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想通了

大陆修改历史教科书,将“文化大革命”本来邓小平等定性的“十年浩劫”,改为“十年艰辛探索”,并尝试由逻辑角度指出:那十年“文革”的探索,成果就是后来的“改革开放”,因此,“文化大革命”其实有贡献,不容完全否定。

不过,其他西方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瑞士、澳洲,甚至蒋中正时代的中华民国,却从来不需要先全民掀起“文化大革命”,一场血洗之后,才如梦初醒的知道“市场经济改革”的好处;如同一个人,不必先尝几口猫粪便,呕吐出来,方如神农尝百草一样,得出“吃米饭原来很好”的结论。不知为何只三千年文化的灿烂文明才要经此洗礼,则愿闻识者其详。

然而此一“若不是那场大动荡洗涤,你们不会吸收教训而后来享受到幸福”的“前人艰辛种树、后人悠闲乘凉”的逻辑,香港也有。

一九六七年的五月暴动,文革极左传染,炸弹遍地。许多年后,至少两名参与过左派报纸的头面工作者申辩:如果不是“五月风暴”,“港英”就不会被迫改革殖民地社会的不公,派来了麦理浩建公屋、反贪兴革,因此,“五月暴动”开一代太平,大家要感恩。

东京靖国神社的历史博物馆,由萨摩藩幕府之斗和明治维新起,经历日清战争、日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太平洋战争,展示无数珍贵文献之后,为东京审判结果喊冤,总结陈词如下:

“日本在一九〇四年伐俄之战胜利,启迪了亚洲其他被压迫民族的独立之梦。许多青年的未来领袖,访问日本,视日本为现代化楷模。但即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脱离西方殖民主义之路看来仍漫长。直到日本在大东亚战争早期的胜利,亚洲各民族独立之梦,有了实现的曙光。日本的占领,点燃了东亚独立的意愿,此一意愿,不因日本的战败而消退,战后的东亚,终于取得脱殖独立的胜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日本侵略东亚的战争,鼓舞了甘地李光耀等民族独立英雄。中国文化大革命,催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香港的五月暴动,炸弹声多响,令英国人悔悟,送来了麦理浩。

日中两国分歧极多,此一历史功过之逻辑解析,两国是共通的,令人欣慰之外,说得都有理,大是大非,豁然开朗,对于大陆的最新文革历史观,也想通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