒了,我想把做饭时间省下来睡觉看电影,只有健康可以和钱博弈,只有钱可以和健康博弈,其他一起皆为无理取闹。我们的父母根深蒂固地这样想,因为在他们的成长环境里,这些真的是奢求。我们哪怕不这样想,但从小是被这样教育的,仍然继承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年轻人是一代好过一代的,相比我们,00后心智更健康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的爸妈没挨过饿。

有个90年代就留学美国的朋友,给我讲过当时让他震惊的很多细节,例如说,荒野公路边一个小小的公厕,是有抽水马桶和热水的,他说,当时真的是崩溃了,觉得美国是已经有钱了很多年了。我前几年还不能理解,只觉得我们现在有钱就行了,现在明白了,‌‌“几代人没挨过饿‌‌”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吃饱饭人才顾得上有温度,有温度的家庭里才教出有温度的小孩。外在的事情容易学,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讲契约有规矩有礼貌互相尊重,这些东西只要你本人长大了见过世界了,就能反思就能改,但是一些内在的模式和表达,是最难的,这些事儿对人的影响,比‌‌“你爸在北京给你买了六套房‌‌”重要得多。


我觉得是这样的,咱们也不装外宾,假如说你跟你老公感情贼好,他非常尊重你爱护你,那他老家有什么陋习,为了大家过个好年,你适当迁就一下,完全可以理解。

或者又假如说,你爸妈对你贼好,你平时缺吃少穿他们都惦记着,给你打钱给你做饭不舍得让你干活儿的,那他们唠点儿诸如‌‌“女的过了三十就嫁不出去了‌‌”的屁嗑儿,其实也完全可以左耳朵听完了右耳朵冒,嘻嘻哈哈糊弄过去得了。

上一辈人,尤其是小地方的、没受过好的教育的老人,他们就是那么长大的,就是那样的观念,其实也是受害者,年纪不小了也很难接受新事物了,咱们不强求,也没必要非得拧着来,但是——

但是请千万不要忘记‌‌“文明‌‌”是有标准的。要是整不明白什么标准,大体上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社交规则,肯定不全对,但错不了太离谱。啥是对啥是错,哪儿是高哪儿是低,这些东西生活里可以妥协,但在心里要坚定,要有意志。人最怕的是在泥潭里打滚儿久了,觉得这就是正常,觉得干净体面才是有病。

所以我如今看见什么乌七八糟的社会现象,其实也都不意外,让我受不了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年轻人,读了大学看了美剧出国旅游过拿着新款手机刷微博的年轻人,在维护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才真让人绝望。

延伸阅读:

宴之敖:看到一则超可爱的新闻:

一个对寻宝很有热情的小男孩找到了一个石头碎片,他坚定地觉得这是个重大的古文物(其实不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把这个石头忐忑地寄给了当地的罗马德意志博物馆。

没想到,他们居然真的收到了博物馆的馆长回信!

信里语气极其认真,是这样写的:

‌‌“非常感谢你将你的宝贝寄到我们罗马德意志博物馆来。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对你的宝贝进行了观察和长时间的解密。最终有人得出结果。这是一个粘土碎片。

工匠将粘土物件在烤炉中长时间高温烤制。因为高温这个粘土片非常坚硬,也可称之为石器。此外这个石器还上了釉,所以有点闪亮。

你的粘土碎片源自一个埋在土里大水管道,这个管道很有可能是19世纪烧制的,所以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了。

虽然你的粘土碎片不是出自于罗马时期,但是它还是个老物件,向我们展示了科隆人当时的生活。请你好好保留它,并向你的朋友展示。

来自罗马德意志博物馆的祝福‌‌”

这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的梦想。

想想,这件事估计会让这个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都闪着光吧,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是童年值得珍藏的一笔。

——如果有这样的,给某个人的梦想插上翅膀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啊。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